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刘叉

刘叉

  刘叉,元和时人。少任侠,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闻韩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冰柱》、《雪车》二诗。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遂行,归齐鲁,不知所终。其诗诗风峻怪,才气纵横,辞多悲慨不平之声,如刀剑相击,铿锵作响。代表作有《偶书》、《代牛言》、《冰柱》、《雪车》、《勿执古寄韩潮州》、《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塞上逢卢仝》等。其中以《冰柱》、《雪车》和《偶书》三首为最善。《冰柱》写冬天雪化所凝成的檐间冰柱,“铿镗冰有韵, 的皪(音li立)玉无瑕”,通篇奇思联绵、有声有色、虚实相生、意象万千,其才气几与李白的名作《蜀道难》不相伯仲,令人击节称赏、叹为观止。《雪车》写“阛阓(音huanhui环卉,街道之意)饿民冻欲死”、“人家千里无烟火”的时代里的一个冬天,官家仍然“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即指雪)”以“秘藏深宫以御炎酷”,诗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感叹“岂信车辙血,点点尽是农夫哭”,其悲气冲天的艺术感染力几与杜甫的《兵车行》相仿佛。由此可见刘叉之杰出才华,所谓“高人多怪异”,刘叉客于韩愈,自持其金数斤且留讽语,扬长而去,亦难怪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五)。

  刘叉诗胆大于天

  唐朝诗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屡见不鲜,但是豪迈如江湖好汉的却只有刘叉一人。刘叉,这名字就叫的不同凡俗,一般人都叫些典雅端丽,或者温正和平的字眼儿。可刘叉兄弟的名字却不是,单一“叉“字,江湖豪气就迎面而来,确实刘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汉一般。

  据说刘叉少时就“任侠”,还因酒杀人,亡命而逃,倒是和鲁智深有些相仿。但刘叉没有去当杀人放火的“花和尚”,等到朝廷大赦,就改为发愤读书,后来竟也能写的好诗。他听说韩愈接纳天下的读书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车》二诗献给韩愈老师。刘叉的这两首诗,历来被评为险怪之中的代表作,用险韵(险韵是指韵脚比较少,字也比较生僻的韵部,像《冰柱》这首诗用的“麻韵”,其中的“柤”字和“舥”字等都极少有人能用的到)。全诗显得如奇山怪石,峥嵘嶙峋: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缕,

  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  差。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铿镗  冰有韵,的皪玉无瑕。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不为双井水,满瓯  泛泛烹春茶。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  世俗夸。特禀朝澈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沈十万家。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  遮。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目中,倏然漂去无馀些。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  此物岂宜有忒赊。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刘叉此诗是用冰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但比喻的怪,诗也写的怪,可韩愈老师是喜欢这样的怪僻诗风的,所以就收留了刘叉。但刘叉也不是那种习惯于低三下四地寄人篱下的人,韩愈老师又一付儒者的派头,所以刘叉不久就不耐烦了,据说刘叉临走时“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这里顺便说一下韩愈老师是当时有名的写墓志铭的专家,当时写墓志铭收费极高,尤其像韩愈老师这样的名人写墓志铭,更是一种身份象征,所以豪门望族都重金礼聘韩愈老师来写,同理负责写碑的书家如柳公权等也发了不少财,当时认为如果贵族中哪家子孙为父辈办丧事时,没有请上述两位来写文书丹,就是不孝。当然写这东西时,不免有些无谓的吹捧,人死为大吗,就是现在追悼会上的悼词一般也是只说好话嘛。刘叉对于韩愈老师这个做法却并不以为然,竟理直气壮地拿走了韩愈的钱,还说你这是吹捧死人得来的,还不如给我刘某人当生活费呐。大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的意思。不知道韩愈老师的鼻子有没有气歪。看这刘叉的脾气确实很像绿林豪客们的性格。

  此后的刘叉,“归齐鲁,不知所终”。唉,古代的文献中记载的多半是帝王将相,一般人往往入不了史书,只见于笔记小说之类的,所以生卒年和事迹什么的都不完整,我们现在知道的刘叉的事迹,也就这点事儿。

  不过刘叉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耳目一新的好诗。江湖夜雨很喜欢刘叉这首诗: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写的很是与众不同,“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这样的句子恐怕只有刘叉能写的出来。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因为一般的文弱书生类的诗人,看到世间的不平之事,也只能或是暗自怀恨,或是长吁短叹,像娘们儿一样泪沾衣襟的更不在少数。但豪气填膺的刘叉看了,却别具一番情怀。刘叉见到世间不平,恨不得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世上不平之多,现实情况所限,又不能真的“敢出手时就出手”。所以这些不平之事将心中万古留传的正义宝刀都渐渐磨蚀了。看到这句,不禁想起梁山好汉如李逵等的思路,见到世间的不平不义之事,首先想的就是“拿俺的板斧来,砍他娘的鸟头”,刘叉之胸怀,约略如此。

  刘叉后来“归齐鲁,不知所终”,江湖夜雨猜想,也可能是刘叉大哥实在忍不住,也到梁山泊等类似的地方,成了绿林豪杰,从此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去了。

  通过刘叉为数并不太多的几首诗,可以看出刘叉大哥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不信道,豪爽无羁,确是诗人中的好汉。像“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讽刺了骗人的道士们,“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勿执古寄韩潮州》)劝韩愈不要一味崇古,“莫问卜,人生吉凶皆自速。伏羲文王若无死,今人不为古人哭”对于卜卦迷信也执反对态度。刘叉之诗,实在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当时孟郊等就对刘叉的诗很欣赏,刘叉有两首诗写给孟郊,看来他们俩关系还不错,比如这首:

  答孟东野(孟郊)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嘻,上来就说孟郊寒酸)

  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嘻,这里的琼瑶辞可不是琼瑶阿姨的小说呀)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退之何可骂(退之指韩愈),东野何可欺。

  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生死守一丘,宁计饱与饥。万事付杯酒,从人笑狂痴。

  从孟郊后来的好多诗中可以看出他也受了刘叉的影响的,有些诗也比较险怪,后来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写道:“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诗也是很赞赏的。但江湖夜雨觉得刘叉诗中那种绿林味的豪气是其他人谁也学不来的。

  刘叉有首《自问》,江湖夜雨觉得很好,在此和大家共赏:

  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断剑徒劳匣,枯琴无复弦。相逢不多合,赖是向林泉。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江湖夜雨在此以之复赠豪客刘叉,窃以为非刘叉无人可当此语也。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上一篇: 刘采春 下一篇: 刘方平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