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小心落入精神障碍陷阱(2)2015-06-04
- 儿童成绩差非脑子笨而是学习能力低2015-06-04
- “Q虫”易患聊天综合症2015-06-04
- 对“非典”的“过度担心”是怎样形成的2015-04-22
- 防治“非典”医护人员如何调整自己和病人心理2015-06-04
- 北大心理学教授王登峰提出应对非典“20字诀”2015-06-04
- 家长用“非典”恐吓孩子不可取2015-06-04
- 留神七种恐“非典”非理性心理疾病2015-06-04
- 理性认知“非典”有助心身健康2015-06-04
- 5月8日浙江省非典疫情通报2015-06-04
- 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发现:暴力歌词让人好斗2015-06-04
- 预防非典三大误区:聚众聊非典 恐慌不出门等2015-06-04
青春期也是精神障碍高发的时期,春季,孩子们又都在备战中高考,他们的精神健康尤其值得家长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学生中就存在着过度害羞、胆小、有暴力倾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全文阅读】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不是因为脑子笨或者智力不够造成的?”很多家长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成绩好坏其实与他们学习能力高低有密切联系。【全文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只叫“QQ”戴着红围巾可爱的胖企鹅闯入了年轻人的生活,“OICQ”迷认为:OICQ不仅是一种便捷的聊天方式或是一种符号,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理念——轻松、快速、更迅【全文阅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近日分析了对“非典”的“过度担心”形成的原因。【全文阅读】
参与防治“非典”的医护人员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调整自己和病人的心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医生李子勋日前表示,医护人员在“非典”防治中担任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救治者,也是需【全文阅读】
为了帮助普通公众远离非典型肺炎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扰,心理专家王登峰提出应对“非典”的“20字诀”,即:心中有数、适应变化、推陈出新、改变期望和调整心态。【全文阅读】
最近,不少家长为了强化“淘气包”对“非典”病情的认识,采用恐吓手段来强化儿童对认识预防非典的重要性。儿童教育专家表示,应该教育幼儿采取科学、正确、健康的方法预防非典,切莫【全文阅读】
总结近日发现的一系列非理性的心理表现以及疾病,将它们罗列出来。市民可以用来参考自己是否有此心理反应。即便有所反应,也不必紧张,因为按照专家的处方相信可以药到病除。【全文阅读】
最近,当非典在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作为一种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对我们的心理构成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在抗非典中除了认真执行各种预防措施之外,调整好心态也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全文阅读】
省卫生厅今天10时通报,5月7日10时至5月8日10时,杭州新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1例。截至5月8日10时止,全省累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4例。其中杭州市4例。【全文阅读】
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得出:含有暴力内容的歌词能导致听歌者在短期内产生暴力倾向。【全文阅读】
误区一:聚众聊非典。为有效防止非典疫情的蔓延,有的中小学停课,有的娱乐场所停业,一些公司单位也提前放假了。但是,在小区里、居民楼边随之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家呆闲了、【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