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王通

王通

  《陈书 列传第十一》
  王通,字公达,琅邪临沂人也。祖份,梁左光禄大夫。父琳,司徒左长史。琳齐代娶梁武帝妹义兴长公主,有子九人,并知名。
  通,梁世起家国子生,举明经,为秘书郎、太子舍人。以帝甥封武阳亭侯。累迁王府主簿、限外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子中庶子、骠骑庐陵王府给事中郎、中权何敬容府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坐事免。侯景之乱,奔于江陵,元帝以为散骑常侍,迁守太常卿。自侯景乱后,台内宫室,并皆焚烬,以通兼起部尚书,归于京师,专掌缮造。
  江陵陷,敬帝承制以通为吏部尚书。绍泰元年,加侍中,尚书如故。寻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如故。高祖受禅,迁左仆射,侍中如故。文帝嗣位,领太子少傅。天康元年,为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量置佐史。废帝即位,号安右将军,又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建元年,迁左光禄大夫。六年,加特进,侍中、将军、光禄、佐史并如故。未拜卒,时年七十二。诏赠本官,谥曰成,葬日给鼓吹一部,弟质、弟固各有传。非常有名。隋末大儒王通  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门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参考其它文献,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有“夫子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经过一番研究,王通自觉很了不起了,便以“圣人”自居,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这个记载大体是可信的。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弟子,显然是胡拉硬扯的伪造。
  王通好自求名,模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这样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的《续六经》自然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所以在唐代就大多散失无存了。今存《元经》一书,题王通撰,薛收传,阮逸注,实出于伪造,前入辨之已明。
  今天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中说》一书,有人疑其为伪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虽非王通所作,但其原本是王通门弟子姚义、薛收汇编而成的,大体上是弟子们对其师言行的回忆和追录。不过,此书到了王通之子王福寺手里后,福寺对其重新分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吹嘘王通的不实之词,以至后人疑其为伪作。其实,《中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朱熹就讲过:“《中说》一书如子弟记他言行,也煞有好处。虽云其中是后人假托,不会假得许多,须具有个人坯模,如此方装点得成。”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明代王通  成山侯王通,金乡侯真子,永乐朝历任都指挥使、都督佥事,洪熙朝掌后军都督府,宣德朝任征夷将军,景泰朝历任都督佥事、都督同知。相关史料  《明史 列传第四十二》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世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
  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连出塞,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
  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
  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乂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
  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啗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遗利锦绮,利亦以重宝为谢。十二月,通令太监山寿与陈智等由水路还钦州,而自帅步骑还广西。至南宁,始以闻。会廷议厌兵,遂弃交阯。交阯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与焉,至是弃去。官吏军民还者八万六千余人,其陷于贼及为贼所戮者不可胜计。而土官向义者陶季容、陈汀之属,乃往往自拔来归。
  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进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琮子镛,成化时赐原券。传爵至明亡。
上一篇: 王梦麟 下一篇: 魏嫲

王通作品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