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夏完淳研究专家白坚先生总结其主要内容为:
  其一,表现抗清复国的心志。诗集中大量篇章直接间接、多方多面、借古喻今、因物寓意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志在南归、念切中兴的思想襟怀和抱负。尤其可贵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
  其二,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诗中有不少借青楼盛衰或宴游兴替以寄予兴亡之恨的内容。
  其三,歌颂英烈,哀悼师友。《六哀》、《六君咏》、《细林野哭》、《吴江野哭》和哭钱熙的诸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颇多感人甚深的好诗。千百年后,还使人读之震悼,闻之饮泣。
  夏完淳诗作,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如用典用事,比较工切;多用比兴,带有浪漫气息;富于想象,时见瑰丽色彩;善于以景为情,融情入景;善于选择特征性的事物和动作来概括情境,表现人物。集中的爱国主题,爱国激情,热烈的战斗气息,充沛的乐观精神,夺目的华美文词,动人的浪漫色彩都形成完淳诗歌的悲壮激昂、清新开朗的艺术风格。
  夏完淳的诗,并非以年少而见称,也并非因殉国而作传。幼年时代吸收的古典作品的精华,长大后实际斗争的磨炼,都形成了他诗歌慷慨悲壮、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就诗论诗,亦足以睥睨一代,辉耀千秋,屹立于古今爱国诗人之林。但他的诗作毕竟受其年龄、经历、思想局限性影响,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题材比较单调狭隘,描写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灾难的尚嫌薄弱;用典过多,有时有掉书袋之嫌。比起其师陈子龙来,自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
  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早年从《艺海珠尘》内得读《夏内史集》,诵至他16岁所作的《大哀赋》和《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这几篇,有时热血上涌,有时酸楚欲绝,不知不觉的使我对于这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敬佩不已”。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也多次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进行详细评点。
  他15岁前的早期作品,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如《青楼篇》、《杨柳怨》等诗,描写“醒来锦袖飘歌院,醉后红牙唱酒楼”的游冶生活,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思想局限。但在明亡之后,他投身抗清义军,所作诗文迥然一变。表现为:
  ①不再以拟古为主旨,而是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军中有作》、《军宴》、《江城》、《避地》、《即事》、《翠华篇》等诗,小令《狱中草》,套数《自叙》、以及赓续其父所写的《续幸存录》等等,记述了江南亡国之变和自己抗清斗争的史实。叙事抒情,都有生活实感。
  ②展示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投笔从戎之后,“风骈霜胝,提襟短衣,备人世之艰辛,极忠臣之冤酷”,以血泪写了《大哀赋》,抨击了明朝廷弊政,剖析了亡国原因,描写了“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的战争经历,表达了“乾坤重照,日月双悬”的复国志向,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样的思想内涵,也见于《易水歌》、《博浪沙歌》、《南越行送人入闽》、《题曹溪草堂壁》、《霸图》等大量诗中;而在他被捕后写的《南冠草》中,有了更大的发扬。如其中《别云间》写道:“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寄内》:“九原应待汝,珍重腹中身”等句,都充满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
  ③他虽备尝艰辛,终遭失败,但作品中流露出昂扬的乐观精神。如《哀燕京》诗写道:“风云江上钟山气,夜看牛斗伫中兴。”《土室馀论》文中也说:“呜呼,家仇未报,匡功未成。赍志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魄。”充满了光复故土的必胜信念。
  ④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朴直爽朗、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他悼念老师陈子龙的诗《细林野哭》:“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真挚的战斗情谊,极为感人。正如陈均在《夏节愍全集序》中所评:“故其忠肝义胆,发为文章,无非点点碧血所化。”
  夏完淳的作品先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吴省兰合编为《夏内史集》,颇有遗漏。嘉庆十二年(1807),王昶、庄师洛编刻为较完整的《夏节愍全集》,14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加校订,编印为《夏完淳集》,为今日较完备的通行版本。
  诗作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绝句(四首选一)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鱼 服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细林夜哭歌》
  细林山上夜乌啼,细林山下秋草齐。
  有客扁舟不系缆,乘风直下松江西。
  却忆当年细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
  昔日曾来访白云,落叶满山寻不得。
  始知孟公湖海人,荒台古月水粼粼。
  相逢对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气亲。
  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
  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
  潇洒秦庭泪已挥,仿佛聊城矢更飞。
  黄鹄欲举六翮折,茫茫四海将安归!
  天地跼蹐日月促,气如长虹葬鱼腹。
  肠断当年国士恩,剪纸招魂为公哭。
  烈皇乘云御六龙,攀髯控驭先文忠。
  君臣地下会相见,泪洒阊阖生悲风。
  我欲归来振羽翼,谁知一举入罗弋!
  家世堪怜赵氏孤,到今竟作田横客。
  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
  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
  《柬半邨先生》
  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
  自羞秦狱鬼,犹是羽林儿。
  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满江红·无限伤心》
  无限伤心,吊亡国云山故道。
  蓦蓦地,杜鹃啼血,棠梨开早。
  愁随花絮飞来也,四山锁尽愁难扫。
  叹年年春色倍还人,谁年少!
  梨花雪,丝风晓;
  柳杨枝,笼烟袅。
  禁三千白发,镜花虚照。
  襟袖朱颜人似玉,也应同向金樽老。
  想当时罗绮少年场,生春草。
  《大哀赋》
  《遗夫人书》
  《狱中上母文》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傍妆台> 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合>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前腔>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合>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不是路> 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掉角儿序>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合>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前腔>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余音> 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上一篇: 薛兰英 下一篇: 谢榛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