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您的位置: 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鞞的意思

bǐng
  • 拼音: bǐng
  • 注音: ㄅㄧㄥˇ
  • 部首笔划:9
  • 总笔划:17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笔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撇竖折横横撇横竖

鞞的笔画顺序

基本解释


bǐng   ㄅㄧㄥˇ
◎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bì   ㄅㄧˋ
◎ 古同“”,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ǐng 
〈名〉
(1) 刀鞘 [sheath of a knife]
请令以鱼皮之鞞为献。——《逸周书·王会》
(2) 又如:鞞琫(刀鞘上的装饰物);鞞芾(刀鞘和蔽膝)

汉语字典

[①][bǐng]
[《廣韻》補鼎切,上迥,幫。]
[《廣韻》并弭切,上紙,幫。]
亦作“2”。
刀剑鞘。《逸周书·王会》:“請令以魚皮之鞞……鮫瞂利劒爲獻。”孔晁注:“鞞,刀削。”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斷長劍以赴短鞞,割尺璧以納促匣也。”一说指刀鞘上的装饰物。参见“鞞琫”。
[②][bì]
同“1”。
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的一种服饰。
[③][pí]
[《廣韻》部迷切,平齊,並。]
(1)同“”。
(2)见“3藍風”。
[④][bēi]
[《廣韻》府移切,平支,幫。]
古地名用字。汉置牛鞞县,故城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部。

音韵参考

[广 韵]:府移切,上平5支,bī,止開三平支A幫
[平水韵]:上声四纸
[粤 语]:bei2bing2pe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革字部】 鞞;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88第44
【唐韻】幷頂切【集韻】【韻會】補鼎切,𠀤音𩊖。【說文】刀室也。【玉篇】劒削也。【詩·小雅】鞞琫有珌。【傳】鞞,容刀鞘也。【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又【大雅】鞞琫容刀。【傳】下曰鞞,上曰琫。 又【廣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俾。義同。【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西謂之鞞。【註】鞞,方婢反。 又【廣韻】府移切,音𤰞。牛鞞,縣名,在蜀。【前漢·地理志】犍爲郡牛鞞縣。【註】孟康曰:鞞音髀。師古曰:必爾反。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本作郫。詳邑部郫字註。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韻會】騈迷切,𠀤音椑。【詩·周頌·應田縣鼓傳】應,鞞鼓也。【禮·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疏】釋名,鞞,助也。裨助鼓節。【廣韻】本作鼙。【集韻】或作𧯿。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鞞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笔86:AFRF
  • 五笔98:AFRF
  • 五行:水
  • UniCode:U+979E
  • 四角号码:46540
  • 仓颉:TJHHJ
  • GBK编码:ED40
  • 规范汉字编号:

最新歇后语

带鞞的成语

更多>>

最新成语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