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蔡确

蔡确

  《宋史·卷471·列传第230·奸臣1·蔡确》
   蔡确,字持正,(北宋)泉州晋江人,父徙陈。
  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
  (嘉祐四年,1059年)第进士,调(京兆府)邠州(治所今陕西彬县)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薛向行部,欲按治,见其仪观秀伟,召与语,奇之,更加延誉。
  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有“儒苑昔推唐吏部[指韩愈],将坛今拜汉淮阴[指韩信]”句),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旧制当庭参,确不肯,后尹刘庠责之,确曰:“唐藩镇自置掾属,故有是礼。今辇毂下比肩事主,虽故事不可用。”遂乞解职。
  王安石荐确,徙为三班主簿。
  用邓绾荐,为监察御史里行。
  王韶开熙河,多贷公钱,秦帅郭逵劾其罪,诏使杜纯鞫治得实。安石却其牍,更遣确,确希意直韶,逵、纯获谴。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建议兴学校、罢诗赋,用经义取士。过两年王安石任宰相,在开封府试用免役法。蔡确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他利用当监察的权力,弹劾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确善观人主意,与时上下,知神宗已厌安石,因安石乘马入宣德门与卫士竞,即疏其过以贾直。加直集贤院,迁御史知杂事。
  范子渊浚河之役,知制诰熊本按行以为非是,为子渊所讼,确劾本附文彦博,黜之,代为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
  三司使沈括谒宰相吴充论免役法,确言括为近臣,见朝廷法令未便,不公言之而私语执政,意王安石既去,新法可摇耳。括坐黜知宣州。
  开封鞫相州民讼,事连判官陈安民,安民令其甥文及甫求援于充(吴充)之子安持。及甫,充婿也。确言事关大臣,非开封可了,遂移御史台。时狱起皇城,卒事多不仇。中丞邓润甫,御史上官均按之,与府狱同。王珪奏遣确诣台参治,确锻炼为狱,润甫、均不能制,密奏确惨掠诸囚。确伺知之,即劾二人庇有罪,且诈使吏为使者虑问,囚称冤,辄苦辱之。帝颇疑其滥,连遣谏官及内侍审直,皆怖畏,言不冤,由是润甫、均皆罢,而确得中丞,犹领司农,凡常平、免役法皆成其手。
  太学生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盆于前,凡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饲之如犬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有所属请,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
  (在王安石辞位罢相知江宁府之后,蔡确受神宗重用。)
  确自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咄骂,而确自以为得计也。
  吴充数为帝言新法不便,欲稍去其甚者,确曰:“曹参与萧何有隙,至代为相,一遵何约束。今陛下所自建立,岂容一人挟怨而坏之。”法遂不变。
  (元丰三年[1080年],经蔡确力奏,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国公。)
  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
  时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确既相,属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
  初议官制,盖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受而行之,三省分班奏事,柄归中书。确说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书令。”珪信不疑。确乃言于帝曰:“三省长官位高,不须置令,但令左右仆射分兼两省侍郎足矣。”帝以为然。故确名为次相,实颛大政,珪以左仆射兼门下,拱手而已。
  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时10岁)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转左仆射。
  韩缜入相中书,用其两侄为列卿,确风御史中丞黄履劾缜。始诏三省,凡取旨事及台谏官章疏,并执政同进拟,不专属中书。盖确畏失权,又复改制也。
  为永裕山陵使(负责治理神宗丧事),灵驾发引之夕,不宿于次,在道又不扈从,还,又不丐去。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击之,言确有十当去:“在熙宁、元丰时,冤狱苛政,首尾预其间。及至今日,稍语于人曰:‘当时确岂敢言。'此其意欲固窃名位,反归曲于先帝也”。
  (太皇太后高氏当政)司马光、吕公著进用,蠲除烦苛(陆续罢停诸法),确言皆己所建白,公论益不容,太皇太后犹不忍即退斥。
  元祐元年(1086年)闰二月,(王安石死)始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蔡确的右相职位被吕公著替代。)
  明年(元祐二年,1087年),坐弟硕(蔡硕,治平二年进士,招权纳贿)事夺职,徙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又徙邓。
  初,神宗疾革,王珪议建储事,确与同列皆在侧,知状。确自见得罪于世,阴与章敦、邢恕等合志邪谋,谓珪实怀异意,赖己拥护,故不得逞。确奉使陵下,韩缜白发其端,事浸籍籍。既失势,愈怨望,恕又益为往来造言,识者以为忧,未有以发也。
  (元祐二年,1087年)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福建邵武人,将蔡诗逐字推敲后选出其中五首,歪曲诽谤,加以笺注)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其用郝处俊上元间谏高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隐讽听政的高氏废除新政),语尤切害。
  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进上章乞正确罪。
  (高太后盛怒)诏确具析,确自辩甚悉(然终难解释清楚)。安世等又言确罪状著明,何待具析,此乃大臣委曲为之地耳。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
  (但范祖禹则认为:“蔡之罪,天下不容,尚为列卿,恐难平民愤。”执行大臣吴安诗、梁焘等人也乘机认为处理太轻,应从严制裁。)
  再责英州别驾(今广东英德市)、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安置。(开创宋廷朝臣贬到岭南的先例。)
  《宋史·卷471·列传第230·蔡确·附:吴处厚》 
  “吴处厚者,邵武人……
  始,蔡确尝从处厚学赋,及作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王珪用为大理丞。
  王安礼、舒亶相攻,事下大理,处厚知安礼与珪善,论亶用官烛为自盗。确密遣达意救亶,处厚不从,确怒欲逐之,未果。
  珪请除处厚馆职,确又沮之。
  珪为永裕山陵使,辟掌笺奏。确代使,出知通利军,又徙知汉阳,处厚不悦。
  元祐中,确知安州,郡有静江卒当戍汉阳,确固不遣,处厚怒曰:‘尔在庙堂时数陷我,今比郡作守,犹尔邪?’会得确《车盖亭诗》,引郝甑山事,乃笺释上之,云:‘郝处俊封甑山公,会(唐)高宗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止,今乃以比太皇太后。且用沧海扬尘事,此盖时运之大变,尤非佳语。讥谤切害,非所宜言。’
  确遂南窜。”】
  宰相范纯仁、左丞王存坐廉前出语救确,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坐不举劾,中书舍人彭汝砺坐封还词命,皆罢去。(还要派人来泉州蔡巷逮捕其子蔡渭。参见泉州人名录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蔡渭》)
  (新州时称“烟瘴最甚”,有“人间地狱”之号,蔡确终日忧郁,不久就染疾不起)确后卒于贬所(元祐八年,1093年)。
  绍圣元年(1094年,高太后已死),冯京卒,哲宗临奠。确子渭(参见泉州人名录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蔡渭》),京婿也,于丧次中阑诉。明日,诏复(蔡确)正议大夫。二年(绍圣二年,1095年),赠太师,谥曰忠怀,遣中使护其葬,又赐第京师。
  (徽宗)崇宁(1102—1106年)初,配飨哲宗庙庭。蔡京请徽宗书“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赐其家。
  京与太宰郑居中不相能,居中以忧去,京惧其复用,而居中,王珪婿也。时渭更名懋,京使之重理前事,以沮居中,遂追封确清源郡王,御制其文,立石墓前。擢懋同知枢密院事,次子庄为从官,弟硕赠待制,诸女超进封爵,诸婿皆得官,贵震当世。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下诏暴群奸之罪,贬确武泰军节度副使,窜懋英州,凡所与滥恩,一切削夺,天下快之。

上一篇: 陈琳 下一篇: 蔡襄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