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 > 塞下曲(六首其三)

古诗《塞下曲(六首其三)》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三)

  诗人:李白    朝代: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塞下曲(六首其三)的意思

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赏析
【赏析】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萧士赟云:“此《从 军乐》体也 。”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 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 唐的精神风貌。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 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 ,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 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 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 ”,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 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 ”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 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 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 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 ”,即从军队出发到克 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安上箭。“天 骄 ”,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 ”,这里泛指敌人。从 “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 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 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 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 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 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 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 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 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 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 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 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 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 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 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 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 也 。”(《李太白全集》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 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 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我们仍 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 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 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 人为“济苍生,安社稷 ”,是“愿为辅弼”的。但他 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 身不居”(《商山四皓 》),“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 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 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 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 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 匠心。

网友关注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