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隐藏在巨大的“集体”中。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这位满头鬈发、戴着眼镜的女科学家将金色奖杯高高举起时,在地球另一侧,好奇的中国民众才第一次看到这张陌生的面孔。
可她却是第一个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肯定的中国人。作为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学奖项,至今获奖的300多人中有80余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无怪乎外界评价她为“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当这位8l岁的老人凭借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第一次被推到幕前时,她的感言仍带着集体主义的烙印。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她说,“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一场“军民联合的大项目
如今屠呦呦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参与的是一场“军民大联合的项目”。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投入其中,屠呦呦是其中一员。
疟疾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大约33亿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每年约发生2。5亿起疟疾病例和近100万例死亡。二十世纪50年代,WHO启动了一场旨在根除疟疾的计划,但进入60年代,很多地方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疾病治疗陷入困境。
1969年,当时还是中医研究院初级研究员的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研究组的组长。
“523项目”分两个组开展抗疟药开发工作:西药组和中药组。1970年后。由于中国已能生产并向越南提供复方化学抗疟药,生产供应不再紧迫,项目重点遂转向了中草药。
屠呦呦开始查阅古代医书和民间药方,“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青蒿就是在这时进入了她的视野。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两千年前的古医书中就有记载。
屠呦呦的研究组收集了2000多个类似的药方,从包括青蒿在内的200种草药中获得了380多种提取物。
所有研究者都隐去了名字
直到今天,西方科学界对这个40多年前的研究项目仍然充满好奇。在与中国“523项目”同期的研究中,美国科研人员筛选了20多万种药物,始终没取得新发现。不过因为特殊的历史,“523项目”只有少数几篇相关论文得以发表,很多研究细节至今仍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
当时,一些对疟疾有疗效的提取物,或者毒性大、副作用剧烈,或者治疗不彻底,都不够理想。屠呦呦把目光转向了青蒿。大量实验发现,一开始,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能达到68%。可在之后的实验中,这一药效却未重复出现。
古人的记载中没有采用传统的煎煮方法,而是将青蒿泡在水中后“绞取汁”,屠呦呦突然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她重新设计提取过程,将水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这才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她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屠呦呦的小组成功获得了提取物结晶“青蒿索II”。山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提取了抗击疟疾的有效单体“黄花蒿素”,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也获得了同样有效的“黄蒿素”。
1979年,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发表时,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员都隐去了自己的名字。
“当年就是这样,只要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说。
“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个人简历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工作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6年后,55岁的她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在老同学的回忆中,人们才能找到这位科学家更清晰的形象。她小时候长相“蛮清秀”,生活上却特别粗线条,箱子常常收拾得乱七八糟;婚后不太会做家务;有一次坐火车出差,她在中途停靠时下车走走,竟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
即使青蒿素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在中国香港和泰国都获奖,也很少有人去探究“集体荣誉”背后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努力。拉斯克医学奖的评选却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时,记者们在很长时间内竟完全找不到这位从未引人注意的学者。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屠呦呦登上了领奖台。她获得的,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得到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摘下老花镜,认真地说道:“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纽约时报》援引WHO的评论,称赞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则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改善人类健康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当然也有争议随之而来,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
讲求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对于屠呦呦,似乎并非如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她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 上一篇:季琦:人生离不开激情
- 下一篇:吃一毛钱的面,捐一百万的款
网友关注
- 陪着父母去旅行
- 爱读报的狮子
- 嗨,我又结婚了!
- 靠近你,温暖我
- 针线有爱
- 棕熊先生的开心早茶
- 神剑上的字
- 蒙上眼睛的小老鼠
- 怕穿皮鞋的母亲
- 最美味的早餐
- 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 给老爸的快递
- 蜘蛛黑豆儿
- 54条曼龙鱼
- 你不要像你爸
- 守秘密的小兔子
- 两个猪宝贝
- 丫形苹果树
- 哄老婆不是一件容易事
- 我替你记忆一切
- 小猪和狐狸
- 一套童话书
- 一种智慧叫弯曲
-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 嘎嘎木屋搬家
- 满头鲜花的熊
- 你考虑过爱情的感受吗
- 强盗黑乌鸦投降
- 大象来做客
- 冰上蝴蝶陈露的浪漫爱情
- 池塘里的圆月亮
- 树洞里的朋友
- 螃蟹的生意
- 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
- 平安夜和金海草
- 如果爱情会说话
- 狗熊先生举重
-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50字简介
-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 父亲的花
- 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 等你回家
- 我需要一个下雪天(I Need a Sn
- 喜欢和爱是两码事
- 爱孩子,请先爱你的另一半
- 眷恋最后那道光
- 风儿来到大海上
- 粉色伞裙
- 卖名字
- 穿山甲球球
- 一生都在热恋
- 四姑娘
- 父亲母亲
- 长脖子熊
- 好饿好饿的鱼
- 豪猪先生和谁赛跑
- 寄自床底下的信
- 父亲的发薪日
- 一棵很高很大的树
- 象先生客厅里的画
- 唏哩呼噜当大侠
- 小刺猬的那根豇豆
-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 我与妈妈的最后一次别离
-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 草丛里奔跑的苹果
-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 笼中鸟
- 白衣飘飘的爱情
- 小猪上学记
- 找不到家的小刺猬
- 把最爱给谁
- 床的左边是海,床的右边是山
- 第五只气球
- 选择伴侣就是选择后半生
- 爱吃海胆的绿鳞鲀
- 张辉泽:带领乡亲把百香果变成致富“金果果
- 河马先生的大雨伞
- 气球的故事
- 快乐的小箩筐
精品推荐
- 洛浦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3℃
- 阿瓦提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2℃
- 新和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4/10℃
- 莎车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7/16℃
- 建湖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2/18℃
- 平罗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5℃
- 木垒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4级,气温:17/9℃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石嘴山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2℃
- 福海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晴,风向: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