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满雪莹《菩萨蛮——昭君怨》: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张志真《过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永留芳。
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贾天源《昭君志》:序
历史无法记载昭君的一颦一笑,甚至对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昭君的心思,有谁明白?纵使明白,又如何验证?于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实的昭君了,她变成了梦,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幻想。
文学源于精神,精神隶属于各自的时代。所以,文学是时代的镜鉴,是精神的先锋。
我写的文章,自然源于我的精神。因此,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昭君——可以说,他与真实的昭君完全不同了——这点也包括她所处的环境和她接触的事物。所以此诗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就不足为怪了。
羊唤牛鸣入梦湾,曦光柔暖摇轻睑。
起身含笑着骑装,出帐牵驹欲广原。
骏马单于风掣来,梨花公主兔飞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蓝。
看妾已经鞍辔整,邀君再度天际边。
卿何劝吾吾应歇,吾复请卿卿笑欢。
瞵目娇嗔偏要去,翘唇恐吓不吃饭。
即说留下有惊喜,且信你言独自玩。
一队轻骑好飒爽,领头汗血最翩然。
须臾遥望只天涯,转瞬倾听唯鸟喧。
侧首朝阳游碧空,扬鞭快马点平川。
萋萋嫩叶翠飘香,朵朵新花娇斗艳。
清水一丝绿野开,金鱼三跃珍珠旋。
千虫万鸟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闪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寻觅何人香,百鸟拜朝谁者艳?
冰雪聪明小女儿,天真烂漫姝靖仙。
星眸闪烁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传鸣鸿唤声,眼中悠落轻翎雁。
莫非前岁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还。
三载宫墙久未回,千里尺素报平安。
然纵如今获自由,却而三月不书笺。
连绵相思也无助,不若积极复乐观。
快踏百骑雷电至,夫君一马骏骐先。
单于既是已经回,於氏要同北海远。
谁道宁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连?
顿时寰宇寂无声,刹那泪珠凝泫然。
公主银铃热泪里,昭君小鹿众人间。
父兄怎会来关外,嫱女何能不笑颜?
原是拜迁大汉使,从今便宜玉门关。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丽万姝亿忌羡。
先请同回军驻营,再歌相会水草原。
百人齐舞迎宾客,篝火绚烂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风暖雾弥人间。
流连终曲马头琴,兴尽归路欢笑面。
再请父兄独会晤,秉烛夜话家乡言。
莫说辛苦太难过,可道甘甜真无限。
倘使宫中冷月屏,何如马上威风鞍?
若说墙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团话园?
本厌身周城垛门,又钟无尽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贤德,更爱单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嫱女得,反怜姊妹终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贱妾无知说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闻千骑向外关。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乌狐游广原。
大小骸骷血畔卧,几多佳秀梦中唤?
烈士含恨乡梓望,慈母密缝谁者穿?
我度燕门万众悲,众行地狱我谁叹?
纵然天助败匈奴,必有鬼夺英少年。
千顷良田有草耕,万方沃土无人看。
大敌压境燃眉急,小市充金军旅钱。
马乱兵荒农业废,戈鸣角响商铺远。
谁来过问诗文事?笔走尽书战报连。
挥洒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线是沙盘。
圣贤经传束高阁,灰土尘埃积三年。
孙子有云不战胜,男儿何必裹尸还?
且观今日太平世,可看银鸽白翼闪。
边塞不隔篝火光,长城难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声,天下共奏丝竹幻。
胡地可闻大汉赋,长安闲听马头弦。
南来牛马价公道,北运丝绸值千钱。
汉庶能喝鲜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饭。
葡萄美酒万杯起,快舞轻歌同声赞。
从此不愁战事频,于今当庆同盟建。
外交无恼因成友,内政有方得兴安。
似舜又临开盛景,如尧再世启新篇。
九州和睦华夏知,民众大同天下欢。
屋亭高举千层瓦,广厦相接万里连。
饱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酿饮美泉。
精丝巧绣衣天成,罗绮缎绸人尽艳。
驿站可传快信至,车行能到八极边。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嫱天下安。
宴至终时蟋蟀歌,独行帐外风云展。
月华千里流光动,星宿万颗冰火闪。
孤立夜空苍幕下,忖思失意怅然间。
流星飞陨转瞬逝,於氏宁胡千载叹。
壮志若成美梦真,天堂不比人间煊。
只悲空晓冀希在,常苦有心无力现。
来世若为男壮儿,定叫天下似云端。
后记
写了两首排律后,就很明白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了。不要说押韵、平仄这样麻烦的规则,单用对偶来叙事就能难煞所有人了。
我写的这两首排律基本上是守规矩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还留有一些变化。
我想,中国的诗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良——至少现在,它还不是很实用的文体。
都市隐侠《昭君出塞》:
长篇史诗《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国》之第十一章《黄尘古道》节选
一
昭君远别故国的两行珠泪,
也许还是那样冰冷;
迎着大漠风沙一路洒落,
冰雪般剔透晶莹。
从高祖立国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边疆打打停停,
汉匈关系摇摆不定。
二
南郡秭归水秀山青,
香溪长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边俏立,
青春容颜鲜花般娇嫩。
鬟髻高耸雾涛起,
柳叶细眉入云鬓,
美目流盼星光动,
鼻如悬胆稳相称,
吐气如兰惹芳芬,
随意朱笔点绛唇,
面衬桃花白里红,
灿烂一笑齿如银,
香肩酥手疑无骨,
纤指似葱捻花轻,
娉娉袅袅凤步摇,
冰肌玉理细又匀,
王氏好女人间少,
天生丽质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辉。
珠坠渊薮映水明,
落雁美名贯千秋,
绝代风华照古今。
三
元帝选秀女,
虎狼官差到南郡,
一路麟麟车声,
一路啾啾马鸣,
自古红颜多不幸,
昭君从此远离了亲人。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如云,
秀女进宫是人生的不幸;
宫花几度开又谢,
宫树几度黄又青,
几番萧萧夏雨,
几番飘飘秋云,
熬过寒冷的冬,
熬过和暖的春,
宫女的寂寞凄凉有谁怜悯?
昭君的悲怨嗟伤无人过问。
四
呼韩邪单于听说中原多美人,
觐见汉元帝求妻和亲。
宫里盛传呼韩邪求亲的消息,
昭君叹息过后横下了芳心:
既然无法享受美好人生,
不如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她主动申报到掖庭,
要求担当民族团结的重任。
公元前三十三年,
汉宫秋月一片凄清。
有位佳人离开了宫阙,
衣衫飘飘啊款款盈盈。
她已改名宁胡阏氏,
被许为呼韩邪单于的女人。
红颜弱女心雄志坚,
把最艰难的人生目标选定;
为求国泰民安以身事仇,
舍弃自我选择了和平。
昭君的少年青春,
沐浴着汉族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宁胡阏氏将终老异域,
面对游牧族原始的野性。
汉元帝颁下诏书,
把他的年号改为“竟宁”,
他坚信昭君此去,
会带来长久的安宁。
昭君为国为民作出牺牲,
国家该用什么来褒扬昭君?
元帝开启国库,
搬出一万六千斤棉絮和黄金,
再搬出一万八千匹织锦。
可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哇,
这些怎能换取一颗博大的心?
还得带些图书典籍和珍奇,
带上中华民族的富裕与文明。
五
汉家女儿要远嫁匈奴,
善良的人们拥满街头,
故国故人哪在依依挥手,
长安古都止不住泪流。
有位将军悄悄一顿足:
昭君哪昭君,你豪迈的气概,
令执坚披甲的纠纠男儿含羞。
有群老人抹抹眼角:
姑娘啊姑娘,你好走,
今后的日子会有苍天保佑。
香车宝马哟披红挂彩,
昭君面向南方拜了三拜,
拜别了父母,拜别了故国,
她把自己交给不可知的未来。
鹤舞长空晨光灿烂,
昭君的车队离别长安。
离情悠悠啊别意绵绵,
嫁路苍茫山长水远;
云山凝愁水波寒,
昭君一去不回还;
一去不还为和平,
从此胡汉少征战。
流水如泣秋风如歌,
昭君的车队渡过黄河。
离乡万里啊别路千重,
千山万水她已经走过。
走过村庄与城郭,
顾盼留恋步难挪;
走过平林与荒漠,
车马踟蹰费蹉跎。
乱云飞渡日色昏沉,
昭君的车队穿出长城。
长城远横阴山下,
衰草黄沙愁断魂;
卷地狂风连尘起哟,
吹破思乡万里心。
抬头还慕孤飞雁,
年年犹历汉家春;
昭君孤旅出塞远呵,
长城外边无汉人。
席地而居白布作毡,
昭君的车队翻过阴山;
山外人地两陌生,
日日厌食畜肉餐,
强饮酪浆穹庐里,
皮裘马粪难驱寒。
千艰万难皆自招,
何苦只身远和番?
汉家女儿多英豪,
昭君留下了千年感叹。
只身事番为和平,
一路依依到龙庭,
习惯迥异噢言语不通,
昭君却赢得人们的信任。
她教男人生产耕作,
她教女人编织缝纫,
她把友谊播种在异族,
她将礼物分发给众首领。
匈奴人民爱戴昭君,
昭君爱护着匈奴人民,
胡汉和亲意义重大影响至深,
向遥远的北方传播了中原文明。
六
我无法描述呼韩邪的心理,
他是那样钟情于漂亮的汉妻,
一片真情象草原般广阔,
关怀昭君胜过关心自己;
白发红颜相爱相依,
情意取代敌意。
他们缔造出伊屠智牙师,
和亲和出基因复杂的子息。
可惜岁月不饶人哪,
仅仅只有两年的温馨甜蜜,
呼韩邪单于垂垂老矣,
生命的火焰飘摇欲熄。
他想传位于昭君的儿子,
可是他们的儿子还在襁褓里。
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强悍,
没有成年的男子如何自立?
匈奴有“恤嫂”的陋习,
兄长亡故妻儿由弟弟承继。
呼韩邪打定主意:
只要昭君还是阏氏,
昭君的儿子就能接近权力。
于是他一改父子相传的传统,
将权力的宝杖传给兄弟。
昭君的儿子后来做了右日逐王,
与汉族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昭君遵照汉帝圣谕,
相从匈奴习俗,
她用自己的一生,
陪伴着丈夫的弟弟。
生养了两个女儿,
须卜居次云与当于居次云,
都高举汉匈友好的大旗。
七
昭君的生年卒地已无从查考,
昭君坟却在呼和浩特南郊。
坐北朝南称青冢,
深沉的怀念已化作碑文墓雕。
春天坟头草萋萋,
总比别处返青早;
霜天雪地秋风摧哟,
傲霜凌寒未肯凋。
人说是昭君芳魂不灭念家乡,
坟草荣枯要随秭归香溪的岸草。
马致远特作《汉宫秋》,
颂扬昭君的戏剧知多少?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王昭君,我们为你骄傲。
你是人类和平史上最早的旗手,
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一个纤纤弱女,
偏做了绝世英豪。
自从你嫁给呼韩邪,
中华民族六十年没有流血;
欢声笑语代替征战杀伐,
万里长城烽火熄灭;
汉匈之间歌舞升平,
戍卒守将鞍马久歇;
友好往来交通贸易,
“边城晏闭牛羊遍野”。
只是中原人民牵挂你呀,
牵挂你每一个日日夜夜,
你的心事向谁倾诉?
你能否习惯茹毛饮血?
一曲琵琶孤守异域寂寥,
一袭皮裘独立大漠风雪。
自从你走后两千年,
五百位诗人遗诗千篇,
千秋万代在歌咏,
千秋万代在怀念,
你深明大义情怀耿耿,
和平的见识高于青天,
青冢一座自成和平丰碑,
诗人的文墨都是枉然。
八
昭君不是出塞的第一人,
华族也不只汉代一朝和亲。
自从高祖送别宗室女,
香车宝马走走停停;
从大汉到大清,
历朝历代啊车轮滚滚。
美丽的女儿不断出塞,
红颜白刃呵玉壶冰心。
隋唐美女多去突厥和吐番,
也难免要去回纥吐谷浑。
宋女常配契丹与党项,
大清的女儿都嫁给蒙古人。
一阵唢呐远入胡尘,
便少一段鼓角争鸣;
华族女儿入边嫁蛮人,
在周边传播着中华文明。
盈盈蛾眉化解了民族矛盾,
纤纤弱质阻止过无数战争。
当今世界五十亿人们啊,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噢?
有多少华族女儿和亲异邦?
有多少华族女儿远嫁敌国?
有人说汉代和亲多宫女,
典型代表是昭君,
只是皇帝的子民,
不能体现华族爱和平的真诚。
那唐朝呢?唐朝能否证明?
唐朝和亲多公主,
典型代表是文成与金成,
她们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
中国公主一个个孤旅远行;
她们带着民族的期盼,
她们肩负和平重任,
绝对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谍海艳情。
几千年儒家文明,
是怎样冲撞了西方野心?
我问“中国威胁论”者们,
我问居心叵测的大学者亨延顿:
汉唐盛世天下知,
人类世界谁也不比中国更强盛,
强者对弱者的忍让与付出,
到底是为和平还是为战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满雪莹《菩萨蛮——昭君怨》: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张志真《过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永留芳。
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贾天源《昭君志》:序
历史无法记载昭君的一颦一笑,甚至对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昭君的心思,有谁明白?纵使明白,又如何验证?于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实的昭君了,她变成了梦,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幻想。
文学源于精神,精神隶属于各自的时代。所以,文学是时代的镜鉴,是精神的先锋。
我写的文章,自然源于我的精神。因此,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昭君——可以说,他与真实的昭君完全不同了——这点也包括她所处的环境和她接触的事物。所以此诗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就不足为怪了。
羊唤牛鸣入梦湾,曦光柔暖摇轻睑。
起身含笑着骑装,出帐牵驹欲广原。
骏马单于风掣来,梨花公主兔飞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蓝。
看妾已经鞍辔整,邀君再度天际边。
卿何劝吾吾应歇,吾复请卿卿笑欢。
瞵目娇嗔偏要去,翘唇恐吓不吃饭。
即说留下有惊喜,且信你言独自玩。
一队轻骑好飒爽,领头汗血最翩然。
须臾遥望只天涯,转瞬倾听唯鸟喧。
侧首朝阳游碧空,扬鞭快马点平川。
萋萋嫩叶翠飘香,朵朵新花娇斗艳。
清水一丝绿野开,金鱼三跃珍珠旋。
千虫万鸟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闪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寻觅何人香,百鸟拜朝谁者艳?
冰雪聪明小女儿,天真烂漫姝靖仙。
星眸闪烁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传鸣鸿唤声,眼中悠落轻翎雁。
莫非前岁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还。
三载宫墙久未回,千里尺素报平安。
然纵如今获自由,却而三月不书笺。
连绵相思也无助,不若积极复乐观。
快踏百骑雷电至,夫君一马骏骐先。
单于既是已经回,於氏要同北海远。
谁道宁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连?
顿时寰宇寂无声,刹那泪珠凝泫然。
公主银铃热泪里,昭君小鹿众人间。
父兄怎会来关外,嫱女何能不笑颜?
原是拜迁大汉使,从今便宜玉门关。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丽万姝亿忌羡。
先请同回军驻营,再歌相会水草原。
百人齐舞迎宾客,篝火绚烂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风暖雾弥人间。
流连终曲马头琴,兴尽归路欢笑面。
再请父兄独会晤,秉烛夜话家乡言。
莫说辛苦太难过,可道甘甜真无限。
倘使宫中冷月屏,何如马上威风鞍?
若说墙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团话园?
本厌身周城垛门,又钟无尽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贤德,更爱单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嫱女得,反怜姊妹终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贱妾无知说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闻千骑向外关。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乌狐游广原。
大小骸骷血畔卧,几多佳秀梦中唤?
烈士含恨乡梓望,慈母密缝谁者穿?
我度燕门万众悲,众行地狱我谁叹?
纵然天助败匈奴,必有鬼夺英少年。
千顷良田有草耕,万方沃土无人看。
大敌压境燃眉急,小市充金军旅钱。
马乱兵荒农业废,戈鸣角响商铺远。
谁来过问诗文事?笔走尽书战报连。
挥洒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线是沙盘。
圣贤经传束高阁,灰土尘埃积三年。
孙子有云不战胜,男儿何必裹尸还?
且观今日太平世,可看银鸽白翼闪。
边塞不隔篝火光,长城难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声,天下共奏丝竹幻。
胡地可闻大汉赋,长安闲听马头弦。
南来牛马价公道,北运丝绸值千钱。
汉庶能喝鲜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饭。
葡萄美酒万杯起,快舞轻歌同声赞。
从此不愁战事频,于今当庆同盟建。
外交无恼因成友,内政有方得兴安。
似舜又临开盛景,如尧再世启新篇。
九州和睦华夏知,民众大同天下欢。
屋亭高举千层瓦,广厦相接万里连。
饱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酿饮美泉。
精丝巧绣衣天成,罗绮缎绸人尽艳。
驿站可传快信至,车行能到八极边。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嫱天下安。
宴至终时蟋蟀歌,独行帐外风云展。
月华千里流光动,星宿万颗冰火闪。
孤立夜空苍幕下,忖思失意怅然间。
流星飞陨转瞬逝,於氏宁胡千载叹。
壮志若成美梦真,天堂不比人间煊。
只悲空晓冀希在,常苦有心无力现。
来世若为男壮儿,定叫天下似云端。
后记
写了两首排律后,就很明白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了。不要说押韵、平仄这样麻烦的规则,单用对偶来叙事就能难煞所有人了。
我写的这两首排律基本上是守规矩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还留有一些变化。
我想,中国的诗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良——至少现在,它还不是很实用的文体。
都市隐侠《昭君出塞》:
长篇史诗《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国》之第十一章《黄尘古道》节选
一
昭君远别故国的两行珠泪,
也许还是那样冰冷;
迎着大漠风沙一路洒落,
冰雪般剔透晶莹。
从高祖立国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边疆打打停停,
汉匈关系摇摆不定。
二
南郡秭归水秀山青,
香溪长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边俏立,
青春容颜鲜花般娇嫩。
鬟髻高耸雾涛起,
柳叶细眉入云鬓,
美目流盼星光动,
鼻如悬胆稳相称,
吐气如兰惹芳芬,
随意朱笔点绛唇,
面衬桃花白里红,
灿烂一笑齿如银,
香肩酥手疑无骨,
纤指似葱捻花轻,
娉娉袅袅凤步摇,
冰肌玉理细又匀,
王氏好女人间少,
天生丽质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辉。
珠坠渊薮映水明,
落雁美名贯千秋,
绝代风华照古今。
三
元帝选秀女,
虎狼官差到南郡,
一路麟麟车声,
一路啾啾马鸣,
自古红颜多不幸,
昭君从此远离了亲人。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如云,
秀女进宫是人生的不幸;
宫花几度开又谢,
宫树几度黄又青,
几番萧萧夏雨,
几番飘飘秋云,
熬过寒冷的冬,
熬过和暖的春,
宫女的寂寞凄凉有谁怜悯?
昭君的悲怨嗟伤无人过问。
四
呼韩邪单于听说中原多美人,
觐见汉元帝求妻和亲。
宫里盛传呼韩邪求亲的消息,
昭君叹息过后横下了芳心:
既然无法享受美好人生,
不如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她主动申报到掖庭,
要求担当民族团结的重任。
公元前三十三年,
汉宫秋月一片凄清。
有位佳人离开了宫阙,
衣衫飘飘啊款款盈盈。
她已改名宁胡阏氏,
被许为呼韩邪单于的女人。
红颜弱女心雄志坚,
把最艰难的人生目标选定;
为求国泰民安以身事仇,
舍弃自我选择了和平。
昭君的少年青春,
沐浴着汉族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宁胡阏氏将终老异域,
面对游牧族原始的野性。
汉元帝颁下诏书,
把他的年号改为“竟宁”,
他坚信昭君此去,
会带来长久的安宁。
昭君为国为民作出牺牲,
国家该用什么来褒扬昭君?
元帝开启国库,
搬出一万六千斤棉絮和黄金,
再搬出一万八千匹织锦。
可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哇,
这些怎能换取一颗博大的心?
还得带些图书典籍和珍奇,
带上中华民族的富裕与文明。
五
汉家女儿要远嫁匈奴,
善良的人们拥满街头,
故国故人哪在依依挥手,
长安古都止不住泪流。
有位将军悄悄一顿足:
昭君哪昭君,你豪迈的气概,
令执坚披甲的纠纠男儿含羞。
有群老人抹抹眼角:
姑娘啊姑娘,你好走,
今后的日子会有苍天保佑。
香车宝马哟披红挂彩,
昭君面向南方拜了三拜,
拜别了父母,拜别了故国,
她把自己交给不可知的未来。
鹤舞长空晨光灿烂,
昭君的车队离别长安。
离情悠悠啊别意绵绵,
嫁路苍茫山长水远;
云山凝愁水波寒,
昭君一去不回还;
一去不还为和平,
从此胡汉少征战。
流水如泣秋风如歌,
昭君的车队渡过黄河。
离乡万里啊别路千重,
千山万水她已经走过。
走过村庄与城郭,
顾盼留恋步难挪;
走过平林与荒漠,
车马踟蹰费蹉跎。
乱云飞渡日色昏沉,
昭君的车队穿出长城。
长城远横阴山下,
衰草黄沙愁断魂;
卷地狂风连尘起哟,
吹破思乡万里心。
抬头还慕孤飞雁,
年年犹历汉家春;
昭君孤旅出塞远呵,
长城外边无汉人。
席地而居白布作毡,
昭君的车队翻过阴山;
山外人地两陌生,
日日厌食畜肉餐,
强饮酪浆穹庐里,
皮裘马粪难驱寒。
千艰万难皆自招,
何苦只身远和番?
汉家女儿多英豪,
昭君留下了千年感叹。
只身事番为和平,
一路依依到龙庭,
习惯迥异噢言语不通,
昭君却赢得人们的信任。
她教男人生产耕作,
她教女人编织缝纫,
她把友谊播种在异族,
她将礼物分发给众首领。
匈奴人民爱戴昭君,
昭君爱护着匈奴人民,
胡汉和亲意义重大影响至深,
向遥远的北方传播了中原文明。
六
我无法描述呼韩邪的心理,
他是那样钟情于漂亮的汉妻,
一片真情象草原般广阔,
关怀昭君胜过关心自己;
白发红颜相爱相依,
情意取代敌意。
他们缔造出伊屠智牙师,
和亲和出基因复杂的子息。
可惜岁月不饶人哪,
仅仅只有两年的温馨甜蜜,
呼韩邪单于垂垂老矣,
生命的火焰飘摇欲熄。
他想传位于昭君的儿子,
可是他们的儿子还在襁褓里。
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强悍,
没有成年的男子如何自立?
匈奴有“恤嫂”的陋习,
兄长亡故妻儿由弟弟承继。
呼韩邪打定主意:
只要昭君还是阏氏,
昭君的儿子就能接近权力。
于是他一改父子相传的传统,
将权力的宝杖传给兄弟。
昭君的儿子后来做了右日逐王,
与汉族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昭君遵照汉帝圣谕,
相从匈奴习俗,
她用自己的一生,
陪伴着丈夫的弟弟。
生养了两个女儿,
须卜居次云与当于居次云,
都高举汉匈友好的大旗。
七
昭君的生年卒地已无从查考,
昭君坟却在呼和浩特南郊。
坐北朝南称青冢,
深沉的怀念已化作碑文墓雕。
春天坟头草萋萋,
总比别处返青早;
霜天雪地秋风摧哟,
傲霜凌寒未肯凋。
人说是昭君芳魂不灭念家乡,
坟草荣枯要随秭归香溪的岸草。
马致远特作《汉宫秋》,
颂扬昭君的戏剧知多少?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王昭君,我们为你骄傲。
你是人类和平史上最早的旗手,
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一个纤纤弱女,
偏做了绝世英豪。
自从你嫁给呼韩邪,
中华民族六十年没有流血;
欢声笑语代替征战杀伐,
万里长城烽火熄灭;
汉匈之间歌舞升平,
戍卒守将鞍马久歇;
友好往来交通贸易,
“边城晏闭牛羊遍野”。
只是中原人民牵挂你呀,
牵挂你每一个日日夜夜,
你的心事向谁倾诉?
你能否习惯茹毛饮血?
一曲琵琶孤守异域寂寥,
一袭皮裘独立大漠风雪。
自从你走后两千年,
五百位诗人遗诗千篇,
千秋万代在歌咏,
千秋万代在怀念,
你深明大义情怀耿耿,
和平的见识高于青天,
青冢一座自成和平丰碑,
诗人的文墨都是枉然。
八
昭君不是出塞的第一人,
华族也不只汉代一朝和亲。
自从高祖送别宗室女,
香车宝马走走停停;
从大汉到大清,
历朝历代啊车轮滚滚。
美丽的女儿不断出塞,
红颜白刃呵玉壶冰心。
隋唐美女多去突厥和吐番,
也难免要去回纥吐谷浑。
宋女常配契丹与党项,
大清的女儿都嫁给蒙古人。
一阵唢呐远入胡尘,
便少一段鼓角争鸣;
华族女儿入边嫁蛮人,
在周边传播着中华文明。
盈盈蛾眉化解了民族矛盾,
纤纤弱质阻止过无数战争。
当今世界五十亿人们啊,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噢?
有多少华族女儿和亲异邦?
有多少华族女儿远嫁敌国?
有人说汉代和亲多宫女,
典型代表是昭君,
只是皇帝的子民,
不能体现华族爱和平的真诚。
那唐朝呢?唐朝能否证明?
唐朝和亲多公主,
典型代表是文成与金成,
她们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
中国公主一个个孤旅远行;
她们带着民族的期盼,
她们肩负和平重任,
绝对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谍海艳情。
几千年儒家文明,
是怎样冲撞了西方野心?
我问“中国威胁论”者们,
我问居心叵测的大学者亨延顿:
汉唐盛世天下知,
人类世界谁也不比中国更强盛,
强者对弱者的忍让与付出,
到底是为和平还是为战争?
上一篇: 王实甫 | 下一篇: 王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