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观点:人类基因少是因为使用效率高
人类基因组(英语:Humangenome)又译人类基因体。是智慧人种(Homosapiens)的基因组。共组成24个染色体,分别是22个体染色体、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A、T、C、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全世界的生物学与医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真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更少,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1.5%。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
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
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的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组成】
染色体
人类基因组是由23对染色体(共46个)所构成,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数百个基因,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会有一段可能含有调控序列和非编码DNA的基因间区段。人类拥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其中有22个属于体染色体,另外还有两个能够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1号到22号染色体的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亿5千万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这些染色体通常以细丝状存于细胞核内,若将单一细胞内的染色体拉成直线,那麼将大约有6英尺长(1英尺=30.48公分)。
在人类个体的体细胞中,通常含有来自亲代的1到22对体染色体,再加上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以及来自父亲的X或Y染色体,总共是46个(23对)染色体。科学家将这些染色体分为6组:1号到3号是A组;4号与5号是B组;X染色体以及6号到12号是C组;13号到15号是D组;16号到18号是E组;19号与20号是F组;21号、22号与Y染色体是G组[4]。对于一般人类来说,每个细胞核内只有两套染色体。
基因
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比较(大约)
物种碱基对数量基因数量
Mycoplasmagenitalium黴浆菌(生殖器支原体)580,000500
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2,200,0002,300
Haemophilus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4,600,0001,700
Escherichiacoli大肠杆菌4,600,0004,400
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12,000,0005,538
Caenorhabditiselegans秀丽隐杆线虫97,000,00018,250
Arabidopsisthaliana阿拉伯芥(拟南芥)125,000,00025,500
Drosophilamelanogaster黑腹果蝇180,000,00013,350
Oryzasativa亚洲稻466,000,00045,000-55,000
Musmusculus家鼠2,500,000,00029,000
Homosapiens人类2,900,000,00027000
人体内估计约有20000到25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原本这个估计的数目超过100000,在更好的基因组序列品质与基因识别技术出现之後,才逐渐向下修正为现在的数字。虽然人类的基因数量比起某些较为原始的生物更少,但是在人类细胞中使用了大量的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将穿插在内含子中的外显子以选择性的方式进行转录),这使得一个基因能够制造出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且人类的蛋白质组规模也较前述的两个物种更庞大。也就是说,长期的进化,使得基因的编码效率更高了。
大多数人类基因拥有许多的外显子,且人类的内含子比位在其两端的外显子更长。这些基因参差不齐地分布在染色体中,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一些基因较多的区段与基因较少的区段。这些区段的差异,则与染色体带(chromosomebands)及GC含量相关。基因密度所显现的非随机模式之涵义与重要性尚未明了。
除了蛋白质编码基因之外,人类的基因组还包含了数千个RNA基因(由RNA组成),其中包括用来转录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与信使RNA(mRNA)的基因。其中转录rRNA的基因称为rDNA,分布在许多不同的染色体上。
调控序列
人类基因组含有许多不同的调控序列,并以此来控制基因表现。这些序列是典型的短序列,会出现在靠近基因的位置。由于高通量表达(high-throughputexpression;指利用电脑与机器辅助以进行大量的序列分析)技术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出现,人们开始系统性地了解这些调控序列,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基因调控网路(generegulatorynetwork)。
人们之所以能够出辨认哪些基因序列是调控序列,是因为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对基因的保留。以大约7千万年前到9千万年前分支的人类与老鼠为例:若以电脑比较两者的基因序列,并且将两者皆保有的非编码序列辨识出来,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序列可能对于基因调控来说相当重要。
人类所拥有的调控序列所在位置,可以利用河豚的基因定位出来。因为河豚与人类拥有相同的基因,同时也拥有和人类相同的调控序列,但是「垃圾」基因比人类更少。如此较为简洁的DNA序列,使得调控基因的位置较容易定位。
其他DNA
蛋白质编码序列(也就是外显子)在人类基因组中少于1.5%。在基因与调控序列之外,仍然有许多功能未知的广大区域。科学家估计这些区域在人类基因组中约占有97%,其中许多是属于重复序列(repeatedsequence)、转位子(transposon)与伪基因(pseudogene)。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序列不属于上述的已知分类。
这些序列大多数可能是演化的产物,现在已经没有作用,也因此有时会被称作是「垃圾DNA」(junkDNA)[9]。不过有一些迹象显示,这些序列可能会经由某些仍然未知的方式产生作用。最近一些使用微阵列技术所作的实验发现,大量非基因DNA事实上会被转录成为RNA[10],这显示转录作用背後可能还存在一些未知的机制。此外,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在演化的过程中共同保留了这些序列,也显示基因组中还有很多作用未知的部分。人类基因组内大量功能未知的序列,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变异
大多数对于人类遗传变异的研究集中在单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也就是DNA中的个别碱基变换。科学家分析估计,在人类的真染色质(富含基因的染色质)中,平均每100到1000个碱基会出现1个SNPs,不过密度并不均匀。由于SNPs的存在,如「所有人类的基因有99%都是相同的」一的说法并不精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InternationalHapMapProject),便是为了要将人类基因组中的SNP变异作编录,而组成的一个大规模合作计划。
基因组中有一些小型的重复序列,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座与基因长度,在不同的人类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变异性。这也是DNA指纹(DNAfingerprinting)与亲子鉴定(paternitytesting)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是人类基因组的一些部分,总共包括有数百万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在人类族群之中的变异性也相当大。而且由于异染色质的重复性很高而且长度很长,因此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精确地解出它们的序列。此外异染色质不含基因,对于表现型也没有显著的作用。
配子细胞中大多数的基因组突变,可能会造成胚胎不正常发育,而人类的一些疾病也与大尺度的基因组异常有关。例如唐氏症、透纳氏症(TurnerSyndrome),以及许多其他疾病,是染色体的不分离(nondisjunction)现象所造成。在癌细胞中的染色体,则是频繁地出现非整倍性(aneuploidy)现象,不过这种现象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
2006年一篇发表在《自然》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与其他哺乳类DNA序列中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DV),可能非常重要。拷贝数变异又称为拷贝数多型性(copynumberpolymorphisms;CNPs),是删除、插入(insertion)、复写(duplication),以及复杂多位置变异(complexmulti-sitevariants)的合称,在所有人类以及其他已测试的哺乳动物中皆可发现。
粒线体基因组
大多数的基因是存在细胞核中,但是细胞中一个称为粒线体的胞器,也拥有自己的基因组。粒线体基因组在粒线体疾病(mitochondrialdisease)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且这些基因也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的演化,举例而言,若分析人类粒线体基因组的变异情况,将能够使科学家描绘出人类的共同祖先,称为「粒线体夏娃」(MitochondrialEve)。之所以称为夏娃,是因为粒线体是位于细胞质中,而人类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时,源自母亲(女性)的卵子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细胞质,因此人类细胞中的粒线体基因皆是来自母亲。
由于粒线体缺乏用来检查复制错误的能力,因此粒线体DNA(mDNA)的变异速率比细胞核DNA(一般所指的DNA)更快。粒线体的突变速率快了20倍,这使mDNA能够用来较为精确地追溯出母系祖先。研究族群中的mDNA,也能使人们得知此族群过去的迁移路径,例如来自西伯利亚的美洲原住民;以及来自东南亚的波里尼西亚人。更有甚者,mDNA研究显示在欧洲人的基因中并无参杂尼安德塔人的DNA。
与每个细胞核皆只有两套染色体组成的核基因组不同,粒线体基因组在每个粒线体当中,皆有大约10个以环状DNA,整个细胞里则约有8000个。每个环DNA上有16569个碱基对,共组成37个基因,其中13个是蛋白质编码,22个是RNA基因。这些基因大多与呼吸作用有关。
【遗传疾病】
当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不正常表现时,便可能会使某个相对应的表型产生一些症状。遗传异常的原因包括了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是三联体扩张重复突变(tripletexpansionrepeatmutations)。如果受损的基因会从亲代遗传到子代,那就会成为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知有大约4000种遗传疾病,囊肿性纤维化是其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科学家通常会以群体遗传学的方法进行遗传疾病的研究,对于疾病的治疗,则是由一些经过临床遗传学训练,且同时也是遗传学家的医生来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使遗传检测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检查出一些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并且改进治疗方法。父母能够透过遗传咨询来侦询一些遗传症状的严重性、遗传的机率,以及如何避免或是改善这些症状。
基因剂量(Genedosage)会对人类的表现型产生庞大的影响,对于染色体中造成疾病的复写、省略与分裂等现象的形成拥有一定的角色。例如唐氏症患者(21号染色体为三体)有较高的比率得到阿兹海默症,可能是因为与阿兹海默症有关的类淀粉前趋蛋白基因(位在21号染色体上)的过度表现所致。而且相对而言,唐氏症患者中则有较低的比率得到乳癌,可能是因为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的过度表现。
【演化】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genomics)对于哺乳类基因组的研究显示,人类与大约两亿年前就已经分化的各物种相比,有大约5%的比例在人类基因组中保留了下来,其中包含许多的基因与调控序列。而且人类与大多数已知的脊椎动物间,也享有了一些相同的基因。
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之间,有98.77%是相似的。而平均每一个属于人类的标准蛋白质编码基因,只与属于黑猩猩的同源基因相差两个氨基酸;并且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与黑猩猩的同源基因,能够转译出相同的蛋白质。人类的2号染色体,是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之间的主要差异,这一条染色体是由黑猩猩的染色体12号与13号融合而成。
人类在晚近的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嗅觉受器基因,这解释了为何人类比起其他的哺乳动物来说,拥有较差的嗅觉。演化上的证据显示,人类与某些灵长类所拥有的彩色视觉,降低了这些物种对于嗅觉能力的需求。
【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
罗纳德·杜尔贝科(RenatoDulbecco;主要研究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是最早提出人类基因组定序的科学家之一。他认为如果能够知道所有人类基因的序列,对于癌症的研究将会很有帮助。不过以1986年的技术而言,若要将所有人类的DNA都定序完成,需要花上1500年。美国能源部(DOE)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分别在1986年与1987年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在1981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相关问题,但是并没有美国那样积极。
到了1988年,詹姆士·华生(JamesD.Watson;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成为NIH的基因组部门主管。1990年开始国际合作。1996年,多个国家招开百慕大会议,以2005年完成定序为目标,分配了各国负责的工作,并且宣布研究结果将会即时公布,并完全免费。
1998年,克莱格·凡特的(CraigVenter)塞雷拉基因组公司成立,而且宣布将在2001年完成定序工作。随後国际团队也将完成工作的期限提前。2000年6月26日,塞雷拉公司的代表凡特,以及国际合作团队的代表法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在美国总统柯林顿的陪同下发表演说,宣布人类基因组的概要已经完成。2001年2月,国际团队与塞雷拉公司,分别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两份期刊。
在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塞雷拉基因组使用的是霰弹枪定序法(shotgunsequencing),这种方法较为迅速,但是仍需以传统定序来分析细节。
- 上一篇:中国成功复制大熊猫胚胎
- 下一篇:我国所承担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接近完成
- 超市难觅非转基因豆油
- 植物基因惠及农业植物基因惠及农业
- 我国小麦产业新增纯收益近20亿元
- 中国农业大学发现植物通讯密码
- 杜邦与日本烟草公司合作开发玉米和大豆产量性状
- 中国青蒿素霸主地位受挑战
- 中日科学家成功选育超级水稻
- 遗传咨询师呼之欲出 专家呼吁制定基因保密法规
- 国产甲肝疫苗不会导致心脏和肝脏损害
- 甘肃太空诱变育种九个品种成功出苗
- 克隆人的“魔盒”(二)
- “CC”出世乐坏养宠人
- 美国关于克隆人的民意调查
- 会诊克隆人——伦理可以“削足适履”吗
- 会诊克隆人——可怕的未老先衰
- 会诊克隆人——动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 华裔科学家宣布克隆母牛成功产犊
-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 虚拟细胞时代将来临
- 科学家研究DNA修复机制获新发现
- 人造角膜成功移植到患者眼中
- 在硅片上培育老鼠肝细胞
- 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生的物质
- 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细菌
- 重组基因的“工具”
- 我国同时承担两种水稻的基因测序工作
- 我国糖尿病基因研究获重要突破
- 用基因疗法治疗冠心病
- 疟原虫特有的酶和基因
- 生物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
- 异种器官移植尚存严重隐患
- 澳大利亚组建DNA数据库
- Celera公司测出老鼠基因组序列
- 科学家发现受不同环境激素影响的基因
- 基因污染:能守住最后一片“净土”吗
- 基因污染: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网友关注
- 掰响手指容易 掰清原因很难
- 血液干细胞逆转Ⅰ型糖尿病新疗法
-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 电梯惊魂为何源源不断?安全乘坐你需要知道这些
- 腿上的“小蚯蚓”
- 基因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 水,这东西……
- 新血液检测法能诊断多种早期癌症
- 将“快乐教育” 融入车模教学之中
- 那只会敬礼的猴子
- 助眠产品真能让你睡个好觉?
- 人类制造的最后一台机器?
- 漫长岁月,鸟类怎么搞丢了牙
- 四瓶矿泉水重量背起就走 “空调背心”投放市场
- 为你揭开ICU的神秘面纱
- 多肽涂层技术突破细胞培养“瓶颈”
- 研究称母海狮可凭视觉辨别其幼崽
- 山桃一枝报春来
- 许传森:把“泡沫”做成“面包”
- 故宫里如何做研究
- 海量支付 网联平台兜得住吗
- 他走了,留给未来四千万颗种子
- 为啥总觉得饿? 都是激素惹的祸
- 为什么要以地球标准去寻找地外生命
- 飞天航路越千年
- 为什么说 “一鸽胜九鸡”
- 血压高,准备10个问题去看病
- 陈庆:“土专家”的猿情
- 呵护你的小心肝儿 别让脂肪霸占
- 去非洲旅行要警惕哪些“怪病”
- 辽阔海疆守安宁 舰艏行处是长城
- “春捂”得法 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 太阳要变“冷美人”
- 关灯玩手机可能诱使青光眼发作
- 用micro:bit打造区块链
- 源远流长的机器人
- 能不能吃“苦” 基因说了算
- “和合二仙”
- 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哪种营养价值更高
- 模拟联合国活动学习资料
- 这10种病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 细菌基因扩散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 点数钞票或是心灵慰藉强心针
- 许映龙: 破译台风密码
- 想打喷嚏别忍着 伤了鼓膜划不来
- 首个实体商业数字化开放平台诞生
-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 地球到底怎么了?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打破物理规律的怪石头
- 防治流脑切莫“重少轻老”
- 猎豹为什么跑得快
- 虚虚实实说鲁班
- 心脏为何很少得癌
- 防治流行性感冒从日常做起
- 杨军: “开垦”太阳系外宜居星球
- 经典的魅力:大数学家的混沌史话
- 克隆猴“姐妹”为多种疾病诊疗带来希望
- 靠输液预防脑卒中靠谱吗?
- 动物卫士刘秀梵:“擒”病于未然
- 为什么混血儿的相貌更好看?
- 植物学家钟扬:他给未来留下科学的种子
- 人体生物电与预防物理污染
- 吃花胶补胶原蛋白吗?真相是:还不如吃鸡蛋!
- 廉价药去哪儿了 大数据或可出力
- 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会是什么样
- 牙膏牙刷品种多 怎么买有讲究
- 故宫“掌门人”谈遗产如何重塑生活
- 特斯拉发布最快电动跑车 未来也许会飞
- 有种自恋叫过度自责
- 一颗邻近恒星有4颗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
- 黄士松:慧眼识风云
-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 你经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吗?
- “美人鱼”——儒艮
- 南仁东:“一口气”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
- 羊奶为何被称为“奶中之王”
- 糖炒栗子为什么要用黑砂?
- 不紧跟前车可减少“幽灵堵车”
- 中医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 准确预报天气还是件挺难的事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精品推荐
- 温宿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2℃
- 西吉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2/10℃
- 双城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西风,风力:3-4级,气温:24/11℃
- 民和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3℃
- 万荣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3/17℃
- 射阳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0/18℃
- 中卫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4-5级,气温:29/15℃
- 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18/10℃
- 甘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多云,风向: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2℃
- 陵水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