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刘裕

刘裕

  一、刘裕简介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刘裕的祖上是彭城人(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刘裕早年嗜赌成性,一事无成,后来当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从隆安三年(399年)第一次参战军事行动算起,到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刘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北魏军事谋略家崔浩称他:“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①宋代文豪辛弃疾也曾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这样豪迈的词句,赞扬他功绩。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击败北魏精骑,就是刘裕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本文将着重对“却月阵”的形成时间、组成情况、作战过程以及它的局限性做一些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清楚认识刘裕卓越的军事才能。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学者予以指正。
  二、“却月阵”形成的时间
  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端倪。
  刘裕对战车的运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使骑兵装具臻于完备,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重甲骑兵(铁骑),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或步兵作正面冲击时,具有极大的威力。南方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骑兵作战,加上马匹资源缺乏,所以骑兵不占主导地位。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在如何对付南燕铁骑这一问题做了充分准备。当刘裕出征后,燕军即以9万之众抵御,其中就有“铁骑万余”③。刘裕闻讯后,即令诸军步行,以“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④当燕军铁骑来袭时,刘裕用此阵对抗,双方激战过午,未分胜败。随后刘裕用计,奇袭后方重镇后方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大败燕军。
  在这次交战中,刘裕在战术上采用步、骑、车3个兵种协同作战,有力地遏制了燕军铁骑的强大冲击。因为刘裕的阵法以战车为主,所以它的防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顶住了燕军铁骑的冲击,但是在攻击力方面却表现的明显不足,最后也是用“批亢捣虚”之计取得的胜利,而非“面对面”的击败对手。但此次作战却为刘裕积累了对抗重甲骑兵的丰富经验,促使他着手日益完善自己的阵法,直到形成最后演变成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却月阵”。
  刘裕对水军的运用水军做为南方的主要兵种,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军的特点是,不仅可以直接作战,还可以运输兵源及粮草物资,而且要比陆上运输更为便捷。刘裕之所以被称为卓越的军事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在他所指挥的作战中,基本都有水军参战,并且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了水、步、骑三个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尤其在镇压以水师见长的卢循义军时,刘裕大建水师,所修皆“大舰重楼,高者十余丈”⑤,水军成为绝对主力,他最终凭借这支强大水军镇压了义军。
  正因为刘裕善于指挥水军作战,而当时晋朝水军可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以东的京口沿水道而上,进入黄河,再逆河西行,经渭水直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所以当他酝酿北伐后秦的策略时,水军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棋子。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但没有水军,甚至连战船都没见过⑥,所以晋军还掌握着绝对制水权。
  此外,刘裕本人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又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事统帅,精于战术,从他所指挥作战中可以看出,指挥水军和战车作战在刘裕军事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却月阵”的组成
  构成“却月阵”的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条件:
  河水。因为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
  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兵器:
  战船。用来控制水道、运送兵源和作战物资,一但战事不利,还可以接应阵中的晋军。
  战车。用来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起防御作用。
  盾牌。保护战车。
  杖、弩、锤、槊等。用来杀伤敌军。
  兵种:
  步兵。包括车兵、弩兵等,是作战的主力。
  水军。见战船
  骑兵⑦。用来追击逃敌,数量不会太多。
  兵力配置:
  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共计700人;布阵后,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四、却月阵的作战过程
  起因
  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发兵五路攻打后秦。十三年正月,刘裕留子彭城公刘义隆镇守彭城,亲率水军自彭城北上。三月,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于是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北魏因此前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丢失,明元帝拓跋嗣恐刘裕此次以借道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绝了谋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⑦的策略。遣司徒长孙嵩为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晋军。
  刘裕借路没有成功,但仍按计划行军。初八,刘裕率水军进入黄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治东阳,今山东省青州市)刺史,镇守碻磝(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自率大军入黄河西上。北岸魏军见此情景,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晋军南岸拉纤的兵士有被激流冲至北岸的,都被魏军杀伤。刘裕派军上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当晋军退后,魏军复来。魏军的行为引起了晋军将士的不满,促使刘裕使用“却月阵”。
  经过
  四月,刘裕选择好战场后,便派白直队主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布下弧形的阵,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仗士卒。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毦(相当于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晋军。而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冒然采取行动。此时的刘裕早已派宁朔将军朱超石严加戒备,准备出战,这时见魏军迟疑,便抓住这一机会,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携带大弩百张,上岸接应丁旿,每辆战车又上增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这才恍然大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长孙嵩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魏军以重大杀伤。但魏军由于兵源充足,反而愈战愈多,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晋军弓弩逐渐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魏军逐渐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⑨,晋军阵斩阿薄干。魏军退还畔城⑩,朱超石与胡籓、刘荣祖等率骑兵发起追击,虽为魏军包围,但激战竟日,终于大破魏军,斩获千计。刘裕见晋军取胜,又遣振武将军徐猗之率5000人渡河,攻越骑城,途中又遭到魏军的包围,徐猗之用长戟结阵抵抗。不久,朱超石赶来增援,魏军遂闻风而逃。
  意义
  此战的胜利,给魏军以极大震慑,魏明帝吸取教训,听从谋臣崔浩的建议,不再与晋军为敌。刘裕取胜后,率水军沿黄河顺利西进,于四月下旬到达洛阳,参加攻打长安的作战。水军的及时到达,对战争的了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刘裕正是在陆军进展不利的情况下,令水军沿渭水而上,一举攻占长安,灭亡后秦的。
  五、“却月阵”的局限性
  刘裕凭“却月阵”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显示了强大的威力。现在的很多军事爱好者一谈及以步制骑的问题时,必言“却月阵”之妙。但让人不解的是,“却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史书中记载详细,但此役过后,再无人使用此阵,让人疑惑丛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由“却月阵”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却月阵”使用时,对战场的要求非常高,在兵力配置和武器使用上都要求细致入微,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但这些与另外两个重要条件相比,还是次要的,这就是“河水”与“制水权”。
  首先,“却月阵”离不开河水,而且必须是大江大河。前文说过,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和侧翼的安全,如果是普通的河水,一则敌军可涉水渡河,对“却月阵”进行合围;二则不利于大型战船的行进,也不可能掌握制水权。所以河水是构成“却月阵”最根本的条件,没有河水,就无法保证“却月阵”的安全,也无法对阵中的将士进行增援、支援和救援.
  其次,“却月阵”在作战时,必须要掌握制水权。有了河水,并不表示就能成功地使用“却月阵”,如果敌人也有水军,那么晋水军将不能全力支援阵中的士兵,而且一旦在水战中败于对方,制水权易手,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所以制水权是“却月阵”能否成功使用的重要保障。
  此外,“却月阵”不具备机动性,虽然作战时杀伤力大,但始终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即使取胜,也无法变化阵形,在追击时一旦与强敌遭遇,就会有被歼灭的危险。朱超石、徐猗之在追击时的遭遇都证明了这一危险的存在。
  通过上述分析,就会清楚,为什么中国战争史上虽有无数次作战,但“却月阵”却只使用了一次,就因为这些作战都缺少河水和制水权这两个重要条件,因而无法使用“却月阵”。
  还有,“却月阵”是以水为主(虽然没有直接交战),所以说“却月阵”是“以步制骑”的战术不够准确,称“以水制骑”更为贴切些。
  六、刘裕的军水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即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裕在此战中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在:在战术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阵法的不足,大胆地将水军用于阵中,利用水军的优势来克制骑兵,开创了战术史上的新篇章。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将几个兵种结合起来,协同作战,以水军为后援、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11);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注释:
  ①⑨《资治通鉴》卷一一八《晋纪四十》,安帝义熙十三年。
  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晋书》卷一百二十八《慕容超载记》;《宋书》卷一《武帝纪》上。
  ④⑤《宋书》卷一《武帝纪》上。
  ⑥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安帝义熙十三年记载,王镇恶乘艨冲小舰沿渭水攻打长安时,“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在十六国时期,只有后赵有过大规模的水军行动,但行动区域在沿海地带;另据《魏书》卷四《世祖纪》上记载,北魏大规模造船是在太武帝神(鹿加)三年(430年)三月,“帝闻刘义隆将寇边,乃诏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备之。”
  ⑦魏军三万多部队都是骑兵,如果晋军没有骑兵,是很难追赶魏军的。另据《宋书》卷四十八《朱超石传》记载,朱超石“果锐善骑乘”,也曾率步骑出江陵,讨伐刘毅。
  ⑧《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
  ⑩《宋书》卷四十八《朱超石传》作半城,今山东省聊城县境,时长孙嵩大军驻畔城。
  (11)《孙膑兵法•延气》。
上一篇: 刘昶 下一篇: 柳恽

刘裕作品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