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李宾

李宾

  李宾(1493年—1562年),明万全都司左卫(今张家口怀安县)人。

  在明末清初的大同、宣化一带,外佛内道的黄天教盛行,甚至影响到华北和江南各地,《红楼梦》就曾提到这一民间教派。《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宗教词典》、《中国民间宗教史》等著作都把这一民间宗教作为重要篇章来论述。而黄天教的创教者就是李宾。

  李宾青年时代在家务农,后应征入伍,在野狐岭驻守。一次战争中,李宾失去一目,后来就称虎眼禅师。由于驻守生活艰苦,环境孤寂,此时,又偶遇云游的道人,传授他武功和道义,所以,李宾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退伍后,开始求真访道。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顺圣川(今阳原县)“悟道成真”,他融会道、佛、儒三家教义,编著《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清净真经》等开山宝卷,创立了自成体系的黄天道,也称黄天教。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宾开始讲经说法,进行传教活动,先在桑干河两岸游走,最后在万全膳房堡落脚。由于当时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宗教气氛弥漫朝野;李宾又常练内功,擅长治病,受到百姓的称道,人称“活神仙”;再加上万全一带连年大旱,百姓生活贫困不堪,以“扶困济贫,消灾赐福”为主要教义的黄天教很快就传播蔓延开来,由山西、京畿进而延伸到整个华北地区及江南部分地区。清初思想家颜元曾这样描述:“我直隶隆庆、万历前,风俗醇美,信邪者少。自万历末年添出个黄天道,如今大行,京师府县,以致穷乡山僻都有。”

  黄天教的真正鼎盛期是在李宾夫妇去世后,他的两个女儿掌教时期。她俩违背李宾“勿建庙、勿出家、勿作会”的遗训,开始建庙立祖,在膳房堡,建起了五进院的碧天寺,并在李宾夫妇合葬墓上建起13层的明光塔(李宾号普明,李宾妻号普光)。入教者与日俱增,碧天寺成为黄天教的圣地。李宾的两个女儿去世后,也被分别封为普净佛、普照佛。到康熙年间,入教者达数百万人之多,一些反清志士、甚至无赖匪类也渗入其中,并组织了一些反清复明的活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奉旨剿灭了黄天教,碧天寺被夷为平地。同治、光绪年间,黄天教再度复兴,光绪元年(1875年),碧天寺重修落成,更名普佛寺,从此,直到民国时期,历时400年的黄天教才彻底衰败下去。

  李宾创立的黄天教,从表面看是崇佛的,但在本质上,受道教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教义和修炼方法主要源于道教内丹派和全真道,可以说是流传于民间的世俗化了的道教流派。

上一篇: 李叔卿 下一篇: 柳曾

李宾作品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