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人物(清
2.南京乾沣健康
3.湖北美术学院
4.甘肃省人力资
5.开封市委组织
6.滨州市环境保
7.CCTV-4主持人
8.革命先烈(山西
9.政协沈阳市第
10.南阳市青年书
11.中山大学中山
12.中国传媒大学
13.河北世佳网络
14. 新华社资深
15.广安县卫生局
16.辽宁省委常委
17.邮政科学研究
18.淮北煤炭师范
19.山东中医药大
20.郑州市金水区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导师:博士生导师
学历:1976~1979年 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
1983~1986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硕士
1995~1999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博士
经历:1979~1986年 湖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助教
1986~1993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
1993~1994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
1994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导师
1999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授
1996年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
1997年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1998年 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
1998年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
200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2004年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导师
2004年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主讲课程:人体解剖学(大专班、本科班、全英班、研究生班等)、局部解剖学、高级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生班)、神经科学(博士生班)等
研究领域:
以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从病因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老年性痴呆症、脑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脊髓损伤等进行在体和离体的研究,并从基因水平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学、分子机理、病理学诊断及其防治
科研项目:
1.“载脂蛋白E的遗传多态性与血浆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卫生部基金,1991(负责人)
2.“一氧化氮和NMDA受体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5(负责人), 项目编号:39470266
3.“一氧化氮和NMDA受体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卫生部基金,1995(负责人)
4.“Ca2+转运、Ca2+通道与相关信号转导的关联及新药作用的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团队项目,2000(参加)
5.“Alzheimer病核磁共振成像与细胞构筑的对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负责人),项目编号:30270405
6.“老年性痴呆国际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004(负责人), 项目编号:30410303019
发表论文:
1.李峰等,猕猴颈内动脉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2,14(2):102
2.李峰等,实验性猕猴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3,15(1):17
3. 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衰老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
1993,16(2):160
4.李峰等,载脂蛋白E与血浆脂质的关联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3,15(2):132
5.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扫描电镜观察猕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的年龄变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22(1):54(论著摘要)
6.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高脂喂养猕猴的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的光镜、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
1994,17(6):507
7.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超微结构年龄变化定性定量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11(4):201
8.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的年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1995,18(2):124
9.李峰等,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2):104
10.李峰等,大鼠实验性MCA区缺血再灌流模型的改进和可靠性探讨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6,19(1):2
11.陈子琏,李峰等,人类因子IX基因缺陷的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7,19(2):1
12.博士论文题目: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细胞凋亡事件及其机制的研究 1999
13.李峰等,从缺血的病理生化改变探讨神经元损伤的机理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6(4):205
14.李峰等,TUNEL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解剖学研究
1999,21(2):104
15.李峰等,在体、离体神经元缺血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比较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
16.李峰等,Glu对海马神经兴奋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3
17.李峰等,缺氧缺血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损害机理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5
18.李峰等,介绍一种简易的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7
19.李峰等,NaCN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9
20.李峰等,细胞显微摄影技术探讨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1
21.李峰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初探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3
22.李峰等,低氧缺血海马神经元内Ca2+动态变化的LSCM测定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0,17(1):41
23.李峰等,从猕猴动脉硬化模型观察内囊供血动脉的改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18(2):170
24.李峰等,多视场多参数形态定量分析模块在神经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医用物理学杂志 2000,17(2):106
25.李峰等,缺血诱导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机理的探讨 中国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杂志
2000,9(3):23
26.李峰等,穹窿海马伞损伤模拟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脑MRI研究 解剖学研究
2001,23(1):28
27.李峰等,低氧与缺血诱导培养海马和皮质神经元钙应答反应的比较 解剖学杂志
2001,24(6):504
28.李春庆,李峰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医学综述
2001,7(12):755
29.陈龙菊,李峰等,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31(1):86
发表论文摘要:
1. 李峰等,Mofification to Model of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tion in Rats,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rphological sciences 北京1997.9.9-13, P224
2.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时间模式 第二届中国神经科学会 西安1997.10.16-
19;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13(增刊):257
3.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细胞骨架改变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 第二届粤桂琼湘港五
省区解剖学会 南宁 1997.11.2-5,P49
4. Lifeng et al,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Apoptosis or Necrosis After Reversibl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hinesisch-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Medizin, Guangzhou 1998.9.18-22;暨南大学学报 1998,19(6):117
5. 李峰等,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缺血凋亡神经元的图像分析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5
6. 李峰等,脑缺血凋亡神经元细胞核异核形态定量参数的检测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5
7.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的分析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
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6
8. 李峰等,The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free Ca2+ concentration induced by
hypoxia/ischemia in cultural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2nd Asian pacific congress
of anatomists, Beijing 1999.8.24-26,P186
9. 李峰等,Annexin-Ⅴ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低氧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
年会 北京1999;解剖学杂志 1999,21(1):69
10.李峰等,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检测与核磁共振成象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会学术年
会 南京2000.10.15~20
11.李峰等,低氧缺血诱导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胞内钙浓度动态变化的比较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
年会 北京2000.10.22~25;解剖学杂志 2000,23(增刊):130
12.Li Feng et al. Study of neuronal damage and response mechanisms to hypoxia/ischemia
in cultures of cerebral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Symposium and the Four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Hongkong 2001.7.29-8.3;Chinese J.of Neuroscience 2001,P528
13.Li Feng et al. Brain MRI and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 Disease and 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uhan 2001.10.22-25,
14.李峰等,Alzheimer病核磁共振成像与细胞构筑的对照研究 第三届中国神经科学会暨第五届学术会议,青岛 2003.9.20~23;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增刊):300
15.冯志博,陈子琏,李峰,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早期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第三届中国神经科学会暨第五届学术会议,青岛 2003.9.20~23;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增刊):265
16. Li Feng et al. Study on changes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of hippocampu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by Brain MRI. The 4th symposium on Alzheimer’s disease &related dis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joint meeting, Guangzhou 2004.5.14~16
17.李峰等,脑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Alzheimer病大鼠海马有髓神经纤维的变化 第十三届
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乌鲁木齐 2004.8.15~8.18
出版著作:
1.《神经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参编)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编)
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与贡献:
对高等动物猕猴的脑血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高脂血症对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及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数据和实验资料,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荣誉及奖项:
1.高脂血症对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结构影响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3
2.高脂血症对脑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时间:1997
3.高脂血症对脑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高教厅、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
4.猴脑动脉结构的年龄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第三作者)
奖励类别: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9
5.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暨曾宪梓奖学金二等奖”时间:1998年
教改项目:
1.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山医科大学教务处基金 1999(负责人)
2.利用局域网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山医科大学电子教材课题 2000
(负责人)
3.深化改革,努力实现解剖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高效能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00(负责人)
4.神经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 中山医科大学多媒体教学课题 2001(负责人)
发表教学论文:
1.李峰等,解剖学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1999,P57
2.李峰等,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分析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1999,P58
3.李峰等,基础临床双向渗透,探索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 2001,P528
出版教材: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用解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参编)
2.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人体结构学》科学出版社,2001(参编)
3.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体形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参编)
4.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参编)
重要教改研究成果与贡献:
承担博士生、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以及高师班等多层次的大量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参编了《医用解剖学》 、《人体结构学》 、《神经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以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编写的《人体形态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提高多媒体制作水平和推进网络教学,适应目前快速的知识更新和知识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承担了“神经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等四项中山大学教学改革课题。“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分别获得广东省和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组织申报并荣获“广东省优秀课程”的称号。
教改成果及奖项:
1.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四作者)
奖励类别:中山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01年
2.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01年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导师:博士生导师
学历:1976~1979年 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
1983~1986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硕士
1995~1999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博士
经历:1979~1986年 湖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助教
1986~1993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
1993~1994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
1994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导师
1999年 中山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授
1996年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
1997年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1998年 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
1998年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
200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2004年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导师
2004年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主讲课程:人体解剖学(大专班、本科班、全英班、研究生班等)、局部解剖学、高级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生班)、神经科学(博士生班)等
研究领域:
以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从病因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老年性痴呆症、脑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脊髓损伤等进行在体和离体的研究,并从基因水平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学、分子机理、病理学诊断及其防治
科研项目:
1.“载脂蛋白E的遗传多态性与血浆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卫生部基金,1991(负责人)
2.“一氧化氮和NMDA受体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5(负责人), 项目编号:39470266
3.“一氧化氮和NMDA受体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卫生部基金,1995(负责人)
4.“Ca2+转运、Ca2+通道与相关信号转导的关联及新药作用的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团队项目,2000(参加)
5.“Alzheimer病核磁共振成像与细胞构筑的对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负责人),项目编号:30270405
6.“老年性痴呆国际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004(负责人), 项目编号:30410303019
发表论文:
1.李峰等,猕猴颈内动脉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2,14(2):102
2.李峰等,实验性猕猴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3,15(1):17
3. 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衰老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
1993,16(2):160
4.李峰等,载脂蛋白E与血浆脂质的关联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3,15(2):132
5.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扫描电镜观察猕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的年龄变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22(1):54(论著摘要)
6.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高脂喂养猕猴的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的光镜、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
1994,17(6):507
7.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超微结构年龄变化定性定量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11(4):201
8.张红旗,邝国璧,李峰等,猕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的年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 解剖学杂志1995,18(2):124
9.李峰等,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2):104
10.李峰等,大鼠实验性MCA区缺血再灌流模型的改进和可靠性探讨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6,19(1):2
11.陈子琏,李峰等,人类因子IX基因缺陷的研究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7,19(2):1
12.博士论文题目: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细胞凋亡事件及其机制的研究 1999
13.李峰等,从缺血的病理生化改变探讨神经元损伤的机理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6(4):205
14.李峰等,TUNEL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解剖学研究
1999,21(2):104
15.李峰等,在体、离体神经元缺血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比较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
16.李峰等,Glu对海马神经兴奋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3
17.李峰等,缺氧缺血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损害机理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5
18.李峰等,介绍一种简易的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7
19.李峰等,NaCN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9
20.李峰等,细胞显微摄影技术探讨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1
21.李峰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初探 中山医科大学论文汇编1999,P13
22.李峰等,低氧缺血海马神经元内Ca2+动态变化的LSCM测定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0,17(1):41
23.李峰等,从猕猴动脉硬化模型观察内囊供血动脉的改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18(2):170
24.李峰等,多视场多参数形态定量分析模块在神经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医用物理学杂志 2000,17(2):106
25.李峰等,缺血诱导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机理的探讨 中国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杂志
2000,9(3):23
26.李峰等,穹窿海马伞损伤模拟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脑MRI研究 解剖学研究
2001,23(1):28
27.李峰等,低氧与缺血诱导培养海马和皮质神经元钙应答反应的比较 解剖学杂志
2001,24(6):504
28.李春庆,李峰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医学综述
2001,7(12):755
29.陈龙菊,李峰等,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31(1):86
发表论文摘要:
1. 李峰等,Mofification to Model of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tion in Rats,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rphological sciences 北京1997.9.9-13, P224
2.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时间模式 第二届中国神经科学会 西安1997.10.16-
19;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13(增刊):257
3.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细胞骨架改变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 第二届粤桂琼湘港五
省区解剖学会 南宁 1997.11.2-5,P49
4. Lifeng et al,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Apoptosis or Necrosis After Reversibl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hinesisch-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Medizin, Guangzhou 1998.9.18-22;暨南大学学报 1998,19(6):117
5. 李峰等,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缺血凋亡神经元的图像分析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5
6. 李峰等,脑缺血凋亡神经元细胞核异核形态定量参数的检测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5
7. 李峰等,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的分析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1998;
解剖学杂志1998,21(增刊):166
8. 李峰等,The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free Ca2+ concentration induced by
hypoxia/ischemia in cultural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2nd Asian pacific congress
of anatomists, Beijing 1999.8.24-26,P186
9. 李峰等,Annexin-Ⅴ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低氧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
年会 北京1999;解剖学杂志 1999,21(1):69
10.李峰等,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检测与核磁共振成象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会学术年
会 南京2000.10.15~20
11.李峰等,低氧缺血诱导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胞内钙浓度动态变化的比较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
年会 北京2000.10.22~25;解剖学杂志 2000,23(增刊):130
12.Li Feng et al. Study of neuronal damage and response mechanisms to hypoxia/ischemia
in cultures of cerebral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Symposium and the Four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Hongkong 2001.7.29-8.3;Chinese J.of Neuroscience 2001,P528
13.Li Feng et al. Brain MRI and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 Disease and 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uhan 2001.10.22-25,
14.李峰等,Alzheimer病核磁共振成像与细胞构筑的对照研究 第三届中国神经科学会暨第五届学术会议,青岛 2003.9.20~23;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增刊):300
15.冯志博,陈子琏,李峰,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早期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第三届中国神经科学会暨第五届学术会议,青岛 2003.9.20~23;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增刊):265
16. Li Feng et al. Study on changes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of hippocampu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by Brain MRI. The 4th symposium on Alzheimer’s disease &related dis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joint meeting, Guangzhou 2004.5.14~16
17.李峰等,脑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Alzheimer病大鼠海马有髓神经纤维的变化 第十三届
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乌鲁木齐 2004.8.15~8.18
出版著作:
1.《神经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参编)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编)
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与贡献:
对高等动物猕猴的脑血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高脂血症对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及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数据和实验资料,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荣誉及奖项:
1.高脂血症对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结构影响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3
2.高脂血症对脑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时间:1997
3.高脂血症对脑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第二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高教厅、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
4.猴脑动脉结构的年龄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第三作者)
奖励类别: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1997.9
5.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暨曾宪梓奖学金二等奖”时间:1998年
教改项目:
1.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山医科大学教务处基金 1999(负责人)
2.利用局域网开展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山医科大学电子教材课题 2000
(负责人)
3.深化改革,努力实现解剖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高效能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00(负责人)
4.神经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 中山医科大学多媒体教学课题 2001(负责人)
发表教学论文:
1.李峰等,解剖学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1999,P57
2.李峰等,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分析 中山医科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1999,P58
3.李峰等,基础临床双向渗透,探索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 2001,P528
出版教材: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用解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参编)
2.高等医学院校选用教材《人体结构学》科学出版社,2001(参编)
3.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体形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参编)
4.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参编)
重要教改研究成果与贡献:
承担博士生、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以及高师班等多层次的大量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参编了《医用解剖学》 、《人体结构学》 、《神经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以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编写的《人体形态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提高多媒体制作水平和推进网络教学,适应目前快速的知识更新和知识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承担了“神经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等四项中山大学教学改革课题。“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分别获得广东省和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组织申报并荣获“广东省优秀课程”的称号。
教改成果及奖项:
1.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四作者)
奖励类别:中山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01年
2.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作者)
奖励类别: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01年
上一篇: 令狐峘 | 下一篇: 李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