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一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大自然绿的气息,使他们热爱大自然,从而萌生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情量叠词的作用。多读,培养语感。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
2课时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指的是什么。感受大自然绿的气息,使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绿色音符、绿色歌谱批的是什么。
生字卡片,挂图。
一、读儿歌,揭示课题(5)
1、教师出示儿歌,学生自由拼读。
2、学生齐读。
3、儿歌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4、你们种过树吗?谁知道咱们一般什么时候种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7)
1、小朋友们,请你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我听听哪位小朋友读得最准确最通顺。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谁能来说一说,咱们可以用办法读好课文?
4、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8)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评议后齐读。
2、引导学生用相应的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3、开火车认读。
4、小朋友在小组内认读生字,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5、集体反馈。
6、找朋友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四、朗读课文(8)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读。
3、小组比赛读。
4、教师配乐示范读,小朋友们想像感悟。
5、学生配乐读。
五、学习课文一、二句(12)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
3、图中画的是什么?
4、你们觉得一棵小树像什么呢?一行小树像什么呢?
5、读一读,文中,作者说一棵小树像什么呢?一行小树又像什么?
6、反馈。
7、教师出示音符与歌谱,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小树像音符像歌谱?
8、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9、指导朗读一、二句。
六、指导写字(3)
1、出示“色、兴、声”三个生字。
2、教师明确本次写字的内容: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反馈书写情况。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1、写好“幸”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拓展延伸,激趣谈话,培养学生保护小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4、认识数量词,读中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读中培养语感。
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生字卡片,小树被破坏的挂图。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上节课咱们了解了小树除了它的样子有点像音符之外,还有一棵棵充满生命的小树,绿化、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心情愉快。
4、所以你觉得自己该为小树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25)
(一)学习三、四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四句。
2、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小鸟喜欢到小树家作客,而且还高兴地唱歌跳舞呢?
3、教师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4、拓展思维:小树看到小鸟高兴地唱歌跳舞,他们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
5、“种树啊种树,”谁在种树?
6、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说他们种下的是歌声,是幸福?
(二)联系实际,教育孩子保护树木。
1、教师:小树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然而千千万万的人却也毁了小树。(出示挂图)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到难过,为人类的破坏感到愤怒,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呢?
5、总结,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动起来,保护小树,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读一读,感悟量词叠用的作用。
1、全班齐读课文。
2、自己评议读的情况下,纠正不足。
3、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左右两边的词有什么不变化呢?
一棵小树/一棵棵小树/一行小树/一行行小树
一个音符/一个个音符/一串珍珠/一串串珍珠
4、学生自读中感悟。
5、反馈: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
6、诵读,积累这些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评议上节课书写的情况。
2、明确本节课要写的汉字,读一读并组词。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强调。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三、巩固复习(8)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7)
1、抄写本课生字。
2、课下积累叠词。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二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理清情节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提示: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⑴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⑵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
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部分。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能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
4、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表演表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
(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
5、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小结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六、布置作业
将你的想法整理出来,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表演与理解。也可只安排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表演、理解。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三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种树的欢快,了解种树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义。
3、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师:教学挂图,与音乐、美术教师联系,指导学生课前认识音符和歌谱,画一画小树。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观察、了解种树有什么好处。
师生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植树活动。
一、读题激趣,感知大意
1、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把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2、交流识字情况。学生相互提醒,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提醒学生读准“种树”的“种”等字的音。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自主解疑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边读边想:种树会给我们的生活来什么?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知道了些什么。
四、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
五、扩展活动
1、把课文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一画,或唱一首种树、护树的歌,或朗诵一首儿歌,或讲一个人们爱护小树的故事。
2、说说你想为小树做点什么。
上一篇: 打电话介绍公司的文案(44篇) 下一篇: 中班安全防震安全教案pot(四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