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矸
gān ㄍㄢˉ
◎ 〔矸石〕夹杂在煤里的石块。亦称“矸子”。
汉语字典
[①][gàn]
[《廣韻》古案切,去翰,見。]
山石白净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甯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裴駰集解引宁戚《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爛。”司马贞索隐:“矸者,白浄貌。”元庾天锡《雁儿落过得胜令》曲:“從他緑鬢斑,欹枕白石爛,回頭紅日晚,滿目青山矸。”一说同“岸”。参阅《汉书·邹阳传》唐颜师古注。
[②][gān]
[《集韻》居寒切,平寒,見。]
(1)见“丹矸”。
(2)见“矸2子”。
音韵参考
[广 韵]:古旱切,上23旱,gǎn,山開一上寒見
[平水韵]:去声十五翰
[粤 语]:gon1gon3
[闽南语]:ka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石字部】 矸; 康熙笔画:8; 页码:页827第13【廣韻】古案切【集韻】居案切,𠀤音旰。山石貌。 又【集韻】硟石。 又石淨貌。【甯戚飯牛歌】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 又【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𠀤音岸。又【集韻】居寒切,音干。義𠀤同。 又丹矸。【荀子·正論篇】加之以丹矸。【註】丹砂也。 又【廣韻】古旱切,音稈。擊也。 又【廣韻】【集韻】𠀤侯旰切,音翰。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