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阅读>>巴顿传>>第六章 将星黯淡的日子

第六章 将星黯淡的日子

  1. 神秘消失的巴顿


  要彻底打败希特勒,必须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围绕这一问题,苏、美、英三国的笔墨官司不知打了多少,总是难以取得共识。

  1943年12月,喋喋不休的争论最终结束了,盟军决定至迟在1944年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行动代号为“霸王”。

  大洋彼岸的德军统帅部,密切注视着盟国的动向。德国情报机关四处活动,搜寻着有关盟军1944年战略行动的蛛丝马迹。德国的情报机关,是一些高效率的机构,至1944年2月8日,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情况,陆军情报处西方组组长据此向统帅部提交了一份明确的形势分析报告。其要点是:

  对方已制定了一项1944年在地中海以外战区作战的计划,其主力将投入执行该作战计划。这场战役可能使用“霸王”为代号。根据敌军兵力部署和部队的调动情况,显然是以英国为出发点。

  希特勒对这份报告非常满意,他命令情报机构注意敌军重要人物的行踪,以此摸清有关“霸王”作战的计划内容和意图所在,其中,还特别提到巴顿。

  可是,巴顿这时已神秘地消失了。从1月下旬起,德国情报机关就不再有关于巴顿行踪和担负任务的可靠情报。

  1月初,德国间谍在意大利发现沮丧的巴顿,并盯着他回到巴勒莫那座冷宫。1月21日,他们发现巴顿回到了西西里,同时有情报称“美第7集团军正处于战备状态,准备投入新的战斗”,据认为这就是指“霸王”战役,巴顿将在这次战役中指挥美军主力。可是,自那以后,巴顿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德国情报机关曾试图在西西里或英国找到他,但是一无所获。

  巴顿究竟在哪里呢?其实,他就在英国,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捉摸不定的命运对他的安排。

  巴顿是1月26日离开巴勒莫的。那一天,阴云密布,浓雾蔽天,巴顿的飞机从普雷斯特维克机场起飞,穿过海峡,飞往伦敦西北的切丁顿机场。

  自从打耳光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以来,巴顿的情绪简直糟透了。四天前,他被免去了西西里战区的职务,奉调英国待命。此刻,他还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巴顿的英国之行是严格保密的,不过,这不是为了瞒住德国人的眼睛。大家一会儿就会知道,巴顿在“霸王”计划中只担当了一个可怜的小小的配角,这个配角的任务就是要德国人知道他在英国,并且在唱主角。实际上,保密是针对美国国内的。打耳光事件发生后,巴顿成为舆论界的靶标,反巴顿的潮流异常强大。艾森豪威尔在这样的时候,仍然起用巴顿,是冒了一定的风险的。保密是为了不引起“美国、而且还有英国新闻界的批评”。

  伦敦。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巴顿奉命来到这里,见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

  “乔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干什么。”艾森豪威尔用略带玩笑的口吻对巴顿说。

  “艾克,我确实不知道。”巴顿有些迷惑。

  “乔治,就是我的老部队,第3集团军。”艾森豪威尔变得严肃起来,“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军队,乔治。第3集团军的一支先遣部队已乘‘玛丽皇后号’在前往英国的途中。该部队预计明天或后天抵达,到时我会让人通知你的。主力部队稍迟一点,将在2月或3月初到达。”

  会见最后,艾森豪威尔告诉巴顿:“你的具体任务将由布莱德雷决定和传达。”

  巴顿见到了布莱德雷。

  在北非突尼斯之战中,布莱德雷担任巴顿第2军的副军长,在西西里战役中,他又在巴顿手下任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能打善战,且为人稳重谦和,不似巴顿那样鲁莽冲动,因此艾森豪威尔在选择参与“霸王”战役指挥工作的人选时,选择了布莱德雷担任美军部队的总指挥。同时,艾森豪威尔也知道,美军少不了巴顿这员虎将,所以决定任命其为第3集团军司令。对巴顿与布莱德雷之间上下级关系的逆转,艾森豪威尔经过慎重考虑,他认为巴顿在受到严厉处分的情况下,最怕的是失去参战机会,他一定会接受这一安排。艾森豪威尔果然是知人善任的帅才,他一下子抓住了巴顿的心。

  布莱德雷交给巴顿两项同时进行的任务,一是接管第3集团军,另一项任务就是在“坚韧”行动中担任主角。

  “坚韧”行动是一项欺骗任务。为保证“霸王”作战的成功,使德军无法了解盟军作战的真实情况,最早负责“霸王”计划制订的英国陆军中将摩根设计了一个称为“坚韧”的掩护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德国人相信,同盟国的主攻地点是英吉利海峡较窄水域对面的加莱地区,而不是诺曼底,具体进攻时间在7月份以后。同时,在诺曼底登陆正式开始后,还要让德国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牵制性进攻,是为了掩护在加莱的更大规模的进攻,从而把25万德军牢牢地吸引在塞纳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诺曼底。

  为了让德国人深信不疑,“坚韧”计划要求组成一支“英第4集团军”,由安德鲁·索恩中将指挥,造成一种英国准备从英格兰港口对挪威南部发起进攻的假象。同时,还虚设一支由12个师组成的“美第1集团军群”。为加强其欺骗性,这个“第1集团军群”司令必须是在德国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人物,还有谁能比等候处置的巴顿更适合这一职务呢?

  3月20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表公告,宣布“已免去巴顿第7集团军司令一职,另有任用。”公告引起了德国情报机关的注意,“哦,巴顿原来在伦敦!”

  由于第3集团军一直被严格保密,德国方面并不知道巴顿的真正任务是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轴心国在英国的间谍发回来的情报说,巴顿麾下有两个集团军,分别称“巴顿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德国情报机关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当第3集团军终于打着自己的旗号投入战斗时,德国的战斗日志上,仍称其为第9集团军。

  “第1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肯特郡多佛尔附近,与加莱隔海相望。它实际上无一兵一卒,只有一些无线电收发人员。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的电报都是先发到这里,再由这里转发各地。德军电讯侦察部门发现,多佛尔一带的无线电通讯量具有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规模,由此认定了英格兰东南部为盟军集结重点。

  “第1集团军群”有真实可信的编制,并有足以乱真的假营房、假坦克、假医院、假油库。为了增强欺骗性,这些假模型还被施以伪装。结果,偶尔几架德国侦察机溜到英伦上空后,很快就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集结。

  对于“坚韧”计划的意义,巴顿心里十分清楚。但是,他并不喜欢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他对自己在“霸王”战役中事实上只能担任一个配角、一个虚构的角色而感到懊恼不已。他只能屈就,谁叫他是负罪之身呢!

  对于新使命的不满,并未影响巴顿忠于职守。对这项欺敌工作,他做得很卖力,并很快精通了这项工作。他在英国四处招摇,处处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嘴上,但每次说话时,他又总要提醒:“我在这里是个秘密,请不要提我的名字。”

  “坚韧”计划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巴顿是德军重点注意的目标,他在加莱“鬼鬼祟祟”的出现,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德军确认美军主力将由巴顿指挥,他所出现的地方就是主攻方向。结果,到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德军在加莱留下了整整一个集团军——第15集团军,他们以为巴顿要在那里出现,这就为盟军登陆作战的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第3集团军


  艾森豪威尔把第3集团军交给了巴顿,但巴顿知道,自己负罪之身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他仍处于被留用察看的阶段。

  “坚韧”计划对巴顿是一桩无可奈何的差事,日子过得非常无聊,尤其是他这个第3集团军司令的真实身份,同“第1集团军群”司令的假身份,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第3集团军大部在美国国内,先头部队还在“玛丽皇后号”轮船上。巴顿对自己的前途一无所知,而第3集团军也不知道他们与巴顿的关系。

  1月28日晚,巴顿见到了自己手下的第一批人马——爱德华上校领导的一个小组。上校向将军汇报了第3集团军的情况,同时也以好奇的目光观察着这位第3集团军未来命运的主宰。

  第3集团军对巴顿来说,并不陌生。在1941年夏天的大演习中,他曾经同这支部队打过交道。当时,艾森豪威尔是该集团军年轻的参谋长,而巴顿则率第2装甲师加入第2集团军,同第3集团军进行对抗演习。演习中,第3集团军以24万之众“进攻”路易斯安那,第2集团军以18万人“保卫”美国,这是美国军史上首次为一次演习集结规模如此庞大的部队。此次演习,使当时已小有名气的艾森豪威尔、巴顿的名气大增,享誉全军。

  美国投入战争以后,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第3集团军一直在本土进行军事训练,在老司令官克鲁格将军的精心调教下,它成为一支吃苦耐劳、作风顽强的部队。只是缺乏实战经验,稍嫌“嫩”了一些。

  巴顿接任第3集团军司令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组建自己的司令部。司令部设在纳兹福德的一个男爵庄园,这里林木茂密,芳草萋萋,一片田园风光。巴顿要求参谋班子是他个人的延伸,他用人的标准是忠诚第一,才能第二。他曾经对艾森豪威尔说:“我不需要一个才华横溢的班子,我需要的是绝对忠诚。”因此,他十分怀念自己在第7集团军的参谋班子。1月31日,巴顿向老朋友、即将接任第7集团军司令的帕奇将军提出把自己的原班人马带到第3集团军去的请求,帕奇将军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巴顿和他在北非和西西里的参谋班子又在伦敦团聚了。

  巴顿的参谋班子,成员参差不齐,总的说缺乏很突出的个人,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却像一架精密的仪器。在这里,没有浮华和虚假的作风,每个人都默默工作,有条不紊,巴顿只对一点感兴趣——效果。司令官与参谋部的默契的合作,对第3集团军后来建立世人瞩目的战绩,起了很大作用,以至于巴顿在战争结束前,这样对他的参谋军官说:

  “你们以为国争得荣誉、增添光彩的方式创造了历史。也许,有史以来的集团军司令没有比我更省心的了,工作全是你们做的。第3集团军永不磨灭的战绩,主要是你们慨然献身事业、努力工作的结果。”

  巴顿的思想,很有宿命论的成分,他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将军,拿破仑把运气看得比技能还重要。”在经历一番风雨之后,巴顿更相信命运的安排了,为此,他给自己的司令部起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代号——“幸运儿”,由主要参谋军官组成的小型指挥组称为“幸运前锋”,大型行政组称为“幸运后卫”,巴顿自称为“幸运6号”。

  第3集团军下辖4个军:米德尔顿的第8军、海斯里普的第15军、库克的第12军和沃克的第20军。当这些部队陆续到位以后,巴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工作。

  为了让第3集团军能够打硬仗、打大仗,巴顿一方面对他们进行作战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他花了更多的精力去整顿作风和纪律。巴顿认为,纪律是军人士气高昂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战斗潜力的关键。为强调令出必行,他事必躬亲,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部队,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影响部队,当然也少不了用他特有的粗俗语言,煽动起士兵狂热的情绪。第3集团军在巴顿的旺火冶炼下,由一块好钢变成了一把利剑,一把随时准备出鞘饮血的利剑。


  3. 安齐奥插曲


  巴顿是个敏感的人,他虽然领导着一支集团军,却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作为。特别是,他实际上被排除在“霸王”行动的筹划工作之外,他和第3集团军今后的命运是由别人来决定的。这一点让他觉得很不是滋味。可是,为了不失去参战的机会,他只能把这一切默默地放在心底。这对心直口快、富有鲜明个性的巴顿来说,不啻是个难以忍受的心理重负。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里,比阿特丽斯又不在身边,巴顿满腔苦水无处倾诉,惟一能替他排遣一些忧烦的是他的一个新朋友——威利。

  威利是一条小狗。巴顿第一次见到它时,便被它威武凶猛的外貌吸引了。但是,没过多久,他便发现威利很温顺,这令他非常泄气,立即着手将其训练成一只极富进攻精神的狗。巴顿对威利异常钟爱,他们一同进餐,一同散步,甚至还抱在一起在地上滚打。此时此刻,巴顿一切的烦恼便会一扫而光了。

  突然之间,安齐奥闯进了巴顿的生活,这是一支神秘而未起奏的插曲,他差一点使巴顿参加了意大利战役。

  巴顿最早是从蒙哥马利那儿听到安齐奥的。那是在1944年2月11日,巴顿应邀去蒙哥马利的司令部。这是两人在伦敦的第一次见面。气氛非常友好。当时在场的其他人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个人后来会势成水火。在谈话结束时,蒙哥马利突然意味深长地对巴顿说:“我担心安齐奥的桥头堡有丢失的可能。”接着,他又透露:“4000部车辆已于2月9日撤出,滩头堡将有可能被放弃。”

  1944年1月,由于德军在卡西诺和海面之间50英里的前线负隅顽抗,意大利战局出现僵持。为打破这一僵局,尽快进入罗马,丘吉尔设想在意大利进行一次两栖侧翼进攻,他把这一想法兜售给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艾森豪威尔因要准备“霸王”战役,没有插手这件事。亚历山大则肯定了首相的想法,认为这是用两把钳子在运动中打击德军并最后占领罗马的好主意,接着英国总参谋长布鲁克爵士也对这一想法给予肯定。于是,一个代号为“鹅卵石”的作战计划产生了。该计划于1月2日开始实施。

  由于作战区域在第5集团军地域,理所当然由克拉克将军全权负责,约翰·卢卡斯则被任命为战役指挥。

  1月22日,在强大的英国海军分遣舰队支援下,隶属于第5集团军的第6军,在安齐奥地区的三个地点同时开始登陆。与此同时,英国步兵第1师也开始登陆,特拉斯科特将军率领的美步兵第3师则在内图诺东边的海滩上岸。由于进攻完全出乎德军意料,盟军进攻部队在登陆发起日的当天中午就达到了预定目标,并继续向内陆约7英里的最初桥头堡阵地进军。

  希特勒大发雷霆。他立刻指示德军驻意大利总司令凯塞林,组织强大的反攻。

  凯塞林很快就集结了4个师,在450门火炮的支援下,向盟军发起反攻,反攻是在盟军意料之中的,但德军如此强大和凶猛,还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盟军的战线上被打开了一个深深的、极其危险的缺口,几乎迫使他们退回到最初的滩头堡。

  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盟军领导人几乎都想起了巴顿。亚历山大认为眼下的局势是由于战术指挥的极端无能造成的,他非常渴望巴顿能去扭转局势。为此,他首先说服克拉克撤掉卢卡斯的职,而后向布鲁克参谋长发去一封电报,要求参谋总长能就第6军指挥官人选问题,同艾森豪威尔好好谈谈,最后他在电报中明显地暗示想要巴顿。亚历山大这样写道:“如果你不能给我一个像乔治·巴顿那样猛打猛冲的人,那么我建议请一位英国将军来指挥。”

  布鲁克把亚历山大的电报转给了丘吉尔首相。首相思考了一夜,根据亚历山大的暗示,向布鲁克征询:“派巴顿去怎么样?”

  事实上,无论是丘吉尔,还是布鲁克,都十分欣赏巴顿在西西里的猛打猛冲,钦佩他对巴勒莫的攻占和向墨西拿进军,他们都认为,只要让巴顿代替卢卡斯,安齐奥的局势在一夜之间就可扭转。两人一拍即合。布鲁克于是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这份建议。

  巴顿来到伦敦,再一次见到艾森豪威尔。

  “乔治,恐怕又得让您受一点儿委屈了,安齐奥的形势不妙,而我们又不能放弃这个桥头堡,我们需要胜利。”

  稍停,艾森豪威尔接着说:“乔治,你是否考虑过接替卢卡斯指挥第6军,解决安齐奥问题?”

  “天哪,艾克。”巴顿几乎要叫起来,“只要能参加战斗,我愿意指挥任何一支排以上的部队。这哪里是什么委屈,这是我十分的荣幸啊!”

  打耳光事件以来,巴顿的处境一直不妙,在伦敦,他也是毫不起眼地被搁在冷板凳上,他急需抓住一些东西,来挽救自己。看来,上帝果然垂青于自己。在这关键时候给自己送来了安齐奥。

  艾森豪威尔当即向丘吉尔作了回复。而后,向地中海战区的几位主要指挥官亚历山大、威尔逊、德弗斯、克拉克去电,提出由巴顿暂时担任安齐奥的指挥。

  2月16日当天,巴顿就为自己组织好了一个参谋班子,加菲将军同他一起赴意大利,任参谋长,盖伊则留在纳兹福德,保持第3集团军的正常工作。

  第二天上午,巴顿去诊所,计划下午起飞。当他正在诊所时,盟军最高司令部一位侍从参谋气喘吁吁地跑来见他。

  “将军,我们在全城到处找你。”

  “该死,什么事这么急?”

  “艾森豪威尔将军让我通知您,将军,您可以在您认为方便的时候回纳兹福德去。”

  安齐奥之行被取消了,煮熟的鸭子飞掉了。2月17日,特拉斯科特将军接替卢卡斯担任了安齐奥前线的指挥。

  导致巴顿安齐奥之行化为泡影的是克拉克将军。克拉克一向不喜欢巴顿,担心他的到来会给自己捅乱子,所以在接到艾森豪威尔2月16日那份电报后,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反对,他说:“这不行,在我的战区不需要巴顿。”同时,他提出任命年轻有为的特拉斯科特接管第6军。由于克拉克态度非常坚决,盟军最高司令部和伦敦方面最后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要求。

  巴顿直到1945年春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那时,他春风得意,已注定要成为这场战争中最成功的将军之一,自然不会再把安齐奥插曲放在心上。可是,在1944年那段将星黯淡的日子里,它却无异于巴顿的一根救命稻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巴顿像个供人随意摆弄的玩偶一样,又坐回了冷板凳上,继续当一名真正的“超级替补”员。


  4. 巴顿,别找麻烦!


  对于年龄和永久军衔都低于自己的艾森豪威尔,巴顿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们曾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可这位朋友眼下越爬越高,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他则要仰人鼻息,靠着别人的保护,才能获得一个坐板凳的资格。

  还有布莱德雷,如今他也飞黄腾达了。巴顿从心里认为自己比这位昔日的手下高明,但他还是不得不听从布莱德雷发号施令,谁叫命运操于人手呢?

  巴顿吸取了教训,为了能让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继续扮演一个角色,他违心地去做拍马谄媚的事,以尽量减少自己的反对者。不久,他的嘴上长了一些口疮,为此,他自我嘲讽地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无奈,我只得干这种舐屁股的事,难怪嘴上会长疮。”

  在巴顿灰心丧气的这段时间里,“霸王”计划已逐渐成形。4月初,布莱德雷把巴顿叫去,让他看了“霸王”作战计划,这令巴顿心情多少好了一些,不管怎样,他总算是参与“霸王”计划了,哪怕仅仅是提一点别人不一定接受的意见。

  巴顿看到的“霸王”计划,已不是摩根将军最早制定的那一个,那个最初计划曾遭到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一致的、强烈的反对。眼下这个计划是在蒙哥马利的全面主持下制定的。

  “霸王”计划规定的战役目标是一个明确而有限的目标,登陆目的在于“夺取并确立一块在法国大陆的滩头占领区,然后进一步扩大战果”。

  登陆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行动代号为“海王星”,主要指最早的登陆战役,包括在“卡昂地区开辟飞机场和占领瑟堡港”。

  第二阶段才是“霸王”战役的重点,要求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包括布列塔尼半岛、卢瓦尔河以南的所有港口以及卢瓦尔河和塞纳河之间的地区。

  计划规定战役时间为90天,至于90天以后,即下一阶段怎样行动,没有拟定预案。

  计划还给美国部队、英国部队分别制定了作战方案。同时还明确指出,最初的登陆战役由美第1集团军和英第2集团军联合实施,这两支集团军受蒙哥马利将军领导的第21集团军群统一指挥。

  计划对巴顿和第3集团军做了如下安排:他们将在登陆日开始后15天至60天之间越过科唐坦半岛登陆。其任务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占领布列塔尼半岛,控制岛上各港口;第二阶段,扫清布列塔尼的残敌,而后集中在美第1集团军右翼,向东独立作战,或与第1集团军协同,或者在有可能实现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时向卢瓦尔以南迂回。

  看了这份计划后,巴顿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伤害和污辱,在登陆西欧那个永载史册的日子里,他不能亲自指挥一支作战部队,而仍留在英格兰担任那个可怜的骗局中的主角,对此他只能报以苦笑。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计划明确了他和第3集团军的作战任务,表明这次战役还有他的份,这使他多少好受些。

  欣慰之余,巴顿感到计划还有某种缺陷,具体是什么,他一时还讲不清楚。回到第3集团军司令部,他苦思冥想,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一、计划没有关照下一阶段,它仅仅停留在占领扩大滩头占领区上,而没有想到德军可能会遭到决定性失败;二、计划中的英军方案过于乐观,因为英军的对手将是德军主力,他们很可能被德军阻住,无法前进,甚至可能被打败。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计划中也没有提及。

  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设计了一个自己的计划,并称之为“第三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不管英国第2集团军发生什么情况,美军都可以凭本身的力量去推动战役的发展。计划还考虑到,如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同时受阻,则可让第3集团军在加莱登陆并保持向前推进的势头。

  巴顿把这份计划交给了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特尔·史密斯,想通过他将该计划转呈艾森豪威尔。谁知该计划竟如石沉大海。巴顿没想到,他这样指手画脚,正触到了蒙哥马利的痛处。蒙哥马利一直独揽着制定“霸王”计划的大权,他已经把这看作是自己在这次大战中的最高荣誉,岂能容他人插手。

  巴顿计划的最终下场是被锁在诺福克大厦的一个镀金文件柜里束之高阁,而“霸王”战役的最终胜利则比原计划推迟了将近一个月。

  巴顿知道别人不欢迎自己开口,索性也就不再理会此事,集中精力去训练他的第3集团军。可是,就在这时,倒霉到顶的巴顿又两次陷入困境,差一点将他彻底葬送。

  第一次是他涉嫌下令屠杀战俘事件。

  这件事最早要追溯到西西里战役。当时,他麾下的第45师是一支刚由国内开来、初次参战的部队。为了给他们打气,巴顿再次运用了他煽动力极强的演说才能,要他们迅猛地、凶狠地、不留情面地对待敌人,甚至提到要“杀死那些愚蠢的胆敢和我们对抗的老百姓。”巴顿这些夸张的语言,原本是要给士兵们鼓气,没想到却给自己招惹了麻烦。

  结果,就是这个第45师,在1943年7月的战斗中,连续发生了屠杀德国战俘事件。英美两国的战地记者对此都有记载。

  英国战地记者亚利山大·克利福德说,他看到一大群德国兵爬上科索米机场的柏油路向美军投降时,第45师士兵用重机枪将他们几乎全部击毙,仅有两三人幸存。后来,他说他又看到这伙人用同样的方式杀死了60名意大利战俘。

  美国战地记者克拉克·李的报道更为详尽。他说,7月14日那天,在布特拉机场附近,美国180团第1连陆军上尉杰里·康普顿从隐蔽处找出43名德军狙击手,其中38人穿着军装,5人为老百姓装束。由于仗打得窝囊,该上尉命令这些战俘在谷仓前列队站成一排,用机枪将他们全部打死。

  同一天,该团第3连中士巴里·威斯特奉上级命令押送36名俘虏去后方,黄昏降临时,他由于恐惧将这批战俘全部击毙在路边。

  布莱德雷得到这些恐怖的消息后,立刻将情况告诉了巴顿,巴顿则认为新闻记者有些言过其实,并且不无讽刺地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这位上尉“大错特错的是以残酷的排列成队的方式”杀死了大批俘虏。巴顿告诉布莱德雷:“让那名军官想法证实这些俘虏都是狙击手,或说他们企图逃跑,或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反正人都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布莱德雷还是对此事作了调查,8月9日,布莱德雷告诉巴顿,康普顿上尉和威斯特中士必须接受审判。巴顿对此未置可否。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谁知,几个月后,当巴顿在英国训练第3集团军时,这件事又被提了出来。原来,两名被告在答辩时,把巴顿牵扯了进来。他们说,巴顿曾经告诉他们:“如果我们离敌人只有200码,他们还在抵抗,那他们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谈到狙击手,巴顿还说过:“当你们受到狙击,特别是从背后的狙击时,你们就必须歼灭这些狙击手。”

  陆军部派监察官从华盛顿赶到英国,就这项指控进行了专门调查,巴顿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煞费苦心地准备了辩护词,指出两名被告是有意曲解他所说的话的原意,意在混淆是非。同时,他还很有说服力地提到,他本人的女婿沃特斯上校已被德军俘虏,他不会不审慎,去做可能引起德国人报复的事。

  调查的最后结论是:巴顿与屠杀战俘事件无关。两名被告人都被定了罪,由于战争关系,他们被送回原部队,后来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艾森豪威尔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没有过多地批评巴顿,而是给了他一句忠告:“乔治,你说得太多了。”

  这次事件,再次给了巴顿一个教训,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努力地管住了自己那张爱惹是生非的嘴。可是,没过多久,那张嘴又给他带来了麻烦,一个更大的麻烦。

  4月25日,他在一个以美国兵为对象的妇女俱乐部开幕式上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开会地点是第3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纳兹福德。

  最初,他出于谨慎谢绝了让他发表讲话的邀请,可是盛情难却,最后还是站出来,同意说几句。首先,他表示自己是以非官方身份前来参加这次集会的,并提出不要发表有关他形象的照片,并严禁记录。接着,他讲起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来,极为夸赞英国妇女的魅力,尽管他认为英国妇女实际上毫无魅力。巴顿说:“一旦我们的士兵遇见并结识了英国妇女,他们在家信中告诉他们的妻子、女友,你们是多么可爱,美国妇女马上就会妒意大发,恨不得立刻结束这场战争。”

  说着,他不知不觉地扩大了话题:“统治世界,毫无疑问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神秘使命,当然也包括俄国人。”

  就是这最后一句话,差点让巴顿被赶回美国老家。第二天,英国出版协会违背了巴顿的意愿,发表了巴顿的讲话,并且删去了“俄国人”三个字,这一下子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就是所谓的“纳兹福德事件”。华盛顿的一些报纸批评巴顿是“说错话的头号人物”、“难以调教的孩子”。马歇尔也给盟军最高司令部发来电报,他说:“我们刚刚获得批准享有永久官阶的名单,其中包括比德尔·史密斯和巴顿,我担心由于这件事,他们俩都有可能被刷下来。”

  对于所发生的一切,巴顿既感到气愤,又觉得委屈,同时也有一些惊恐感。在给女儿的信中,巴顿这样写道:“耶稣受难只有一夜,而我却苦海无边。”眼下,他只能毫无作为地坐在那里,等待命运之手对他的拨弄。

  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觉得不能因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则歪曲的报道)而丧失一员虎将,另一方面他又怕巴顿还会给他惹出什么乱子。于是,他很狡猾地把皮球踢到了马歇尔那里。在给马歇尔的电报中,他这样说:“尽管事实证明巴顿具有指挥战斗的才干,但仍保留他的高级指挥权是否明智?”

  巴顿捅的娄子太大了,马歇尔觉得不便做出明确指示,他向艾森豪威尔回电,强调他才是“霸王”战役的负责人,并暗示:“巴顿是惟一能够胜任他现任职务的军队指挥官。”

  得到马歇尔这样的暗示后,艾森豪威尔下了决心。5月1日,巴顿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被召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艾森豪威尔开门见山地说:“乔治,你知道,你已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困境。”

  巴顿非常恭敬地答道:“艾克,你的工作比我的工作重要得多。如果为了救我而使你受到伤害的话,那就把我抛出去好了!”

  艾森豪威尔望了巴顿一眼,他接下来的讲话让巴顿非常感动:“乔治,尽管你的轻率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我还是做出了对你有利的决定,我这样做,完全是因为我相信你是一个好的指挥官,但你无论如何不能再出错了。”

  巴顿终于得救了。认真说来,真正使他受害的是他自己,而最后救了他的也还是他自己,因为谁都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他是不可缺少的一员虎将。眼下,“霸王”战役就要临近了,将星黯淡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巴顿将要以他光耀史册的赫赫战功向人们证明:艾森豪威尔作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上一篇:第五章 进军墨西拿与“打耳光”...

下一篇:第七章 席卷欧陆的狂飙

网友关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