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王嫱

王嫱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满雪莹《菩萨蛮——昭君怨》: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张志真《过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永留芳。
  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贾天源《昭君志》:序
  历史无法记载昭君的一颦一笑,甚至对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昭君的心思,有谁明白?纵使明白,又如何验证?于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实的昭君了,她变成了梦,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幻想。
  文学源于精神,精神隶属于各自的时代。所以,文学是时代的镜鉴,是精神的先锋。
  我写的文章,自然源于我的精神。因此,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昭君——可以说,他与真实的昭君完全不同了——这点也包括她所处的环境和她接触的事物。所以此诗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就不足为怪了。
  羊唤牛鸣入梦湾,曦光柔暖摇轻睑。
  起身含笑着骑装,出帐牵驹欲广原。
  骏马单于风掣来,梨花公主兔飞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蓝。
  看妾已经鞍辔整,邀君再度天际边。
  卿何劝吾吾应歇,吾复请卿卿笑欢。
  瞵目娇嗔偏要去,翘唇恐吓不吃饭。
  即说留下有惊喜,且信你言独自玩。
  一队轻骑好飒爽,领头汗血最翩然。
  须臾遥望只天涯,转瞬倾听唯鸟喧。
  侧首朝阳游碧空,扬鞭快马点平川。
  萋萋嫩叶翠飘香,朵朵新花娇斗艳。
  清水一丝绿野开,金鱼三跃珍珠旋。
  千虫万鸟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闪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寻觅何人香,百鸟拜朝谁者艳?
  冰雪聪明小女儿,天真烂漫姝靖仙。
  星眸闪烁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传鸣鸿唤声,眼中悠落轻翎雁。
  莫非前岁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还。
  三载宫墙久未回,千里尺素报平安。
  然纵如今获自由,却而三月不书笺。
  连绵相思也无助,不若积极复乐观。
  快踏百骑雷电至,夫君一马骏骐先。
  单于既是已经回,於氏要同北海远。
  谁道宁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连?
  顿时寰宇寂无声,刹那泪珠凝泫然。
  公主银铃热泪里,昭君小鹿众人间。
  父兄怎会来关外,嫱女何能不笑颜?
  原是拜迁大汉使,从今便宜玉门关。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丽万姝亿忌羡。
  先请同回军驻营,再歌相会水草原。
  百人齐舞迎宾客,篝火绚烂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风暖雾弥人间。
  流连终曲马头琴,兴尽归路欢笑面。
  再请父兄独会晤,秉烛夜话家乡言。
  莫说辛苦太难过,可道甘甜真无限。
  倘使宫中冷月屏,何如马上威风鞍?
  若说墙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团话园?
  本厌身周城垛门,又钟无尽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贤德,更爱单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嫱女得,反怜姊妹终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贱妾无知说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闻千骑向外关。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乌狐游广原。
  大小骸骷血畔卧,几多佳秀梦中唤?
  烈士含恨乡梓望,慈母密缝谁者穿?
  我度燕门万众悲,众行地狱我谁叹?
  纵然天助败匈奴,必有鬼夺英少年。
  千顷良田有草耕,万方沃土无人看。
  大敌压境燃眉急,小市充金军旅钱。
  马乱兵荒农业废,戈鸣角响商铺远。
  谁来过问诗文事?笔走尽书战报连。
  挥洒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线是沙盘。
  圣贤经传束高阁,灰土尘埃积三年。
  孙子有云不战胜,男儿何必裹尸还?
  且观今日太平世,可看银鸽白翼闪。
  边塞不隔篝火光,长城难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声,天下共奏丝竹幻。
  胡地可闻大汉赋,长安闲听马头弦。
  南来牛马价公道,北运丝绸值千钱。
  汉庶能喝鲜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饭。
  葡萄美酒万杯起,快舞轻歌同声赞。
  从此不愁战事频,于今当庆同盟建。
  外交无恼因成友,内政有方得兴安。
  似舜又临开盛景,如尧再世启新篇。
  九州和睦华夏知,民众大同天下欢。
  屋亭高举千层瓦,广厦相接万里连。
  饱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酿饮美泉。
  精丝巧绣衣天成,罗绮缎绸人尽艳。
  驿站可传快信至,车行能到八极边。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嫱天下安。
  宴至终时蟋蟀歌,独行帐外风云展。
  月华千里流光动,星宿万颗冰火闪。
  孤立夜空苍幕下,忖思失意怅然间。
  流星飞陨转瞬逝,於氏宁胡千载叹。
  壮志若成美梦真,天堂不比人间煊。
  只悲空晓冀希在,常苦有心无力现。
  来世若为男壮儿,定叫天下似云端。
  后记
  写了两首排律后,就很明白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了。不要说押韵、平仄这样麻烦的规则,单用对偶来叙事就能难煞所有人了。
  我写的这两首排律基本上是守规矩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还留有一些变化。
  我想,中国的诗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良——至少现在,它还不是很实用的文体。
  都市隐侠《昭君出塞》:
  长篇史诗《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国》之第十一章《黄尘古道》节选
  一
  昭君远别故国的两行珠泪,
  也许还是那样冰冷;
  迎着大漠风沙一路洒落,
  冰雪般剔透晶莹。
  从高祖立国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边疆打打停停,
  汉匈关系摇摆不定。
  二
  南郡秭归水秀山青,
  香溪长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边俏立,
  青春容颜鲜花般娇嫩。
  鬟髻高耸雾涛起,
  柳叶细眉入云鬓,
  美目流盼星光动,
  鼻如悬胆稳相称,
  吐气如兰惹芳芬,
  随意朱笔点绛唇,
  面衬桃花白里红,
  灿烂一笑齿如银,
  香肩酥手疑无骨,
  纤指似葱捻花轻,
  娉娉袅袅凤步摇,
  冰肌玉理细又匀,
  王氏好女人间少,
  天生丽质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辉。
  珠坠渊薮映水明,
  落雁美名贯千秋,
  绝代风华照古今。
  三
  元帝选秀女,
  虎狼官差到南郡,
  一路麟麟车声,
  一路啾啾马鸣,
  自古红颜多不幸,
  昭君从此远离了亲人。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如云,
  秀女进宫是人生的不幸;
  宫花几度开又谢,
  宫树几度黄又青,
  几番萧萧夏雨,
  几番飘飘秋云,
  熬过寒冷的冬,
  熬过和暖的春,
  宫女的寂寞凄凉有谁怜悯?
  昭君的悲怨嗟伤无人过问。
  四
  呼韩邪单于听说中原多美人,
  觐见汉元帝求妻和亲。
  宫里盛传呼韩邪求亲的消息,
  昭君叹息过后横下了芳心:
  既然无法享受美好人生,
  不如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她主动申报到掖庭,
  要求担当民族团结的重任。
  公元前三十三年,
  汉宫秋月一片凄清。
  有位佳人离开了宫阙,
  衣衫飘飘啊款款盈盈。
  她已改名宁胡阏氏,
  被许为呼韩邪单于的女人。
  红颜弱女心雄志坚,
  把最艰难的人生目标选定;
  为求国泰民安以身事仇,
  舍弃自我选择了和平。
  昭君的少年青春,
  沐浴着汉族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宁胡阏氏将终老异域,
  面对游牧族原始的野性。
  汉元帝颁下诏书,
  把他的年号改为“竟宁”,
  他坚信昭君此去,
  会带来长久的安宁。
  昭君为国为民作出牺牲,
  国家该用什么来褒扬昭君?
  元帝开启国库,
  搬出一万六千斤棉絮和黄金,
  再搬出一万八千匹织锦。
  可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哇,
  这些怎能换取一颗博大的心?
  还得带些图书典籍和珍奇,
  带上中华民族的富裕与文明。
  五
  汉家女儿要远嫁匈奴,
  善良的人们拥满街头,
  故国故人哪在依依挥手,
  长安古都止不住泪流。
  有位将军悄悄一顿足:
  昭君哪昭君,你豪迈的气概,
  令执坚披甲的纠纠男儿含羞。
  有群老人抹抹眼角:
  姑娘啊姑娘,你好走,
  今后的日子会有苍天保佑。
  香车宝马哟披红挂彩,
  昭君面向南方拜了三拜,
  拜别了父母,拜别了故国,
  她把自己交给不可知的未来。
  鹤舞长空晨光灿烂,
  昭君的车队离别长安。
  离情悠悠啊别意绵绵,
  嫁路苍茫山长水远;
  云山凝愁水波寒,
  昭君一去不回还;
  一去不还为和平,
  从此胡汉少征战。
  流水如泣秋风如歌,
  昭君的车队渡过黄河。
  离乡万里啊别路千重,
  千山万水她已经走过。
  走过村庄与城郭,
  顾盼留恋步难挪;
  走过平林与荒漠,
  车马踟蹰费蹉跎。
  乱云飞渡日色昏沉,
  昭君的车队穿出长城。
  长城远横阴山下,
  衰草黄沙愁断魂;
  卷地狂风连尘起哟,
  吹破思乡万里心。
  抬头还慕孤飞雁,
  年年犹历汉家春;
  昭君孤旅出塞远呵,
  长城外边无汉人。
  席地而居白布作毡,
  昭君的车队翻过阴山;
  山外人地两陌生,
  日日厌食畜肉餐,
  强饮酪浆穹庐里,
  皮裘马粪难驱寒。
  千艰万难皆自招,
  何苦只身远和番?
  汉家女儿多英豪,
  昭君留下了千年感叹。
  只身事番为和平,
  一路依依到龙庭,
  习惯迥异噢言语不通,
  昭君却赢得人们的信任。
  她教男人生产耕作,
  她教女人编织缝纫,
  她把友谊播种在异族,
  她将礼物分发给众首领。
  匈奴人民爱戴昭君,
  昭君爱护着匈奴人民,
  胡汉和亲意义重大影响至深,
  向遥远的北方传播了中原文明。
  六
  我无法描述呼韩邪的心理,
  他是那样钟情于漂亮的汉妻,
  一片真情象草原般广阔,
  关怀昭君胜过关心自己;
  白发红颜相爱相依,
  情意取代敌意。
  他们缔造出伊屠智牙师,
  和亲和出基因复杂的子息。
  可惜岁月不饶人哪,
  仅仅只有两年的温馨甜蜜,
  呼韩邪单于垂垂老矣,
  生命的火焰飘摇欲熄。
  他想传位于昭君的儿子,
  可是他们的儿子还在襁褓里。
  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强悍,
  没有成年的男子如何自立?
  匈奴有“恤嫂”的陋习,
  兄长亡故妻儿由弟弟承继。
  呼韩邪打定主意:
  只要昭君还是阏氏,
  昭君的儿子就能接近权力。
  于是他一改父子相传的传统,
  将权力的宝杖传给兄弟。
  昭君的儿子后来做了右日逐王,
  与汉族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昭君遵照汉帝圣谕,
  相从匈奴习俗,
  她用自己的一生,
  陪伴着丈夫的弟弟。
  生养了两个女儿,
  须卜居次云与当于居次云,
  都高举汉匈友好的大旗。
  七
  昭君的生年卒地已无从查考,
  昭君坟却在呼和浩特南郊。
  坐北朝南称青冢,
  深沉的怀念已化作碑文墓雕。
  春天坟头草萋萋,
  总比别处返青早;
  霜天雪地秋风摧哟,
  傲霜凌寒未肯凋。
  人说是昭君芳魂不灭念家乡,
  坟草荣枯要随秭归香溪的岸草。
  马致远特作《汉宫秋》,
  颂扬昭君的戏剧知多少?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王昭君,我们为你骄傲。
  你是人类和平史上最早的旗手,
  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一个纤纤弱女,
  偏做了绝世英豪。
  自从你嫁给呼韩邪,
  中华民族六十年没有流血;
  欢声笑语代替征战杀伐,
  万里长城烽火熄灭;
  汉匈之间歌舞升平,
  戍卒守将鞍马久歇;
  友好往来交通贸易,
  “边城晏闭牛羊遍野”。
  只是中原人民牵挂你呀,
  牵挂你每一个日日夜夜,
  你的心事向谁倾诉?
  你能否习惯茹毛饮血?
  一曲琵琶孤守异域寂寥,
  一袭皮裘独立大漠风雪。
  自从你走后两千年,
  五百位诗人遗诗千篇,
  千秋万代在歌咏,
  千秋万代在怀念,
  你深明大义情怀耿耿,
  和平的见识高于青天,
  青冢一座自成和平丰碑,
  诗人的文墨都是枉然。
  八
  昭君不是出塞的第一人,
  华族也不只汉代一朝和亲。
  自从高祖送别宗室女,
  香车宝马走走停停;
  从大汉到大清,
  历朝历代啊车轮滚滚。
  美丽的女儿不断出塞,
  红颜白刃呵玉壶冰心。
  隋唐美女多去突厥和吐番,
  也难免要去回纥吐谷浑。
  宋女常配契丹与党项,
  大清的女儿都嫁给蒙古人。
  一阵唢呐远入胡尘,
  便少一段鼓角争鸣;
  华族女儿入边嫁蛮人,
  在周边传播着中华文明。
  盈盈蛾眉化解了民族矛盾,
  纤纤弱质阻止过无数战争。
  当今世界五十亿人们啊,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噢?
  有多少华族女儿和亲异邦?
  有多少华族女儿远嫁敌国?
  有人说汉代和亲多宫女,
  典型代表是昭君,
  只是皇帝的子民,
  不能体现华族爱和平的真诚。
  那唐朝呢?唐朝能否证明?
  唐朝和亲多公主,
  典型代表是文成与金成,
  她们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
  中国公主一个个孤旅远行;
  她们带着民族的期盼,
  她们肩负和平重任,
  绝对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谍海艳情。
  几千年儒家文明,
  是怎样冲撞了西方野心?
  我问“中国威胁论”者们,
  我问居心叵测的大学者亨延顿:
  汉唐盛世天下知,
  人类世界谁也不比中国更强盛,
  强者对弱者的忍让与付出,
  到底是为和平还是为战争?
上一篇: 王实甫 下一篇: 王粲

王嫱作品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