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王鼎

王鼎

  [辽]王鼎,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字虚中。生年不详,卒于辽天祚帝乾统元年(1101)。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壬寅科状元。
  王鼎幼年好学,居大宁山数年,博通经史。当时,马唐俊于燕、蓟间有文名,尝与人相聚水滨,酌酒赋诗,王鼎偶至,马唐俊见其衣着朴素,将其置于下坐,欲以诗困之,先出所做索赋,王鼎援笔立成,众人惊其敏妙,马唐俊遂引为知己。
  王鼎中状元后,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时,曾小憩于庭,俄有暴风举所卧之榻于空中,王鼎面不改色,但觉枕、榻俱高,言道:“吾中朝端士,邪不压正,可徐置之。”须臾,床榻徐徐落回原处,暴风亦止。
  王鼎为翰林学士时,朝廷典章多出其手。曾上疏言治道十事,道宗因其通晓政务,事多咨询于他。王鼎正直不阿,人有过,必当面指出。为观书殿学士时,因与人宴饮,抱怨上不知己,被道宗夺官、杖脊、黥面,流配镇州(石家庄)。数年后,朝廷大赦,但独不免王鼎。镇州守臣召王鼎做贺表,王鼎借机以诗赠使者,中有:“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道宗闻而怜之,随即召还,官复原职,后病逝于家中。 王鼎,字虚中,涿州人。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史。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间,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鼎偶造席,唐俊见鼎朴野,置下坐。欲以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唐俊惊其敏妙,因与定交。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其手。上书言治道十事,帝以鼎达政体,事多咨访。鼎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一日宴主第,醉与客忤,怨上不知己,坐是下吏。状闻,上大怒,杖黥夺官,流镇州。居数岁,有赦,鼎独不免。会守臣召鼎为贺表,因以诗贻使者,有“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上闻而怜之,即召还,复其职。乾统六年卒。鼎宰县时,憩于庭,俄有暴风举卧榻空中。鼎无惧色,但觉枕榻俱高,乃曰:“吾中朝端士,邪无干正,可徐置之。”须臾,榻复故处,风遂止。耶律昭,字述宁,博学,善属文。统和中,坐兄国留事,流西北部。会萧挞凛为西北路招讨使,爱之,奏免其役,礼致门下。欲召用,以疾辞。挞凛问曰:“今军旅甫罢,三边宴然,惟阻卜伺隙而动。讨之则路远难至,纵之则边民被掠,增戍兵则馈饷不给,欲苟一时之安,不能终保无变。计将安出?”昭以书答曰:窃闻治得其要,则仇敌为一家;失其术,则部曲为行路。夫西北诸部,每当
  农时,一夫为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糺官之役,大率四丁无一室处。刍牧之事,仰给妻孥。一遭寇掠,贫穷立至。春夏赈恤,吏多杂以糠粃,重以掊克,不过数月,又复告困。且畜牧者,富国之本。有司防其隐没,聚之一所,不得各就水草便地。兼以逋亡戍卒,随时补调,不习风土,故日瘠月损,驯至耗竭。为今之计,莫若振穷薄赋,给以牛种,使遂耕获。置游兵以防盗掠,颁俘获以助伏腊,散畜牧以就便地。期以数年,富强可望。然后练简精兵,以备行伍,何守之不固,何动而不克哉?然必去其难制者,则余种自畏。若舍大而谋小,避强而攻弱,非徒虚费财力,亦不足以威服其心。此二者,利害之机,不可不察。昭闻古之名将,安边立功,在德不在众。故谢玄以八千破苻坚百万,休哥以五队败曹彬十万。良由恩结士心,得其死力也。阁下膺非常之遇,专方面之寄,宜远师古人,以就勋业。上观乾象,下尽人谋;察地形之险易,料敌势之虚实。虑无遗策,利施后世矣。挞凛然之。开泰中,猎于拔里堵山,为羯羊所触,卒。
上一篇: 王伯成 下一篇: 王和卿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