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王之望

王之望

  王之望墓志,2000年出土,原藏临海江南街道白岩岙村,现存临海博物馆东湖石刻碑林。碑高96.5厘米,宽72厘米,厚8厘米。题为“宋故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襄阳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致仕,赠左宣奉大夫王公墓志”。碑文楷书,文连题41行,满行59字,又刊人勒名1行。王之望(1102—1170年),字瞻叔,襄阳谷城人。以父少傅荫泽补将仕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由右迪功郎、昌化军判官改辟监台州支盐仓,因家临海。绍兴八年(1138年)得中进士,为处州教授,入为太学录,迁博士。不久,出知荆门军,提举湖南茶盐第,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又改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提举四川茶马。除太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后升太府卿。隆兴元年(1163年),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因德顺兵败,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未几,权户部侍郎、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继拜参知政事,俄兼同知枢密院事。后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元年(1165年),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历史上对于王之望有不同的评价,此墓志的发现,对于研究王之望的生平,提供了新的比较可靠的资料。
  附:墓志志文
  宋故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襄阳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致仕,赠左宣奉大夫王公墓志』(题)
  公讳之望,安瞻叔,姓王氏,襄阳谷城人也。其先闽人。唐开元中,远祖自余杭徙居汉沔。曾祖讳迁,积善种德,乡闾间称之为“无怨公”,赠太子太保;妣向氏,赠琅琊郡夫人;彤氏,赠博平郡夫人。祖讳文,好学有才名,赠太子太师;妣黄氏,赠江夏郡夫人。父讳纲,登元符进士科,官至朝散郎,通判徽州,赠少傅;妣张氏,赠』庆国夫人。
  公自幼警悟,笃志学问,意气英迈。一时名士如魏泰诸人,皆以公辅期之。与同里范公宗尹齐名。甫冠,游太学有声,屡中优选。会中原乱,避地东』土。
  绍兴二年,以少傅遗泽,补将仕郎。明年授右迪功郎、昌化军判官,改辟监台州支盐仓,因家焉。秩满,铨试第一人,循从政郎,调处州录事参军。未赴,登』戊午进士第,公为第五人,改本州教授。公为之重修学舍,严教导之法,由是士风之盛甲于东南。用荐者改秩,除太学录。久之,为博士。时重建贤关之初,公』极力作成,文格一变,士子经公赏识者,多为闻人。求外,补知荆门军。诸司将以治最上闻,公力辞之。癸酉秋还朝,除提举湖南常平茶盐。岁余移潼川』路转运判官。以经郊,赐六品服。丙子冬,替手诏同制帅萧振等讲究四川裕民事,公多所建明,蜀人赖之。明年,就除提点刑狱,权潼川府。因饥修城,公』私便之。俄除直秘阁、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寻得旨,权提举四川茶马。公尽革两川积年经界、盐酒、赋敛、科举、铨选之弊,所至令行禁止,风采凛然。治行闻』于朝,台谏列荐,加显谟阁。明年执政论荐,遂召赴行在。时相忌之,除太府少卿,总镇四川财赋军马钱粮。时金人败盟,调度百出,未尝横敛而军民』兼裕,田里不知用兵也。以职事修举,升太府卿。上皇曰:“川陕用兵,朕全得一王某之力,几如萧何之在关中,朕当大用之”。
  壬午秋召赴行在。时上』初即位,欲举一忠悫明敏之士为四川都转运使,令侍从台谏各举所知,以俟拣择,佥言无以易王某者。遂除权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赐四品服,委公措』置守御川口。公进驻河池,虽西师失利,而公独保蜀无虞。隆兴改元,请辞。夏,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到荆南。复召,再除权户部侍郎,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公累辞不获。上深欲见公,促入觐。及对,上迎劳之,曰:“吴璘用兵,全得卿力”。因奏川陕事宜,往复数万言。是时和战未定,公于榻前指陈其说,疏读至半,玉音称善。于是论事至十一刻,即日留中。俄兼权直学士院,改权吏部侍郎。
  先是,朝廷通虏帅书既回,忌公者欲陷公于不』测,遂荐公使虏,借礼部尚书为通问使。公与宰执论难使事利害几两时,言辞慷慨,义理明白,闻者耸然。又见上反复言之。寻诏台谏、侍从集议于后』省,公辞不与。台谏以为宜遣小使先审虏帅,乃以胡昉等为审议官先行。明年春,所议不谐,公久留境上,得旨而还。入对,上慰劳曰:“卿所料无遗策矣”。』
  是时都督府将罢,上始有意以江淮属公,以公为淮西宣谕使。公坚卧力辞,上曲加谆谕,始拜命。俄擢左谏议大夫。公既受上非常之知,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用。公首章极论当时之弊,上以所言榜明堂。公至建康,一新军政,与大帅王彦等会于合肥,遍历淮西,相视关隘,盛为守御之备。及归,』图上方略,上大嘉叹。留旬余,复往江上,悉施行之。是秋虏将犯塞,公调诸将之兵渡江,各守所分之地,而淮上列戌数千里,隐然有不可犯之势。暨冬,虏』寻入寇,淮西竟免冲突之患。
  公将如昭关为诸军声援,忽得御札云:“虏有举兵意,卿等可激励将士,以获功名”。公遂陈三策,上批奏云:“差强人意,有臣』如此,何忧国是之不定”!此奏未到,已拜参知政事,中使至建康宣押,赐公宸翰,有“谋皆朕同,规模甚远”之语。公固请终使命,不获命,遂入朝。上见公慰劳周至。公曰:“执政自外除,国朝旷典。庆历中韩琦、范仲淹立功西鄙,就除枢副,亦未有自谏大夫而为参预者”。上曰:“稍定,待与卿理会天下』事”。俄兼同知枢密院事。寻充督视,又改除同都督江淮军马。先是左相汤思退为都督,杨存中为同都督,又以公为之,公奏论其事,大抵谓“都督并置,权势』相敌,使将帅何所禀承”?上批奏云:“其理甚长,所请宜允”。
  公以军兴多事,欲依祖宗典故,移郊祀于来年,且请因此改元,上从之。时虏又侵犯淮东,』公深以为忧,乃自请行,困就措画,上许之。乃陛辞,上曰:“卿且休去,只在此理会事;上皇亦不令卿去”。公径辞出,遂以参政行府,劳师江淮。公到』京口,虏已深入,而流民数十万,颇啸聚,人心皇皇。公宣布上恩,训厉诸将,始有固志。
  先是,公建议贻书虏帅,遣介持往,以为所议不成,交兵未晚。而朝』廷屡下督战之令,将帅颇欲侥幸邀功,间有违节度轻出失律者。公既论奏,又力制之,以取万全。未几各罢兵,至今南北宁息者,皆公力也。
  公以病甚,未』克渡江,有旨赴行在。公既在外,言事者亟论公,章皆不出。公因恳辞机政,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明年,加襄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五月,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公尝慕郑子产为政,凡居官不求近效,为帅四年,救荒靖寇,威惠并行,豪强戢伏,海道宁肃,闽人大安之。戊』子春,加资政殿大学士,赏报政也。仍进爵开国伯,增邑三百户。
  前后丐闲章七、八上,未得请。会有夫人之丧,乞便郡,差知温州。未几以病请辞,优诏不允。』是秋坐水灾,降一官,旋以海盗之捷,收回前命。言者承风旨,劾公罢郡,归于临海之私第。方优游卒岁,庚寅冬疾作,至春加剧,而神观峻整如平时。一旦,亲』草纳禄奏,且召亲故与诀,曰:“余六十八矣,此司马温公死之年也,复何憾”!二月乙卯,薨于正寝。公奏到,但得宫观,再请于朝,转一官致仕。遗奏闻,天子』震悼,辍视朝一日,赠官五等,恤典有加。
  公资孝友,事亲、居丧有人所难能者。当郊恩,首官其弟。平日景慕前辈,动以为法,鲠介特立,恬于进取。太学五』年不徙官,使蜀九年,屡召屡止,不以为意。在政地甫及两月,复以谗去。其难进易退如此。当官而行,不恤毁口,以故不乐公者众。少历艰难,中更沮抑,而』气不少衰。居常无他嗜好,奉养甚薄。手未尝释卷,博学无所不通,谈论英发,听者忘倦。为词章下笔立成,豪赡宏博,切于事理。有《汉滨集》、《奏议》、《经解》各若干』卷。诸孤以十二月丙午奉公之柩合葬于台州临海县义城乡白岩之原。
  配同郡张氏,凝重而有贤德。扰攘中,公二兄有急难,夫人竭赍装助公救之。暨贵』俭素不改,在政府,不解檐。及公罢,夫人笑谓诸孤曰:“吾固知汝父方严,不能久于此也”。闻者钦服。历封咸安、同安郡夫人。先公四年薨。男五人:镛、右从事郎;铢、右宣义郎;錞、右承奉郎;钦、右承务郎;鈆,未仕。女二人,长适右通直郎魏钦弼,次未行。孙男一我:淙。女三人,尚幼。
  公以儒学致身,出入中外殆四十年,被』遇两朝,晚参大政,所蕴未究而奄弃昭代,此我诸孤所以叩心仰天而泣血也。然公勋在王室,道信天下,载之史官,传于士大夫之口久矣,不肖之』孤讵敢称道!姑叙其出处大概,刻诸坚珉,以贲幽宫,虽天壤相弊而斯传为不泯矣。
  乾道七年岁次辛卯冬十二月朔辛丑,孤哀子镛等泣血谨书。』郡士王棠刻』
上一篇: 闻人武子 下一篇: 魏杞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