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 > 咏苎萝山

古诗《咏苎萝山》赏析

咏苎萝山

  诗人:李白    朝代: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咏苎萝山的意思

咏苎萝山古诗赏析
【注释】
1、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2、西施庙:位于浣纱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相传,这座庙原是苎萝村中的西施宅,后乡人为纪念西施,改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间,西施受封为苎萝乡48村的土谷神,改称娘娘庙。西施庙主体建筑现拆建为临浦镇通济中心学校,仅存余屋数间。西施庙门额为石刻阳文,是清光绪二年四月重修庙宇时的遗物,今尚存。
3、浣纱溪:傍依苎萝山,属西小江古道。相传,西施父亲以卖柴为业,家境贫寒。西施自幼勤劳善织,常常帮助母亲在溪边浣纱。范蠡寻访越中美人时,正是在这溪边发现了浣纱的西施。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一文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青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4、西施洗脚潭:在苎萝山西麓。相传,西施未离故里时,常在这里洗脚沐浴,现已淤积为农田,称西施畈。
5、范蠡庵:俗称“日思庵”,位于临浦镇施家渡村柴湾浣纱溪畔。相传,范蠡大夫在此访得西施,当地乡人为纪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传是当年西施入吴时的下船埠。
6、后江庙:又称起埠庙,在西施庙南,背依浣纱溪。相传,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归越隐居,在此起埠上岸,现尚存。
【译文】
【赏析】
  这首题为《咏苎萝山》的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颂扬西施可贵的献身精神而吟就的。

  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今江苏吴兴)之战,越军大败,退守会稽。越王勾践采纳大夫范蠡之计,暂时忍辱受屈,向吴国求和。吴越议和后,勾践立志报仇雪耻、兴邦复国。他每天吃饭时都要尝尝悬挂着的一颗苦胆,晚上在柴草堆上枕戈而卧,苦心焦思,不忘国耻,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又派范蠡到民间寻访美女,送进吴宫,以消磨吴王的心志。范蠡访遍越中,最后在浦阳江边找到了一位秀媚出众,又怀爱国之心的西施。经过三年的培训后,西施带着特殊的使命,来到吴国。吴王夫差对西施备加宠爱,但西施时刻牢记亡国之耻。她细心观察姑苏城的地形和军事设施,画好一张地图,派人送回越国。越王收到地图后,立即制订作战计划,兵分两路出击,一举攻克姑苏,灭掉了吴国。

  2000多年来,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浣纱女子。有关她的遗迹,几乎遍布吴越各地。萧山旧属越国西境,有关西施的古迹颇多,大部分分布在今临浦通济一带,主要有苎萝山。

  越王勾践因战败被吴王夫差囚禁三年,因其在吴表现“忠恭”,遂被夫差放还,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报仇。他一边假装向吴王表示恭顺,一边又不露声色地“遣送巧工良材,让其广修殿宇,以耗尽其钱财。”又意欲“选送绝色女子,以移其心志”。他对大夫文种说:“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文种也建议选择美女媚惑吴王。

  于是,越王勾践十二年(公元前485年)勾践便派遣相面的遍游国中,选择美女,终于得到绝色美女——西施、郑旦。

  西施是浙江诸暨南五里的苎萝山下砍柴人的女儿。这山有东、西二村,多数都姓施,女子在西村,所以叫西施。郑旦也在西村,与西施相邻,两家都临江而居,每日里一起在江上浣纱,红颜花颜,交相辉映,好象一对并蒂的芙蓉。

  其时,西施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她因家里贫穷,常常穿着粗布衣服,可是,粗布旧衣掩不住她的天然朴素之美。

  她貌似天仙,光彩照人。

  勾践选择了西施、郑旦二人,便命相国范蠡用百金聘之,用綺罗制成衣裳让她们穿上,又用多重帷帐的车子让她们乘坐。国人慕美人之名,都想一睹风采,便争相到郊外迎候,道路一时为之堵塞。范蠡于是就带领西施在驿馆中停留,传谕:“想见美人的,先交金钱一文。”并设下一个柜子收钱,柜子一下子就装满了钱币。美人登朱楼,凭栏而立,从下面望上去,飘飘乎像天仙一般。美人在郊外逗留了三天,所得金钱无数,统统归于府库,以充国资。

  越王便在会稽城外的土城建了一座美人宫,让西施、郑旦在美人宫里接受培训,并派老乐师教授二人歌舞伎艺,学习宫廷礼仪,装扮容貌举止,经过三年的培训,纯朴的农村姑娘已脱去了“朴鄙”的土气,学会了宫廷礼仪和歌舞伎艺,变得柔情无限,媚态横生,且礼伎也尽善尽美。又饰以金玉,坐上宝车,所过街道,香风远近都能闻到。又选择了美婢旋波、移光等六人为侍女,派相国范蠡到吴国进献。于是西施、郑旦两位原本纯朴美丽的农村姑娘就成为越王施行“美人计”的工具,成为越、吴两国政治、军事斗争的“武器”。

  范蠡进见吴王时说:“东海贱臣,感大王之恩,不能亲率妻妾,伏侍左右,搜遍国内,窃有二遗女,越国跨下困迫,不最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帚之用。”夫差望见,以为是神仙下凡,魂魄俱醉。

  吴国忠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并劝谏吴王说:“不可,王勿受也,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昔桀易汤而灭,纣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灭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美女乃亡国之物,王万勿爱也!”可是夫差不听,遂受其女。

  夫差得到美女西施、郑旦便神魂颠倒,夫差把西施更名为“夷光”,郑旦更名为“修明”,越即入吴,二人方上苑中,兵士望见,以为神女。这两个美女都是天姿绝色,夫差都很宠爱,而妖艳善于诌媚的,更推西施为第一。于是西施独夺歌舞之魁,居姑苏之台,擅专房之宠,出仪制相同于妃后。郑旦居吴宫,嫉妒西施的得宠,郁郁不乐,终年而死。夫差哀怜,把她葬在黄茅山,立祠祭祀。

  吴王夫差为了满足贪欲,为了淫乐大修宫室,筑姑苏之台,横亘五里,并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又建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大摆妓乐,轻歌曼舞,日夜与西施为水嬉;令王孙雄特别建造馆娃宫于灵岩之上,铜沟玉槛,装饰珠玉,作为美人游息之所。又建“响屧廊”,什么是响屧?是鞋子。把廊下凿空,用大瓮铺平,上面再盖上厚板,令西施与宫人穿鞋绕行,铮铮有声,所以叫做响屧。如今灵岩寺园照塔前小斜廊,就是遗址。

网友关注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