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李泌

李泌

  李泌之所以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主要是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建树。但李泌与道教的联系则更早,而且他往往是以道士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的,因此,我们先谈他对道教的信仰。
  据《邺侯外传》记载,在李泌还未出生时,就显示出了种种灵异。首先是一位异僧预言周氏(即李泌之母)的第三子(即李泌)当为帝王师。后来,“周氏既娠泌,凡三周年,方寤而生,泌生而发至于眉。先是,周每产必累日困惫,惟娩泌独无恙,由是小字为/顷”。在儿童时代,没有经过任何修炼的李泌竟然能站立在屏风上,或在笼上行走,于是有一位道士见了就断言说:“年十五必白日升天。”白日升天就意味着离开人间去当神仙,当神仙虽然是件好事情,无奈继续留在人间的父母、亲人却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于是人神之间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邺侯外传》记载:“父母保惜,亲族怜爱,闻之,皆若有甚厄也。 …旦空中有异香之气,及音乐之声,李公之血属必迎骂之。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彩云挂于庭树。李公之亲爱乃多捣蒜齑,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至,潜令人登屋,以巨勺扬浓蒜泼之,香、乐遂散。”在这场争夺战中,李家最终赢得了胜利,虽然李泌白日升天的时日往后推迟了一些,但人间则多了一位造福国、民的李姓宰相。
  后来,李泌在游衡山、嵩山时,“遇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生先生降之,羽车幢节,流云神光,照灼山谷,将曙乃去,仍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且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国祚中衰,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邺侯外传》)这段记载明显带有神话色彩,但也说明了李泌早年有过进山修道的经历。从此以后,李泌就长期绝粒食气,修黄老谷神之要。
  李泌的父母于天宝十二年(753)前后去世,此后一段时间,李泌的主要兴趣就在于学道,《邺侯外传》说:“泌自丁家艰,无复名宦之冀,服气修道,周游名山,诣南岳张先生受篆,德宗追谥张为玄和先生。”根据这一记载,李泌虽然很早就在学道,但正式成为道士的事,还是发生在他生活于衡山期间o,因此我们说,李泌是一位衡山道士。
  衡山学道期间,李泌还是吃了不少的苦,他“山居累年,夜为寇所害,投之深谷中。及明,乃攀援他径而出,为槁叶所藉,略无所损”(《邺侯外传》)。如果不是山谷中的枯叶厚,李泌差一点儿被摔死。多年学道,再加上天资聪颖,李泌在道术上很有成就,据说他能够多年不吃饭(绝粒),身轻如燕,而且能够让手指出气,这股气可以吹灭烛火。他的一些独特隐居方式也为后人所效仿:“泌每访隐选异,采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人至今效而为之,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邺侯外传》)“(李泌)隐衡山,……尝取松谬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新唐书·李泌传》)这两条记载大同小异,都说明了李泌的养生方法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他创制的祭神方式,也为时人所接受:“泌又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至今行之。”(《邺侯外传》)应该说,李泌在当时的宗教界,是一位具有极大影响的人物。
  关于李泌去世之后的情况,《邺侯外传》说:“是岁三月薨,赠太子太傅。是月中使林远于蓝关逆旅遇泌,单骑常服,言暂往衡山,话四朝之重遇,惨然久之而别。远到长安,方闻其薨。”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时人相信他死后成仙了,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地位是很高的。二是他最终选择了衡山作为自己的归宿,或者说是当时人认为他与衡山的缘分最深,故有此说。在衡山受篆,最后又仙归衡山,这说明了李泌一生的政治事业在朝廷,而宗教事业在衡山。
上一篇: 李適之 下一篇: 刘庭琦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