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李贞

李贞

  李贞(1907——1990)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3月1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早期的李贞
  1926年,18岁的李贞参加了妇女协会,不久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委员长。
  “马日事变”发生,李贞躲到浏阳城一个税务局职员家里当女工。不久回到家乡,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和王首道取得了联系。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浏阳,李贞立即参加了浏东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包围在狮子崖,战剩六七个人,李贞舍身跳崖,因被树枝档住幸免遇难,突出敌人包围,但已有身孕的李贞因此流产。
  1928年,王首道、张启龙攻打张家坊,由李贞扮装新娘,游击队员化装成迎亲队伍,打下了张家坊。李贞在游击队里是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杨梅生丢了一支枪,按纪律应枪毙。李贞力主让杨梅生戴罪立功,杨梅生免于一死,寻了个机会夺回叁支枪。杨梅生1955年授中将衔。李贞先后担任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
  1932年,李贞担任湘赣边区红军妇女团团政委。1933年,李贞担任湘赣军区医务学校政委,安福县委副书记,并曾到瑞金党校学习。她还担任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抗战时期的李贞
   抗日战争时期,李贞先在冀中,后回抗大学习,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以后历任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建国后的李贞
   1951年,李贞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她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性。李贞有叁次婚姻,第二个丈夫是张启龙,第叁个丈夫是甘泗淇上将。她和甘泗淇有过一个孩子,在长征中夭折。甘泗淇、李贞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她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88年李贞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
  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中国巾帼将军,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她室内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至今,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只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没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 最后, 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她仅有的1.1万元人民币和2500元国库券交给组织,作为自己的党费和捐款。
  李贞的悲惨婚姻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跟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
  苦难的童养媳。
  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真正贫穷而且十分不幸的家庭:家里仅有两亩薄田,几间草房,父母亲生了 6个孩子,全是女的,而且当李贞那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儿寡母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对她说:“有个姓古的人家,家里没有女孩,希望找一个养女,妈打算让你去,你愿意吗?”李贞看到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便点头答应了。可是,她到古家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来做养女的。古家已有3个女儿,这家的大女儿对李贞说:“嘻嘻!你还不知道哩,你是来给我弟弟做婆娘的。”李贞听后,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来做童养媳的。
  那时的童养媳,实际上也是变相的丫环。从此,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便落到了李贞那还十分弱小的身上。她要去打水,大盆的水端不起,倒掉了,就要挨打;她要去砍柴,砍了不会捆,捆了又背不起,回来迟了,也要挨打;她要负责背一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就更要挨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
  人长大了,胆子也随着大了起来。一次,倔强的李贞跟几个要好的童养媳悄悄商量,想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李贞的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觉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决定马上让她跟儿子圆房。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 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古天顺对于这个从小被家里当作粗使丫环看待的妻子,也很难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后两人的感情并不怎么融洽。
  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碰上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担回家时,浑身已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时候,古家其他人从田里劳动回来,也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责骂李贞没有把衣服洗出来。李贞生气地回嘴说:“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里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顺见她竟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头盖脑地打来。
  丈夫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绝望,觉得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一线生机,于是,她穿着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地跑出去准备投塘自杀。左邻右舍连忙把她追了回来,邻家的刘婆婆含着眼泪劝她说:“旦娃子啊(注:李贞先前无名,人称“旦娃子”,参加革命后才取名“李贞”),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李贞也许会像刘婆婆所说的那样认了“女人的命”,做一个任由丈夫打骂的所谓“贤妻良母”。但是,历史不是一潭死水,新的潮流的涌动,使李贞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甘泗淇与李贞
  长征前夕的一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将一个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的女红军战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已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长征很远很苦,我给你介绍个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红十八师的政委,是留苏的学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贞回答说,“长征路上这么多人,还要找什么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却大字识不了几个。再说,现在是行军打仗,子弹又不认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担心,他死了,我也要担心。我看还是长征以后再说吧!”
  贺龙又找到了甘泗淇,说:“红六军团有个女战士李贞,她作战勇敢,又会做饭,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这是李贞与张启龙被迫离婚一年之后的事,当时张启龙还没有平反。从那时起,李贞才知道了红二方面军里有个男秀才叫甘泗淇。而甘泗淇却在早先时候就对李贞有了良好印象。那还是在一年以前——
  1931年,湘赣苏区迎来了一位刚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回国的青年,他就叫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1903年12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楠竹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饱尝疾苦,十岁时才入村小就读,后升入宁乡县云山高小,在此受到谢觉哉等人革命思想的熏陶。1919年夏,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3年转入湖南政法专科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党组织派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将“姜凤威”更名为甘泗淇。 4年后,甘泗淇学成回国,受党中央派遣来到湘赣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党代表。
  不久,甘泗淇又从独立一师党代表调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到任后他才知道,组织上原拟调中共吉安县委军事部长李贞担任此职,因李贞考虑到自己文化不高,怕亲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对她作进一步了解了。
  不久,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有几次,甘泗淇还直接找到李贞长谈,从谈工作、谈理想起,一直谈到了爱情,他还帮助李贞写了一篇总结工作情况的报道。李贞见这位知识渊博的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她们的工作,极为感动。她特意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用旁人的话说,也算是定情礼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亲自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
上一篇: 李元嘉 下一篇: 李祎

李贞作品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