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苏轼

苏轼

  〖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苏望族;
  五凤功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散文家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方流畅,笔力雄健,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下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公元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利诱,欲命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始可释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行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年号五凤)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五教传诵;
  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武功人苏威,字无畏,由高熲(jiǒng 音炯)推荐,历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与高熲共掌朝政。他以廉洁谨慎著称,又多次就轻赋、节俭等事进谏,都被文帝采纳。炀帝时继任宰相,后因高熲被杀及直言进谏而免官。曾著《五教》,全民传颂。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道德。下联典出北齐武强人苏琼,字珍之,历官刑狱参军、南清河太守,境内清明。有忆普明因兄弟争田而久决不下,他对兄弟二人说:“难得者是兄弟,易得者是田地。有什么可争的呢?”乙普兄弟深受感动,便不再争了。
  引锥剌股;
  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锥子刺大腿,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西汉杜陵人苏武,字子卿,天汉初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利诱,又把他迁往北海边牧羊,坚持十九年而不屈服。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才被遣送回朝,官典属国。节,谓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若兰织锦;
  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完成。
  眉山三杰;
  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眉山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义安县主簿。文章语言晓畅,笔力雄健,有《嘉祐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作诗“诽谤朝廷”贬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瓷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嘉祐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著有《栾城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联典指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绵州盐泉人,迁居开封。景祐年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当时,他岳父杜衍为宰相,对政事有所整饬,反对派便通过诬陷苏舜钦而打击杜衍,于是,苏舜钦因小事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诗风豪健,为欧阳修所重;又工书法、擅长散文,有《苏学士文集》。
  〖苏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著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始祖。清乾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的思想感情。
  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
  指挥六国一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
  北海牧羊不屈志;
  南天放鹤超然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山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
  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北客几人谪南粤;
  东坡到处有西湖。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
  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
上一篇: 阮瑀 下一篇: 孙逖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