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李光

李光

  百度国学——李光
  李光(一〇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〇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〇、一八〇)。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讠益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筒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李光(1077—1159年),上虞五夫人,1106年进士,曾三任吏部尚书,他的儿子李孟博是探花,孙子李知孝、李知退及曾孙李复、李衢都是进士,而且祖孙四代有不少是知府以上官吏。南宋皇帝理宗赵昀敕赞李氏家族“衣冠朝像,科第传家,簪缨继世,忠孝和友,子孙永传。”李光的传赞是:“山川炳灵,独生贤哲;忠肝义胆,为事屈轶;瘴海蛮烟,死生如一;肖像乡庠,过者必式。”他的儿子李孟坚(陆州知府)传赞道:“既窜三峡,旋复旧职;荐者之亟,固不如抑者之力;既褒其绩,克世其家;仁者有后,而又何嗟。”他的孙子李知退写道:“学有渊源,克世其家;作为文章,灿然其华;先贤有祠,自庄简始;犹子及孙,永沾其祉。”他的曾孙李衢这样赞颂:“庄简之泽,施于曾孙;柱后弹击,监于祥刑;宝章华文,黼黻王度;助祭以田,无忝尔祖。”?
  《宋史》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刘安世居南京,光以师礼见之。安世告以所闻于温公者曰:“学当自无妄中入。”光欣然领会。除太常博士,迁司封。首论士大夫谀佞成风,至妄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之说,以杜塞言路;又言怨嗟之气,结为妖沴。王黼恶之,令部注桂州阳朔县。安世闻光以论事贬,贻书伟之。李纲亦以论水灾去国,居义兴,伺光于水驿,自出呼曰:“非越州李司封船乎?”留数日,定交而别。除司勋员外郎,迁符宝郎。
  郭药师叛,光知徽宗有内禅意,因纳符,谓知枢密院蔡攸曰:“公家所为,皆咈众心。今日之事,非皇太子则国家俱危。”攸矍然,不敢为异。钦宗受禅,擢右司谏。上皇东幸,憸人间两宫,光请集议奉迎典礼。又奏:“东南财用,尽于朱勔,西北财用,困于李彦,天下根本之财,竭于蔡京、王黼。名为应奉,实入私室,公家无半岁之储,百姓无旬日之积。乞依旧制,三省、枢密院通知兵民财计,与户部量一岁之出入,以制国用,选吏考核,使利源归一。”
  金人围太原,援兵无功。光言:“三镇之地,祖宗百战得之,一旦举以与敌,何以为国?望诏大臣别议攻守之策,仍间道遣使檄河东、北两路,尽起强壮策应,首尾掩击。”迁侍御史。
  时言者犹主王安石之学,诏榜庙堂。光又言:“祖宗规摹宏远,安石欲尽废法度,则谓人主制法而不当制于法;欲尽逐元老,则谓人主当化俗而不当化于俗。蔡京兄弟祖述其说,五十年间,毒流四海。今又风示中外,鼓惑民听,岂朝廷之福?”
  蔡攸欲以扈卫上皇行宫因缘入都,光奏:“攸若果入,则百姓必致生变,万一惊犯属车之尘,臣坐不预言之罪。望早黜责。”时已葺撷景园为宁德宫,而太上皇后乃欲入居禁中。光奏:“禁中者,天子之宫。正使陛下欲便温凊,奉迎入内,亦当躬禀上皇,下有司讨论典礼。”乃下光章,使两宫臣奏知,于是太上皇后居宁德宫。
  金人逼京城,士大夫委职而去者五十二人,罪同罚异,士论纷然,光请付理寺公行之。太原围急,奏:“乞就委折彦质尽起晋、绛、慈、隰、泽、潞、威胜、汾八州民兵及本路诸县弓手,俾守令各自部辖。其土豪、士人愿为首领者,假以初官、应副器甲,协力赴援。女真劫质亲王,以三镇为辞,势必深入,请大修京城守御之备,以伐敌人之谋。”
  又言:“朱勔托应奉胁制州县,田园第宅,富拟王室。乞择清强官置司,追摄勔父子及奉承监司、守令,如胡直孺、卢宗原、陆寘、王促闵、赵霖、宋晦等,根勘驱磨,计资没入,其强夺编户产业者还之。”
  李会、李擢复以谏官召。光奏:“蔡京复用,时会、擢迭为台官,禁不发一语;金人围城,与白时中、李邦彦专主避敌割地之谋。时中、邦彦坐是落职,而会、擢反被召用,复预谏诤之列。乞寝成命。”不报。光丐外,亦不报。
  彗出寅、艮间,耿南仲辈皆谓应在外夷,不足忧。光奏:“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盖欲使人君恐惧修省,未闻以灾异归之外夷也。”疏奏,监汀州酒税。
  高宗即位,擢秘书少监,除知江州;未几,擢侍御史,皆以道梗不赴。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杜充以建康降,金人夺马家渡。御营统制王(王+燮)、王珉素不相能,至是,拥溃兵砦城外索斗。光亲至营,谕以先国家后私雠之义,皆感悟解去。时奔将、散卒至者,光悉厚赀给遗。有水军叛于繁昌,逼宣境,即遣兵援击,出贼不意,遂宵遁。进右文殿修撰。光奏:“金人虽深入江、浙,然违天时地利,臣已移文刘光世领大兵赴州,并力攻讨。乞速委宣抚使周望,约日水陆并进。”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剧盗戚方破宁国县,抵城下,分兵四击。光募勇敢劫之,贼惊扰,自相屠蹂。朝廷遣统制官巨师古、刘晏兼程来援。贼急攻朝京门,缆竹木为浮梁以济。须臾,军傅城,列炮具,立石对楼。光命编竹若帘揭之,炮至即反坠,不能伤。取桱木为撞竿,倚女墙以御对楼,贼引却。刘晏率赤心队直捣其砦,贼阳退,晏追之,伏发遇害。师古以中军大破贼,贼遁去。初,戚方围宣,与其副并马巡城,指画攻具。光以书傅矢射其副马前,言:“戚方穷寇,天诛必加,汝为将家子,何至附贼。”二人相疑,攻稍缓,始得为备,而援师至矣。尝置匕首枕匣中,与家人约曰:“城不可必保,若使人取匕首,我必死。汝辈宜自杀,无落贼手。”除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正月,除知洪州,固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光奏疏极论朋党之害:“议论之臣,各怀顾避,莫肯以持危扶颠为己任。驻跸会稽,首尾三载。自去秋迄今,敌人无复南渡之意,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江千里,不为限制,惴惴焉日为乘桴浮海之计。晋元帝区区草创,犹能立宗社,修宫阙,保江、浙。刘琨、祖逖与逆胡拒战于并、冀、兖、豫、司、雍诸州,未尝陷没也。石季龙重兵已至历阳,命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以御之,未闻专主避狄如今日也。陛下驻跸会稽,江、浙为根本之地,使进足以战、退足以守者,莫如建康。建康至姑熟一百八十里,其隘可守者有六:曰江宁镇,曰□冈砂夹,曰采石,曰大信,其上则有芜湖、繁昌,皆与淮南对境。其余皆芦□之场,或□奇岸水势湍悍,难施舟楫。莫若预于诸隘屯兵积粟,命将士各管地分,调发旁近乡兵,协力守御。乞明诏大臣,参酌施行。”
  时有诏,金人深入,诸郡守臣相度,或守或避,令得自便。光言:“守臣任人民、社稷之重,固当存亡以之。若预开迁避之门,是诱之遁也,愿追寝前诏。”上欲移跸临安,被旨节制临安府见屯诸军,兼户部侍郎、督营缮事。光经营撙节,不扰而办。奏蠲减二浙积负及九邑科配,以示施德自近之意。戚方以管军属节制,甚惧,拜庭下。光握手起之,曰:“公昔为盗,某为守,分当相直;今俱为臣子,当共勉力忠义,勿以前事为疑。”方谢且泣。兼侍读,因奏:“金人内寇,百姓失业为盗贼,本非获已,尚可诚感。自李成北走,群盗离心,傥因斯时显用一二酋豪,以风厉其党,必更相效慕,以次就降。”擢吏部尚书。
  大将韩世清本苗傅余党,久屯宣城,擅据仓库,调发不行。光请先事除之,乃授光淮西招抚使。光假道至郡,世清入谒,缚送阙下伏诛。初,光于上前面禀成算,宰相以不预闻,怒之。未至,道除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寿春滁濠庐和无为宣抚使。时太平州卒陆德囚守臣据城叛,光多设方略,尽擒其党。
  秦桧既罢,吕颐浩、朱胜非并相,光议论素与不合。言者指光为桧党,落职奉祠。寻复宝文阁待制、知湖州,除显谟阁直学士,移守平江,除礼部尚书。光言:“自古创业中兴,必有所因而起。汉高因关中,光武因河内,驻跸东南,两浙非根本所因之地乎?自冬及春,雨雪不已,百姓失业,乞选台谏察实以闻。兼比岁福建、湖南盗作,范汝为、杨么相挺而起,朝廷发大兵诛讨,杀戮过当。今诸路旱荒,流丐满路,盗贼出入。宜选良吏招怀抚纳,责诸路监司按贪赃,恤流殍。”
  议臣欲推行四川交子法于江、浙,光言:“有钱则交子可行。今已谓桩办若干钱,行若干交子,此议者欲朝廷欺陛下,使陛下异时不免欺百姓也。若已桩办见钱,则目今所行钱关子,已是通快,何至纷纷?其工部铸到交子务铜印,臣未敢给降。”除端明殿学士,守台州,俄改温州。
  刘光世、张俊连以捷闻。光言:“观金人布置,必有主谋。今已据东南形势,敌人万里远来,利于速战,宜戒诸将持重以老之。不过数月,彼食尽,则胜算在我矣。”除江西安抚、知洪州兼制置大使,擢吏部尚书,逾月,除参知政事。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孟传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迁之日,才六岁。以光遗表恩,累官至太府丞。韩侂胄愿见之,孟传曰:“行年六十,去计已决,不敢闻也。”由是出知江州。以朝请大夫、直宝谟阁致仕。卒,年八十。有《磐溪诗》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宏辞类稿》十卷,《左氏说》十卷,《读史》十卷,《杂志》十卷。博学多闻,持身甚严,时推能世其家。
  《宝庆*会稽续志》卷五
  李光,字泰发,上虞人。入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徐州开化令,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方以花石得幸,势焰熏灼,光不为屈,械击其奴。勔怒,讽转运使移光知吴江,光即日以状上于郡,将致仕以归,会有直其事者,而光挺挺自若,勔终不能害也。宣和二年召为太常博士,五年迁司封员外郎,因进对极论时事语及用事大臣,黜知桂州阳朔县,召为司勋员外郎,迁符宝郎。钦宗即位,权右司谏,首论宦官谭缜、梁方平丧师辱国,梁师成缔交蔡京、王黼表里蒙蔽,罪皆当诛。迁侍御史,极论蔡攸、朱勔奸恶,请正典刑。有彗星出寅艮间,议者谓夷狄灭亡之证,光言春秋书灾异以惑人君,不闻归之夷狄。疏奏耿南仲,力排之谪,监汀州酒税。建炎元年,高宗即位于南京,除秘书少监。趣赴行在,会杭寇陈通为变,道路不通未及供职,除知江州,力辞,得请主管西京崇福宫。三年五月除知宣州。九月,南陵报水军叛于繁昌,逼县境,光遣奇兵夜击之,贼溃。十一月,金人入寇,郡县皆不能支,光独力修守备,金人不敢入境。先是宣之诸邑上供秋租,廪藏水际以便舟楫,光悉令输郡廪,人初不谓然,及后城守几月瞻兵养民赖此以济,始服光之先识。巨盗戚方破宁国抵城下,光即日下令戒严,民六十以下十五以上悉登城,违者论以军法,光设牙账于南壁,躬抚士卒,贼围益急,或请表光尽室从西门遁去,光曰:“我一家获全,其奈一城生灵何?”诘朝诵言于众曰:“昨暮有教光携家潜出者,当以军法从事,姑且置之,城脱或不保引剑之计已决,义不污贼手。”兵民感泣,其气益倍。贼兵百道来攻,光随宜应之,贼所属意急攻者唯南壁,咸负户而登守者束薪刍灌以油,作火牛乘风投之,尽热贼所负,其众披靡。城中遥见昭亭山神,数见人心益安。南水门有神龙尾两岐见于光衣间,每贼攻急龙辄至,光即其所立祠以祷援兵,至贼自焚攻具请降,光不许遂夜烧营遁去。(据枢密楼炤宣城事实修入)除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九月除知婺州,甫到郡即入为吏部侍郎。绍兴二年除吏部尚书,大将韩世清本苗刘党,久驻宣州,横甚,至擅发仓库招收捕逃,朝廷调发不行。光奏若不速行处置,穷虑日复一日滋蔓难图,伏望密诏大臣乘其未发早赐驱除。未几,除光淮西招抚使,将带神武军统制王□一军人马以行,因诿光取道宣城分拣世清一军,面授密旨宰执皆不预闻陛,辞日赐金带象笏,且有大用之语。是时朝廷草创国用未裕,虽宰相犹服犀带,是赐盖异恩也。光以二月晦日至宣城,驻于城外。光度世清越日必至,讲月旦贺礼预设方略以待之,诘旦果至,光使人执缚于坐,世清出语颇不逊,光呼刽子至欲行军法,世清仓皇但乞怜而已,光命槛赴行在即出所降黄□入城,晓谕兵众于一日之间,分隶其军莫敢有喘息者。世清悍将其军精勇,是行僚属为光危之,而光乃擒之于谈笑之顷。世清至行在,竟正典刑。三月除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滁濠庐和无为宣抚使。时太平州军兵陆德为变,囚守臣、杀兵官、据城以叛,朝廷就委光措置,遂尽擒德党。寻为言者所攻,遂奉祠去。五年二月除知湖州,七月除知平江,十一月除礼部尚书。六年除知温州。七年除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八年五月除安抚制置大使,十月除吏部尚书,十二月除参知政事。秦桧新得政,藉光旧望以镇服中外。时虏方通和,桧欲弛兵徽淮甸武备,收诸将兵权,光极言其不可,桧以光异己颇怨之。会有旨令宰执侍从各荐西北流寓士,光前后所荐凡三十余人,多知名士,桧皆指为朋党,置不问。一日与光辩论于上前,诘难再三,桧辞屈,光因奏:“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窃弄威柄误国莫大于此,愿陛下察之,明日留身乞去。” 上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奏:“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除资政殿学士,与郡,光辞改提举临安府洞宫。十一年安置藤州。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光既再谪,潘良贵、程瑀、胡寅皆以通书夺官或镌职。二十五年秦桧死,始量移郴州。二十八年听自便。二十九年卒于蕲州,年八十二。孝宗皇帝登极,追复资政殿学士,寻赐谥“庄简”。绍兴初,戚方寇宣城,光极力守御,城赖以全,宣人德之,相与绘像建祠。淳熙初,守臣因邦人之意请于朝,诏赐庙额曰“褒烈”。初,光从刘安世讲学,得其精微,故晚年迁谪,深入瘴地、远涉鲸海,略不以为意。人谓于死生祸福之际无所屈挠,实似安世云。在海外自号转物居士,日讲周易一卦,因著《易传》十卷,其他著述有《文集》四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其诸子皆知名。
  《会稽续志》卷七
  李庄简公诗
  李庄简公光作诗极清绝可爱,予尝见其《越州双雁道中一绝》云:“晚潮落尽水涓涓,柳老秧齐过禁烟。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后在政府,与秦桧议不合,为中司所击,命下送藤州安置,差密院使臣伴送,公戏赠之云:“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南渡每忧鸢共堕,北辕应许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又送谁?”亦婉而有深意。(《云溪杂记》)
  《山阴天乐李氏家乘》卷十*行传*兴宗公上虞派*第一至十六世
  第九世 高公四子——光:字泰发,行二十七。公以崇宁五(1105)年登蔡嶷榜进士,由岳阳县尉历仕至参知政事,与秦桧和议不合,谪瘴海。绍兴二十九(1159)年己卯四月三日诏复旧位,而公薨矣。初,从刘安世学,得其精髓,故晚年迁徙,略不为意。人谓死生祸福之际无所屈挠,实似安世云。孝宗登极,追复原官,寻谥“庄简”。嘉定十五(1222)年郡邑立祠于学,以配先贤,春秋祭享。公着有《易传》十卷、《兵略》十卷、《文集》四十卷、《神仙传》十卷行于世。生宋神宗元丰X年十一月初十日丑时,享年八十三岁,葬姜山之原,晦翁朱先生撰墓志(当为次子孟坚所撰)。
  配:黄氏,赠齐国夫人,葬大岭。子三:孟博、孟坚、孟醇。女三:长适奉化朝请郎沈粹中,封令人;次适柯山登仕郎陈汝楫;三适绍兴陆权(之)。
  继:管氏,封汉国夫人,葬会稽太平乡官漾村之原。子二:孟珍、孟传。女三:长适吴兴朝奉大夫章驹,封令人;次适金华经略使潘畤,封令人;三适涪州知府刘秦,封宜人。
  李光世系:
  唐汝阳王李琎—?—?—迁越始祖李庶—李兴宗—李彦招—李德暄—李延皓—李晏如—李彻—李高—李光—李孟博、孟坚、孟醇、孟珍、孟传。
  李光作品:
  水调歌头(白窃有恨焉,因以陶渊明为答,盖有激云耳)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
  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水调歌头
  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水调歌头(清明俯近,感叹偶成,寄子贱舍人)
  自笑客行久,新火起新烟。园林春半风暖,花落柳飞绵。坐想稽山佳处,贺老门前湖水,欹侧钓鱼船。何事成淹泊,流转海南边。
  水中影,镜中像,慢流连。此心未住,赢得忧患苦相缠。行尽荒烟蛮瘴,深入维那境界,参透祖师禅。宴坐超三际,潇洒任吾年。
  水调歌头
  庚午八月望夜,士友悉赴郡会。杖策独游,颇怀平生故人,作水调歌以自释。予自长年,粗闻养生之术。放逐以来,又得司马子微叙王屋山清虚洞所刻坐忘论一编,因得专意宴坐,心息相依。虽不敢仰希乔松之寿,度未即死,庶有会合之期。
  独步长桥上,今夕是中秋。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
  少年场,金兰契,尽白头。相望万里,悲我已是十年流。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书,归路指蓬邱。不用乘风御,八极可神游。
  南歌子(重九日宴琼台)
  佳节多离恨,难逢笑口开。使君携客上层台。不用篱边凝望、白衣来。
  且看花经眼,休辞酒满杯。玉人低唱管弦催。归去琐窗无梦、月徘徊。
  南歌子(民先兄寄野花数枝,状似蓼而丛生。夜置几案幽香袭人戏成一阕)
  南圃秋香过,东篱菊未英。蓼花无数满寒汀。中有一枝纤软、吐微馨。
  被冷沈烟细,灯青梦水成。皎如明月入窗棂。天女维摩相对、两忘情。
  临江仙(甲子中秋微雨,闻施君家宴,戏赠)
  画栋朱楼凌缥缈,全家住在层城。中秋风露助凄清。香凝燕寝,遮莫下帘旌。
  佳节喜逢今夕月,后房重按新声。姮娥端解妒娉婷。微云点缀,不放十分明。
  减字木兰花(客赠梅花一枝,香色奇绝,为赋此词)
  芳心一点。瘴雾难侵尘不染。冷淡谁看。月转霜林怯夜寒。
  一枝孤静。梦破小窗曾记省。烛影参差。脉脉还如背立时。
  念奴娇(符昌研写寄朱胡梅词,酬唱语皆不凡,因次其韵)
  榕林叶暗,见一枝独放,霜华争白。写我精神惟赖有,潇洒西湖词客。玉骨清羸,冰容冷落,似恨关山隔。蛮烟侵妒,未应减动肌雪。
  幽梦时绕芳枝,夜寒谁见我,身为蝴蝶。抱蕊窥丛惊睡觉,窗影横斜和月。谢馆池边,松风亭下,忍使香消歇。多情饶恨,算应天解磨折。
  汉宫春(琼台元夕次太守韵)
  危阁临流,渺沧波万顷,涌出冰轮。星河淡淡,天衢迥绝纤尘。琼楼玉馆,遍人间、水月精神。□□□,清江瘴海,乘流处处分身。
  邦侯盛集佳宾。有香风缥缈,和气氤氲。华灯耀添绮席,笑语烘春。窥帘映牖,看素娥、偏顾幽人。空怅望,通明观阙,遥瞻一朵红云。
  鹧鸪天(逢时使君出示所作送春佳词,引楚襄事,因次其韵)
  踏舞贪看赤脚娘。送春春去莫悲伤。飞花逐水归何处,落絮沾泥不解狂。
  都是醉,任飞扬。百年三万六千场。使君亲按新歌舞,魂梦相逢笑楚襄。
  武陵春(陈逢时置酒宾宴堂,仍携爱姬。晚值雨作。见示佳词,辄次韵)
  漠漠春阴人似雾,那用绣帘垂。不道持杯是阿谁。须拚倒金罍。
  人世浑如天上月,离合比盈亏。冒雨须来带雨归。神女解相随。
  渔家傲
  为恨。今岁寓昌江,二月三日与客游黎氏园,偶见桃花一枝。羊君荆华折以见赠,恍然如逢故人。归插净瓶中,累日不雕。予既作二小诗,同行皆属和。忽忆吾乡桃花坞之盛,每至花发,乡中人多醵会往游。醉后歌呼,今岂复得,缅怀畴昔,不无感叹,因成长短句,寄商叟、德矩二友。若悟此空花,即不复以存没介怀也。
  海外无寒花发早。一枝不忍簪风帽。归插净瓶花转好。维摩老年来却被花枝恼。
  忽忆故乡花满道。狂歌痛饮俱年少。桃坞花开如野烧,都醉倒花深往往眠芳草。
上一篇: 李德载 下一篇: 刘一止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