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读后感 2021最新《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简史》读后感 2021最新《中国简史》读后感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篇一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是颇有研究的史学家,更不是文笔辛辣的评论家,相对于《中国简史》这本宏大的书,我显得太多于稚嫩,读不出它的缺失与不足,仅仅是读出了个皮毛,更加领会了—“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的经典。读《中国简史》我收获颇多。
原始时期人猿一步步进化发展,由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其间的神奇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然秘密。由元谋人到智人,他们的生理结构在发生变化,心理与行为上亦是如此。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采集果实,打渔狩猎,群居洞穴,一切都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再后来,生产资料渐渐丰富,他们也有了美的意识,粗糙的泥陶制品上开始有了最简朴的印记。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令我眼界大开,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令我不禁啧啧称奇,这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人类进步。还有那些在我们记忆中根深蒂固的传说,蚩尤貔貅,仓颉造文字,伶伦作乐器,嫘祖养蚕纺织,大挠作天干地支,大禹治水,尧禅让……这些神秘的传说为一切都带上了迷幻色彩,使历史不至于枯燥无味。看着这些传说,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们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
启建立了夏朝,“天下为公”的原始氏族社会瓦解了,子承父位的天下私有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自此,宿命般的朝代更替开始了。吕思勉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名说典故,文化发展,历史名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商汤灭夏桀,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秦的一统天下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民风随和的魏晋南北朝,雍容华贵的隋唐……,政治斗争,时代更迭,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旌旗摇摆,士兵坚毅的脸庞,王者睥睨天下的气魄,自然还有成王败寇的残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更是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那斑驳的青铜器,端庄厚重,纹饰华美,反映的不仅仅是青铜文化特有的华贵稳重,那背后的高超技术更是值得我们后人赞叹不已。百家争鸣体现的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天下的统一更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统一。统一简化文字的出现为交流和记载开拓了更广大的空间。佛教的盛行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信仰,石窟艺术的流传为我们提供膜拜的可能,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那是令我们赞叹不已的美丽。唐诗宋词楚国离骚,明清小说元散曲,怎能忘记了景德镇的青白瓷?这些都是艺术的结晶,文化的瑰宝!还有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明灭灭的脸。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勾践卧薪尝胆,名医扁鹊,项羽大摆鸿门宴,昭君出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房谋杜谏,武则天称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成吉思汗铁木真,朱棣靖难之变,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智擒鳌拜……这些我们数不清的名字,道不明的典故,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变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存在,每每想起总是能勾起我们或敬佩景仰或不屑鄙夷或厌恶唾弃的情感。
最后的是野史和秘史。这是最有趣的部分却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部分。野史里大多数讲述了皇家的趣闻或骇事,道出在正史中很难看到的秘密,有趣之余又令我长了见识,各种有违常理甚至于有违伦理的事情在皇宫内闱里似乎成了见怪不怪,这些不登得大雅之堂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我对历史的认识,使历史在我的眼中变得更为立体可感,不再那么严肃遥远,而是显得真实和俗世烟火。而秘史中那一连串的问号令我惊叹不已,甚至于颠覆了我的传统认知!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吗?《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吗?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种种关于在我们心中早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探讨,体现了历史研究的严谨。种种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思考与论断更是体现了历史研究的灵活性!原来拓展思维不仅仅是数学的专利!而这些超越了我记忆中传统认知的探讨无形中向我传达一个信息:敢于质疑,忠于现实,还原真实!
《中国简史》全书简洁易懂,增强了可读性。故事性的叙述使阅读不至于枯燥无味。野史和秘史的加入不仅拓展了读者的知识面,更是大大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其中还穿插中西方的比较突出我国特点更加鲜明。例如“火的使用”那一节通过我国和欧洲开始使用火的时间不同,突出我国人开始使用火何其早!便于读者记忆。全文语言幽默,结合神话传说,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涵。全文更是大量引用了各种数据和历史材料,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使本书的可信性大大增强!
正如作者所说“史书使我们对那个时期人的一生轨迹有了一种生动的想象”。读一本史书,细细品味,就仿佛在看一部宏伟庞大的电影。滚滚红尘中一幕幕进化演变,时代兴衰在眼前缓缓放映。古人简单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的眼里却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或惊叹,或感慨,或疑惑,那是一个我们熟悉却又不熟悉的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慢慢重叠上历史的步伐,不经意间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沉醉之间却已经经历了几个人生,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才恍然惊醒,细细回想,竟仿如南柯一梦,那其间的千回百转潜移默化之间已经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智慧。而《中国简史》就是这样一本书。
篇二
中国简史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按照我平常的习惯,这本书我也只是敬而远之,“哲学”一词太深奥,不是我这种凡人可以读的。但是就那次偶然间我发现书中的哲学并没有阐述我所想的类似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哲学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关于如何经营幸福人生的话题。《中国哲学简史》以一种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那些大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略读便可让我醍醐灌顶。
我很喜欢的郦波教授在《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寄语》上的一句话:有用没用,学点哲学!我知道哲学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洗涤自己的内心,但直到我接触了《中国哲学简史》我才发现,哲学有时候就像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冯友兰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着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着尤为重要。”全书中冯友兰大师也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等不同学派的哲学主张,并由古至今写到了几百年后的佛教、新儒学以及西方哲学。
冯友兰在书中对春秋战国的各大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大部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他在讲述儒家思想时,讲述了孔子的仁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但同时,冯友兰也讲述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其所认为的教育家的基本任务——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个古老的礼治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孝应该是老辈们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冯友兰先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用简单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如何行孝。
而在冯友兰这长篇巨着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便是它讲述庄子思想时提出的相对幸福的观点。以前我对于庄子只知道他是一位行文幽默荒诞,做事潇洒无章的隐士,但通过冯友兰先生对庄子的文章的深刻剖析,我意识到庄子并不是我曾接触到,认识到的的那个潇洒自在,夸张无奇的人。冯友兰对于庄子的《逍遥游》一篇提出了如何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他在书中说:“万物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就像《庄子?骈拇》中说:“凫兢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中国哲学简史》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我很喜欢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简史》读后感 2021最新《中国简史》读后感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持续关注“查字典”。
【《中国简史》读后感 2021最新《中国简史》读后感】相关推荐文章:
上一篇: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400字作文 下一篇: 2021学习计划范文 学习计划怎么写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