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吃货”陈晓卿
刚出锅的黄馍馍热气腾腾,稻米酿出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用诺邓井盐腌制3年方可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用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不仅破天荒地打败了热门电视剧,迅速站上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甚至让很多不怎么看电视的人也一集不落地观看,在温情中“口水与泪水共流”。更惊人的是,它竟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轰动。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高人?
央视纪录片“名导”
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父亲是一所高中的校长,天生聪慧再加上家人对他“开发”较早,属于上学之前就可以直接进三年级的那种“神童级”少年。高考时成绩不错,陈晓卿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读完研究生后,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此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
陈晓卿进了央视后,先在《地方台30分》工作,与地方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可是当时他却没有片子拍,熬了一两年才有机会摸摄像机,把海南某个地区的十几个县差不多拍了个遍,可拍出来的东西又让一个二把刀给编坏了,从那时起,陈晓卿下决心自己做编导。
机会来了,1991年南方发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围成许多小岛。陈晓卿奉命拍摄了一个与洪水抗争的片子,取名《孤岛纪事》,在央视播出后评价不错,国务院新闻办还指示要把它做成英文版。陈晓卿在把《孤岛纪事》做成英文版的过程中,又与安徽台的同事开始策划一个新片——《远在北京的家》。
该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关于这个主题,陈晓卿早在念书时就动过念头。有几次坐火车回家,与在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们一趟车,听她们说话时故意卷着舌尖说北京话,陈晓卿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想用摄像机把那种情形拍下来。学说北京话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上的变化,其实还能反映出保姆们许多心理、生理甚至生活追求上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也可看出中国社会的变化。
陈晓卿与摄制组在安徽省无为县妇联的帮助下,找到了22个第一次去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跟拍,一直拍到进入北京,在某个家庭做起保姆。摄制组是临时组建的,经费有限,出差时只能坐火车,还常常自己往里贴钱。拍摄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与保姆们保持联系,有时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们。1993年,《远在北京的家》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纪录片大奖。
此后,陈晓卿在纪录片界名声大振,片约不断。2006年拍摄《森林之歌》时,他就想用国外的方式拍摄纪录片。“你知道好莱坞的编剧怎么卖剧本?要卖一个100分钟的电影剧本,你必须在3分钟内说服投资人和导演,我们也是这么干的——3分钟内必须感动我,然后再告诉我你要怎么拍摄、情节点在哪儿、高潮在哪儿、什么地方是铺垫。”一开始他就告诉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结果,每个编剧的剧本都至少被打回去过四五次。
有了剧本,陈晓卿让编导们确定镜头脚本,直至分镜头,严格制定每天的拍摄流程,哪天拍动物的爪子,哪天拍动物的皮毛,写得详详细细,但意外还是不断发生。为了拍摄长白山的野猪,摄制组在野猪出没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玉米,并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很快,野猪出现。没想到,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
拍片子前,他请了两拨国外资深制作人、导演以及摄影师来给手下做培训,教他们如何和凶猛的动物打交道。最后他们将拍摄到的非常珍贵的野生动物镜头,以60∶1的比率收录在11集的纪录片中,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
生活中的“超级吃货”
陈晓卿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大奖,是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早在10年前,他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平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他有一张令人吃惊的“美食地图”。
陈晓卿有个绰号叫“扫街嘴”,没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进去尝尝,并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记下来。陈晓卿说,是梁实秋的文字让他对北京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甚至按图索骥地找到几处梁实秋文中记述的小吃。
那时,陈晓卿经常去的有西单的庆丰、护国寺和隆福寺小吃店,灌肠、爆肚、炒肝、卤煮,这些平民美食,味道一家比一家出色。最令人叫绝的是,南池子南口的一家小店,除了褡裢火烧皮儿薄底儿酥馅儿香,门钉肉饼也做得好。还有一个特别的东西:炸豆腐汤。他开始吃不惯,后来却吃上了瘾。一排碗里放着漫炸过的豆腐,师傅用勺子把豆腐放进漂着虾米皮的清汤里轻烫几下,再倒回碗里,然后用一小铁片勺,依次加进酱豆腐汁儿、芝麻酱、韭菜花儿和葱花香菜,把小勺往碗边上一靠,得嘞!在隆冬的北京晨曦里,坐在皇城根儿的红墙底下,喝上这么一碗,香气迷离地顺着喉管而下,舒坦极了。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他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比如一段对螺蛳粉的描述:“粉煮出来了,满满的一大碗,上面撒满了炸腐竹。拨开酥脆的腐竹片,下层码放着厚厚的一层切得很精细的木耳丝和酸笋丝,衬托它们的则是颗粒饱满的花生。红红的粉汤衬着雪白的米粉,还有生菜托底。先喝一口汤,尽管没有螺蛳肉,但那种鲜味肯定是螺蛳和猪骨在汤锅里反复亲密接触后的产物。”
有时候,即便受邀去一些档次比较高的饭店吃饭,陈晓卿也决不会写在专栏里,再好的朋友在那儿当厨师,都不会写。不是怕别人觉得不公正,他对美食坚持一个理念:好吃的东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钱。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地发来十几条短信推荐,而且他的“活地图”还辐射全国。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他最早发现江南驿的时候,杭州人都还不知道。”夏燕平说。
- 上一篇:栾润峰:既要快乐也要效率
- 下一篇:魏楠:中国预告片导演第一人
网友关注
-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 喜欢和爱是两码事
- 快乐的小箩筐
- 我替你记忆一切
- 我与妈妈的最后一次别离
- 你考虑过爱情的感受吗
-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 河马先生的大雨伞
- 气球的故事
- 眷恋最后那道光
- 怕穿皮鞋的母亲
-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 大象来做客
- 长脖子熊
- 选择伴侣就是选择后半生
- 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 强盗黑乌鸦投降
- 卖名字
- 陪着父母去旅行
- 一种智慧叫弯曲
- 最美味的早餐
- 草丛里奔跑的苹果
- 寄自床底下的信
- 冰上蝴蝶陈露的浪漫爱情
- 一生都在热恋
- 狗熊先生举重
- 等你回家
- 给老爸的快递
- 满头鲜花的熊
- 你不要像你爸
- 两个猪宝贝
- 针线有爱
- 嘎嘎木屋搬家
- 第五只气球
- 找不到家的小刺猬
- 神剑上的字
- 父亲母亲
- 池塘里的圆月亮
- 爱读报的狮子
- 父亲的发薪日
- 哄老婆不是一件容易事
- 如果爱情会说话
- 蜘蛛黑豆儿
- 棕熊先生的开心早茶
- 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
- 54条曼龙鱼
- 白衣飘飘的爱情
- 守秘密的小兔子
- 父亲的花
- 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 唏哩呼噜当大侠
- 把最爱给谁
- 粉色伞裙
- 爱吃海胆的绿鳞鲀
- 四姑娘
- 穿山甲球球
- 丫形苹果树
- 笼中鸟
- 小猪和狐狸
- 张辉泽:带领乡亲把百香果变成致富“金果果
- 蒙上眼睛的小老鼠
- 床的左边是海,床的右边是山
- 树洞里的朋友
- 好饿好饿的鱼
- 爱孩子,请先爱你的另一半
-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 豪猪先生和谁赛跑
-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 平安夜和金海草
- 一套童话书
- 一棵很高很大的树
- 嗨,我又结婚了!
- 靠近你,温暖我
- 螃蟹的生意
- 我需要一个下雪天(I Need a Sn
-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 小猪上学记
- 风儿来到大海上
-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50字简介
- 象先生客厅里的画
- 小刺猬的那根豇豆
精品推荐
- 射阳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0/18℃
- 民丰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4℃
- 吐鲁番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0/20℃
- 大丰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9℃
- 平罗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5℃
- 岳普湖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9/15℃
- 平陆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级,气温:23/18℃
- 芮城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6℃
- 精河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4℃
- 哈密地区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