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郎士元

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赏析

  自来好的山水诗皆以“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而悦人心目,令人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但是,所谓“诗中有画”,绝不仅止于纯客观地描绘景物。面对着奇丽动人的美景,艺术家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画家用酣畅的泼墨画漓江烟雨,用精细的界画写危楼飞阁,其笔墨中已自深蕴着作者的主观感受,诗人用搜奇揽胜的目光审视山川,用隽永清丽的情语勾画景物,其言辞间必然也会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正是这样一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写景佳作。诗题《柏林寺南望》,重心当然在最末一字“望”上。望中的景物是什么?由诗题本身看不出来。这就给人以悬念,然而骤读本诗开头二句,却全然与“望”字无涉。“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这分明是追述诗人到达柏林寺之前的情况。从上下文中知道,诗人是在途中遇雨的,也知道诗人是乘舟出行的。正当他为寻找一个合适的避雨处而焦虑时,忽然于“溪上遥闻精舍钟”。精舍,当然是指柏林寺了。寺院而以“柏林”为名,想来必定是林木掩映,幽僻非常,正是所谓“曲径通幽处,掸房花木深”的所在,再加上相距之“遥”,雨雾之浓,一定不能直接看见。所幸阵阵清越的钟声传来,诗人不禁欣喜非常,立即舍舟登岸,穿小径,过深松,寻声趋往。

  前两句诗所述既与“望”字无涉,由诗题所引起的悬念并未得到解决,这就催促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原来他所“望”见的景物实在太动人了。如果一开头便和盘托出,其后无论什么诗句,都将黯然失色。且看三四两句:“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真是俊美绝伦!景致美,诗句也美。读者眼前。立即呈现出一幅溪山雨霁的生动画面:青山霁后,翠色欲滴;红日半吐,流云飞动。那山间的流云多么象画家手中的神笔,得心应手地抹画出四五座峭丽的青峰。句中一个“画”字,极富情趣。

  本诗虽意在写景,然处处有人的踪迹,人的感受,人的情趣。如此紧密地融情于景,才有可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佳境。

  《听邻家吹笙》赏析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 ,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乐声(如泣如笑)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曲名(《梅花落》)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三句紧承二句,而四句紧承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上一篇: 来鹄 下一篇: 李存朂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