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00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00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篇一
由于学生在学前及小学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以及本身智力、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缺乏积极向上情感、学习困难的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进生。为了促进这部分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了解我校部分后进生逐渐形成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转化过程中对症下药,顺利完成转化工作,同时能够遏制新后进生的形成。
初二年级,主要考虑到初二是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形成期,决定选取初二的两个班,通过抽样,确定调查对象为初二(1)班和初二(7)班,其中初二(1)班为a班,共有51人,二班(7)为b班,共有49人。
20xx年11月
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2个题目,分别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尊心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关注程度、与同学的关系等环境因素。
1、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以至于得过且过,并且不好好复习和完成作业。2.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逐渐被拉下,进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方面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父母的不良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有的家庭受“金钱热”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任其发展,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出现滑坡;
3、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下降、落后;
4、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稍一出错,就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导致孩子惧怕心理,丧失信心;
5、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6、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没有时间过问子女学习情况。于是,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在缺少家长管教的情况下,养成了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作风。由于父母极少与孩子沟通,偶而通电话也都是询问孩子生活情况。甚至有家长用零花钱来补尝自己对孩子的爱,导致这部分学生贪图物质享受,没有半点刻苦精神,对学习也没有了动力。
1、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教师思想教育不力,教师整天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校的生活圈子单调、枯燥乏味,整天泡在作业当中,无娱乐时间,爱好兴趣长期被抑制,得不到充分发挥。校园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力困扰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心理。
2、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知识不扎实、底子薄弱。现在学习有些吃力,学习活动中会跟不上。部分没有耐心的教师课外很少给这些孩子辅导或者是辅导不得其法。他们不能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和亮点,让这些后进生长期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长此以往,产生厌学,还会生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失去学习动力。
3、教师精力有限,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仍较为紧缺。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任教2~3个班,有的跨年级教学,有的跨学科教学。首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即便上课结束后还要面临那么多的作业要批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后进生。再加上目前许多农村学校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这一实际情况。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去一一关照他们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七)、调查过后的思考与讨论
鉴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暂时打算从以下四点入手,激发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1、针对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学习现状,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收获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后进生的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后进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3、细致耐心地帮助后进生革除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复,循循善诱以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改变错误的教育观,交流优秀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塑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总之,激发学校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针对农村的教育大环境,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都很棘手。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至理名言。根据他们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认知情况,注重分层教学、个体教学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适当降低各方面的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标。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当,以崇高的师德感化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爱他们,就一定会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00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篇二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00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篇三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 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xx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1500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篇四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绥阳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
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
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上一篇: 2023年心中的那朵芬芳作文600(十五篇) 下一篇: 2023年友情的滋味作文600字初三(6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