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读人类将会渐渐消失还是突然灭亡
“人类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一直是很多科学爱好者关心的话题。生命起源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第十四届生命起源国际大会近日首次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公众进行了近距离对话。
生命进化是一个真理
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人类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将来是会渐渐消失,还是会像恐龙一样突然灭亡?“我希望不至于如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研究专家J.WilliamSchopf认为,一般情形下,人类生命最多大概是1000万年。但不要忘记,人类自己发明了原子弹,这也会灭亡人类。他希望人类能用智慧,能够不使用这些毁灭自己的武器。
他说,现在的人有智慧,能够控制生命长短。而一般动物,它们灭亡是由于疾病原因,但人类可以医治自己的疾病。有一部分动物灭亡,是因为地球环境改变,人在太冷的环境里,可以生炉子、开暖气;太热,则可以使用风扇、空调。现在人类可以利用生物基因转变,控制生命的长短和进化。“说不定我们新时代的人,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比以前的祖先更长。”
Schopf说,没有人知道生命在什么地方起源,但我们知道生命在35亿年前就已经开始。有科学家说,生命是从太空传过来的,这是有可能的。假如是从外太空带过来的,那些外太空的星球跟我们地球的环境一定相同。
Schopf强调,达尔文进化理论是100年前写的,100年中,人类无数次考验了达尔文理论。“生命进化是一个真理。我们从两个方面去研究生命进化,我们从不同的化石里发现生命在一步一步进化;同时,我们研究现在的生物,也发现它们在一步步进化。”
地球上有没有可能只存在人类
很多事实表明,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生物是在多样化,却有各种原因造成物种不断灭绝。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说,目前看来,人类是最庞大的,但其实也是最脆弱的物种。
生命历史告诉我们,貌似庞大的物种,往往在自然环境变化时最先退出历史舞台。恐龙统治中生代1亿多年,人类今天也像一个恐龙,如果地球进入极端环境,那么我们很可能会最先退出历史舞台。“人类不可能离开其他物种单独生存,我们与其他物种是相依相伴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可能单独存活下来。”
陈均远说,人类作为地球上独一无二有思想、有智慧的生命,一开始就有很多困惑。
这些困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我们来自何方?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在达尔文之前,多数人相信人类存在或周围物种的存在,是由于超自然或上帝的作为。
地球是个舞台,生命在舞台上不停表演,表演了几十亿年,但这个舞台一直没有观众,谁也没有看懂,自达尔文以后,《物种起源》就像如何看生命大戏的一个导读,人类真正成为一个认真的观众,了解和探索戏是如何上演的。
期待和外空智能生命对话
世界顶级科学家之一、1967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anfredEigen教授说,要了解生命起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然后才能看有哪些方面组成,现在我们人类已经知道了进化的过程。
陈均远表示,对生命研究的意义,还可能对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特别是地球外部的智能生命提供了科学展望。他说,生命起源有三个基本的阶段:生命最原始起源、复杂生命起源和智能生命起源。“地球只用了不到十亿年时间就开始最原始生命,但用了40亿年或更多时间才出现复杂生命。”他说。
陈均远认为,生命在宇宙的很多恒星系统可能发生,因为其他生命所依托的恒星系统不需要有很长寿命,只要十多亿年时间就够了,但复杂生命的出现,必须有40亿年或更多的时间。
陈均远说,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还处于非常幼稚的状态,如果把地球生命算成24小时,人类连一秒种都还不到。目前,人类寻找地球外部智能生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物种已经有200万年了,自然留给我们的寿命也可能不会很长,真正要想跟外空智能生命对话,有可能进入外空世界,我们还有待于生物学的发展,把寿命改长一点。”
- 上一篇:科学的三餐可治女性不孕
- 下一篇:计算生物学将成学科新贵
- 超市难觅非转基因豆油
- 植物基因惠及农业植物基因惠及农业
- 我国小麦产业新增纯收益近20亿元
- 中国农业大学发现植物通讯密码
- 杜邦与日本烟草公司合作开发玉米和大豆产量性状
- 中国青蒿素霸主地位受挑战
- 中日科学家成功选育超级水稻
- 遗传咨询师呼之欲出 专家呼吁制定基因保密法规
- 国产甲肝疫苗不会导致心脏和肝脏损害
- 甘肃太空诱变育种九个品种成功出苗
- 克隆人的“魔盒”(二)
- “CC”出世乐坏养宠人
- 美国关于克隆人的民意调查
- 会诊克隆人——伦理可以“削足适履”吗
- 会诊克隆人——可怕的未老先衰
- 会诊克隆人——动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 华裔科学家宣布克隆母牛成功产犊
-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 虚拟细胞时代将来临
- 科学家研究DNA修复机制获新发现
- 人造角膜成功移植到患者眼中
- 在硅片上培育老鼠肝细胞
- 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生的物质
- 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细菌
- 重组基因的“工具”
- 我国同时承担两种水稻的基因测序工作
- 我国糖尿病基因研究获重要突破
- 用基因疗法治疗冠心病
- 疟原虫特有的酶和基因
- 生物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
- 异种器官移植尚存严重隐患
- 澳大利亚组建DNA数据库
- Celera公司测出老鼠基因组序列
- 科学家发现受不同环境激素影响的基因
- 基因污染:能守住最后一片“净土”吗
- 基因污染: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网友关注
- 不紧跟前车可减少“幽灵堵车”
- 细菌基因扩散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 有种自恋叫过度自责
- 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会是什么样
- 中医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 防治流行性感冒从日常做起
- 能不能吃“苦” 基因说了算
- 吃花胶补胶原蛋白吗?真相是:还不如吃鸡蛋!
- 打破物理规律的怪石头
- 牙膏牙刷品种多 怎么买有讲究
- 一颗邻近恒星有4颗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
- 为什么混血儿的相貌更好看?
- 糖炒栗子为什么要用黑砂?
- 陈庆:“土专家”的猿情
- 为啥总觉得饿? 都是激素惹的祸
- 黄士松:慧眼识风云
- 源远流长的机器人
- 许传森:把“泡沫”做成“面包”
- 你经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吗?
- “春捂”得法 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 模拟联合国活动学习资料
- 辽阔海疆守安宁 舰艏行处是长城
- 用micro:bit打造区块链
- 为什么说 “一鸽胜九鸡”
- “美人鱼”——儒艮
- 漫长岁月,鸟类怎么搞丢了牙
- 海量支付 网联平台兜得住吗
- 经典的魅力:大数学家的混沌史话
- 羊奶为何被称为“奶中之王”
- 南仁东:“一口气”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
- 动物卫士刘秀梵:“擒”病于未然
- 首个实体商业数字化开放平台诞生
- 新血液检测法能诊断多种早期癌症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去非洲旅行要警惕哪些“怪病”
- 太阳要变“冷美人”
- 掰响手指容易 掰清原因很难
- 助眠产品真能让你睡个好觉?
- 许映龙: 破译台风密码
- 研究称母海狮可凭视觉辨别其幼崽
- 故宫里如何做研究
- 腿上的“小蚯蚓”
- “和合二仙”
- 人体生物电与预防物理污染
- 为你揭开ICU的神秘面纱
- 血液干细胞逆转Ⅰ型糖尿病新疗法
- 那只会敬礼的猴子
- 靠输液预防脑卒中靠谱吗?
- 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哪种营养价值更高
- 想打喷嚏别忍着 伤了鼓膜划不来
- 呵护你的小心肝儿 别让脂肪霸占
- 他走了,留给未来四千万颗种子
- 心脏为何很少得癌
-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 地球到底怎么了?
- 为什么要以地球标准去寻找地外生命
- 准确预报天气还是件挺难的事
- 血压高,准备10个问题去看病
- 人类制造的最后一台机器?
- 四瓶矿泉水重量背起就走 “空调背心”投放市场
- 防治流脑切莫“重少轻老”
- 故宫“掌门人”谈遗产如何重塑生活
- 虚虚实实说鲁班
-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 水,这东西……
- 关灯玩手机可能诱使青光眼发作
- 多肽涂层技术突破细胞培养“瓶颈”
- 山桃一枝报春来
- 点数钞票或是心灵慰藉强心针
- 基因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将“快乐教育” 融入车模教学之中
- 飞天航路越千年
- 电梯惊魂为何源源不断?安全乘坐你需要知道这些
- 特斯拉发布最快电动跑车 未来也许会飞
- 这10种病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 植物学家钟扬:他给未来留下科学的种子
- 猎豹为什么跑得快
- 克隆猴“姐妹”为多种疾病诊疗带来希望
- 杨军: “开垦”太阳系外宜居星球
- 廉价药去哪儿了 大数据或可出力
精品推荐
- 鄯善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7/15℃
- 阿拉尔05月30日天气:晴转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7/12℃
- 盐城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9℃
- 宣城市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阴,风向:北风,风力:<3级,气温:27/21℃
- 柯坪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8/13℃
- 永靖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9/17℃
- 果洛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0/0℃
- 临高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4/24℃
- 厦门市12月01日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4-5级,气温:19/14℃
- 民和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