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 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三篇
《妖猫传》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的内容,快来和我看看吧!
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1
这不是部看了就忘的爆米花片,看时觉得很难代入,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出戏,但全部看完,回味完整情节却发现非常有意思,一切都理顺了,居然是个完成度非常高而且非常美好的故事,次片有太多细节,在解读后,我对此片故事内核和立意的喜爱居然超过了画面。
故事开始时,安史之乱已有三十年,此时的唐朝精气神已然不在,故事前半段的唐朝,君王无威,臣子无骨,繁华中伴随浓浓诡谲之气,毫无煌煌大气,盛唐似乎已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传说甚至美丽的幻觉。在这种大环境下,主角白乐天登场,他是个盛唐精神的仰慕者,为了追随和歌颂盛唐创作长恨歌他愿意付出一切,顶风冒雪苦求一字,屈才当一个书记官,只为能描绘他心目中的盛唐。什么是盛唐?白乐天是个诗人,他心目中盛唐象征是一段真挚的爱情-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千古奇恋,他深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真挚的,也深信诗仙李白对盛唐对杨玉环的赞美是真实的,在不断臆想中他也成为了杨玉环的仰慕者。他的半生为了这段爱情而活,但他内心其实一直是担忧而困惑的,他担心那段爱情并不真挚,毕竟杨玉环之死是个死结。白乐天的设定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纯粹诗人,他很唯心的把盛唐和那段爱情画上了等号,如果这爱情是假的,那盛唐就也只是幻觉,这对他意味着整个世界观和信念的崩塌,他的人格不允许他歌颂虚假的美好,他会选择直接烧毁耗费半生的长恨歌。寻找盛唐就是本片贯穿始终的第一条主线,被歌颂被传唱的盛唐是否如传说般美好值得仰慕?
妖猫是一个线索,他指引白乐天和空海寻找这一切的真相,妖猫借阿部仲麻吕这个倭人展现了他看到的盛唐以及杨玉环和李隆基。表面看,盛唐之包容大度,古今未有,李隆基乐于与天下人分享杨玉环之美,阿部这样的倭人也能中进士为官,极乐之宴之奇幻瑰丽匪夷所思妙之巅峰。然而这一切其实虚假如幻术,包容之极其实乃为超然蔑视,正如片里旁白所言,李隆基自视为宇宙之子,一切都是他的私有物乃至玩物,自己才是宇宙中心,盛唐的一切都是他造就的,所谓包容都是他的施舍。
极乐之宴展现了盛唐风采后就是发掘杨玉环死亡之谜了,这时我才发现了本片的第二个拷问,世间有无真挚的爱情?杨玉环死亡真相是非常可怖的,几乎摧毁了白乐天的信仰-顺境之时愿意为杨玉环献上帝国的李隆基在逆境下背叛了杨玉环,背叛了他们的爱情,用最残忍的方式终结了杨玉环的生命。失去真挚爱情守护的杨玉环是那样的脆弱,像美丽的泡沫一般。难道世间没有永恒真挚的爱情,没有真正坚定真诚的信仰吗?杨玉环如此,盛唐精神难道也是一样?这应该是白乐天得知真相时的泣血哀鸣。
不过,万幸的是,世间居然有白龙这样的奇男子存在,他因为杨玉环几句话的善意就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她。断腿,背师,断友,为了守护杨玉环的遗体不惜被千蛊所咬甚至化身为妖猫。痛恨李隆基的背叛而折磨其几十载,甚至追责金吾卫首领的三代子孙。得知白乐天著长恨歌后不忿杨玉环之遭遇又引领白乐天知道这段爱情的真相。
李隆基之爱是视其为私有物,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白龙之爱则是横跨无尽岁月历经万难守真如一的守护。最后,本片的结尾,白乐天欣然决定长恨歌一字不改,因为世间有白龙对杨玉环这样的真情在,值得千古传颂,曾经有这样的守真如一存在,那盛唐就自然真实存在,值得万古敬仰。
我热爱这个故事,作为一个非常轴,哪怕三十岁还喜欢分清对错黑白的人,我喜欢这个执着求真的故事,我希望这世间如同这个故事一样,即使有再多乌云诡谲,但终有真诚存在,美好存在,盛唐真的存在。
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2
这几天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妖猫传这部电影,看完本片给我一个反思,所以想写个感悟,很多人以为是对是真的未必是真,而人以为是假的也未必是假的,当然你可以不相信,就像剧中白居易也不相信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是假的,就连空海躺进杨玉环的棺木中发现那一道道的血指痕,也根本接受不了这就是事实,你可以像白龙一样不相信杨玉环真的死了,你可以欺骗自己,可是瓜就是假的,诗也是假的,因为爱都是假的。
影片中幻术与真实场景的穿插,让观众有种傻傻分不清,到底那一幕是幻术,那一幕才是真实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导演的目的,让观众觉得历史上的记载于本片的叙述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一样,但如果本片是真,那我们会因为看到真相而恐惧,当人性被挖开那种黑暗是何等的大,当玄宗皇帝面临随从的逼迫要求杀了杨玉环时,面对自己的性命和爱人还有曾经的誓言,他选择自保,毕竟在生命的面前,人可以丢弃一切,人不是说吗?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帝私底下商议用针封住杨贵妃的脉,以后在起针就可以恢复,其实是骗人的把戏,但皇帝又不想失去自己在贵妃和人面前的形象,弄虚作假说自己不同意这么做,最后贵妃自己选择尝试,这就是他们的计策,皇帝为了怕人看出贵妃死是假象,还要让一个太监去在贵妃脖子上留下勒痕,但高力士(太监)不愿意,毕竟谁都不想替别人被黑锅,只是毕竟要有人牺牲,而贵妃就成了那一个牺牲的人,而高力士不算,他只不过是被逼的,演了场苦戏(挨打),但贵妃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圈套,都是假的,因为对皇帝的`爱是真,所以选择去死,只有爱才可能有牺牲。最后贵妃死了,哪有什么起针,贵妃活生生的被埋在棺材里闷死。
为了掩埋真相皇帝把所有知情的人全部杀死,若不是阿部留下的回忆录,可能谁也不知道真相,都以为玄宗爱杨贵妃,最后为杨贵妃哭瞎(其实是猫抓的),这本日记帮助真相公布与光下,我们发现了人性得丑陋与黑暗,历史上的良善美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屈辱,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真相还没有大白,谁来帮我们还原真相呢?就像剧中所告诉我们一样,有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这本书就是纪念册,他记录了所有人所行过的所有记录,他能还原所有真相,有一天真相都要揭开,祂必深深挖出掩埋的真相,耶稣必掌权、公义必得胜,还历史清白,问题是谁是清白的呢?当每一个人的人心被撕开谁还会说自己是冤枉的呢?
剧中还有两个年轻人被称为白鹤兄弟,他们一个选择报复,一个选择以爱来偿还,其实爱与审判是分不开的,就像杨玉环所说你们两个少一个否没有了白鹤兄弟了,爱要和公义并行,如果只有爱那是放纵,如果只有公义那是残暴,以爱为前提来饶恕,以悔改承认来回应爱,以拒绝否认为施行审判的依据,这才是真正的良善。
面对这世界的苦难,白鹤兄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留在苦难中挣扎,受尽痛苦的折磨而报复(变成猫),另一个寻找解决苦难的方法,最终找到了信仰而得到释放。影片中有一位表演幻术的法师对空海说,虽然这些瓜是假的,但在这些瓜中有一个是真的,你知道那一个才是真的吗?面对这世界有如此之多的信仰,到底那一个才是真的,就像耶稣站在许多偶像的背景中说:你们说我是谁?在这么多神中哪一个才是真的?用剧中空海最后一句问慧果大师的话说:你找到答案了吗?
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3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李白对杨玉环的描写,而正是因为这倾国倾城的容貌,使不同身份的人,对杨玉环有不同的爱与情。在《妖猫传》中,唐玄宗,阿部仲麻吕,仙鹤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
《妖猫传》主要记载了在盛唐时期,癫狂诗人白乐天(白居易)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相遇在长安。这时的长安城内,发生一个接一个离奇般的死亡事件,就连圣上也难逃厄运,谜一般的死去,这所有的一切,都于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空海与白乐天意气相投,决心携手调查此案件真相。就在这时,一个接着一个的证据证明,妖猫作崇和三年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之死有这千丝万缕的关联。找寻这曾经迷恋杨贵妃的阿部仲麻吕所留下的日记,白乐天和空海一同见证了大唐曾经的荣光,亦解开了当年隐瞒至今的阴谋。
看完《妖猫传》后,是我感慨万分。一个鼎盛的时代,只因战乱而沦为战场,而杨贵妃则是这场战争最无辜的牺牲品。安史之乱的爆发,主要因为唐玄宗的追求享乐,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派人把持大权,而这些人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令人惊讶的是,纵使这一切堕落的,是统治这一切的唐玄宗。在危难之际,他却暴露了自己狭隘丑陋的内心,欺骗自己的妃子甘愿死去,假装出一种无可奈何却深情满满的样子,甚至不敢去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
现出来的废墟已完全不像是同一个地方。时间已将这里化为千疮百孔的废墟,曾经的金碧辉煌已变成了令人压抑的暗灰,酒池已完全干涸,枯草成堆的盘绕在地上,给人阴森的感觉。这场盛宴和杨贵妃,都是大唐繁华的一个缩影。影片到最后会发现,故事由悬疑转为了爱情,所有的谜底,都源自于少年的压抑和执迷,疯狂和纯粹。
战争,到底能改变的有何之大?能使盛唐变得衰败,能让极乐之宴化为荒芜,能让对战双方为之惊讶。这可能就是战争的可怕之处。
以上就是小编为整理的妖猫传观后感1000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多多关注“查字典网”!
上一篇: 金花三张牌新版本(免费不充钱) 下一篇: 芳华观后感800字 观看芳华电影观后感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