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诰
成语(Idiom):恒诰(héng gào)
发音(Pronunciation):héng g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君主的命令或法令长期不变,永远有效。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恒诰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恒意为永远不变,诰指君主的命令或法令。恒诰形容君主的命令或法令长期不变,始终有效。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恒诰一般用于描述君主的命令或法令,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事物长期不变且始终有效的状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恒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据说,在古代,君主颁布的命令或法令常常被认为是永久有效的,一旦颁布就无法更改。这种命令或法令被称为恒诰,意味着它们是永远不变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恒诰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形容词“恒”和名词“诰”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君主颁布的恒诰,一直为人民所遵守。
2. 这个公司的守则就像一份恒诰,无论时间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恒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君主颁布的命令或法令如同一份恒诰,永远不变。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君主的命令和法令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政府法令相关的成语,如“法网恢恢”、“刻不容缓”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3-6岁):老师的规定就像恒诰一样,我们都要遵守。
2. 小学生(7-12岁):老师给我们发的学习任务是一份恒诰,我们不能懈怠。
3. 中学生(13-18岁):这个城市的交通规则是一份恒诰,每个人都要遵守。
4. 大学生(19-22岁):法律是社会的恒诰,每个公民都要尊重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