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柳宗元《渔翁》(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柳宗元《渔翁》篇一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之一。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g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g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16.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7.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8.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
15.(3分)c 16.(3分)c
17.(4分)《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形象特点,2分;答出感情,2分。
18.(4分)【参考】《渔家》一诗中的渔翁形象: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位迫于生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在寒冷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的竹篙,费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
评分标准:本题4分。结合诗句明确所认同的特征,2分;结合认识谈自己认同的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柳宗元《渔翁》篇二
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13.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2分)
渔翁夜宿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
14.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分)。
三、 (一)(5分)
13.(2分)西岩 摇橹(撒网、捕鱼)
14.(3分)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向往自由的心情
(二)(1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 (4)必以信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8. 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3分)
(二)(13分)
15. (4分) 参与 (2)目光短浅 (3)通“遍”,遍及,普遍 (4)实情
16. (3分) c
17.(3分)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鼓”、“再”、“衰”、“竭”译错各扣0.5分)
18.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分)曹刿深谋远虑,深察战争的先决条件与战时的关键时机,同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1分)鲁庄公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曹刿相信他能采纳自己的意见。(1分)
柳宗元《渔翁》篇三
【原文】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③云相逐。
【注释】本篇于作者被贬永州是所作。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象声词,摇橹的声音。③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问题】
9.(1)“晓汲清湘燃楚竹”中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有什么意蕴?(2分)
▲
(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4分)
▲
【参考答案】
9.(1)“汲清湘”而“燃楚竹”给人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2分)
(2)写出了一个悦耳怡情,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2分),隐隐传达出作者宦途坎坷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或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柳宗元《渔翁》篇四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摇橹声。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 一句的句意。(2分)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由整理,仅供参考:
10。(1)拟人手法 云无心以出岫
(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14。(1分) 清澈的湘江水
15。(3分)d
16。(4分)“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写出其中一点,意近即可。得2分。)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 溜冰作文400字(三篇) 下一篇: 最新端午节包粽子策划方案(9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