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猩
xīng ㄒㄧㄥˉ
◎ 〔猩猩〕哺乳动物,猿类,毛赤褐色,前肢长,无尾,吃野果。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简称“猩”,如“猩红”。
英文翻译
◎ 猩
oranguta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猩 xīng
〈名〉
(1) 猩猩的省称 [orangutan]
(2) 〈形〉 鲜红色 [scarlet red]
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红楼梦》
汉语字典
[①][xīng]
[《廣韻》所庚切,平庚,生。]
(1)猩猩的省称。
(2)指鲜红色。参见“猩色”。
音韵参考
[广 韵]:所庚切,下平12庚,shēng,梗開二平庚生
[平水韵]:下平八庚·下平九青
[粤 语]:sing1
[闽南语]:se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下】【犬字部】 猩;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714第21【唐韻】【集韻】𠀤桑經切,音星。【說文】猩猩,犬吠聲。从犬,星聲。 又【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玉篇】猩猩,如狗,面似人。【廣韻】猩猩,似猿。【爾雅·釋獸】猩猩,小而好啼。【註】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阯封谿縣出猩猩,狀如貛㹠,聲似小兒啼。【禮·曲禮】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玉篇】亦作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