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处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中国农历处暑节气(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处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中国农历处暑节气篇一
处暑期间,虽天会渐凉,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是烈日当空照,早晚的气温温差明显,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时应注意适当添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议大家谨防感冒,注意及时添减衣服,保持身体体温的平衡稳定。
2、生活起居方面
(1)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在日常的运动锻炼中不宜过度训练,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选择较为轻松的运动为,保养体内的阴气是首要任务呢!
(2)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季节的交替节点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发阶段,所以在家宜多开窗换气,不可长期紧闭窗门,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单等常规用品,保持家庭卫生环境的整洁干净,避免去往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季节的变换交替也暗示着人体内阴阳气息的交换,切记不可过度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
(4)秋天乃多事之秋,处暑带来的阴雨天气虽有些许降雨,但天气多呈闷热干燥之态,多湿热,此时气候的交替变换易引起敏感皮肤的干燥脱皮,口干舌燥等症状都属于常态。所以忌长期呆在干燥环境,应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清凉茶、豆浆等饮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在皮肤护理方面,可多涂抹保湿水和润肤乳等一系列补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皮肤状态的水润有助于个人精神气的提升。
3、饮食方面
处暑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忌暴饮暴食,忌喝太多冷饮。阴雨天加之暑气未退,这中闷热中略带湿气的湿热是令人烦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湿,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可适当进食清热安神、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米、红小豆、莲子、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等。
<
处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中国农历处暑节气篇二
一、经济作物农事
1、玉米
近年来,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愈加严重,8月底是玉米生长中后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峰期。处暑期间容易发生严重的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及纹枯病等。其中苗枯病、粗缩病、锈病在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户们要做好处暑前后玉米的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2、水稻
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管理。进入分蘖期的水稻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迟施分蘖肥,抛秧后13-14天,需要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5-6公斤。注意浅水分蘖,抛插后3-5天要施用除草剂,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排水晒田,但不要重晒。
3、花生
处暑前后仍然是高温雷阵雨天气,花生正是发芽出苗期。大雨过后一定要注意疏沟排水,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花生烂芽,死芽,并及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若遇连日高温干旱,则应及时沟灌跑马水,大灌快排,灌至半沟深即可,以防灌水过度造成“发水黄”。另外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虫害主要是地下虫,斜纹夜蛾和芽虫;病害主要是锈病和叶斑病。
二、蔬菜农事
1、8月是秋季蔬菜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当前栽种的主要品种有瓜类、茄果类等。
2、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造成蔬菜苗期的徒长,因此育苗时,要采用有防雨、防强光直射、防虫网等设施的大棚或小拱棚进行。三叶一心即可进行移植,移植前要喷送嫁药,防止蓟马等传播病毒,确保菜苗的生长。
3、继续做好蔬菜瓜果抗旱防台工作。台风暴雨后加强培育管理,并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加强病虫害防治。
三、果树农事
1、处暑时节果树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秋施金,冬施银,这个时候施肥对果树来说有着关键作用。
2、8月下旬至9月时,秋梢停长,是果树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峰期。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秋季雨水增多,微生物繁殖将会随之加快,给果树的根系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8月下旬至9月是果树花芽的分化阶段,果实膨大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一期间肥料不足很容易导致花芽分化不充实,来年开花后为叶芽,导致减产。所以秋季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秋季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是预防果树大小年的关键。
四、畜牧农事
1、继续做好降温防暑和抗台工作。
2、做好动物秋季防疫工作。
以上就是处暑前后农事活动指南的介绍,这一时节连作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和水的关键时期,要注意水肥管理。8月底易出现高温和强降雨突发天气,也是各种农作物病虫为害的适期,要加强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处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中国农历处暑节气篇三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节气的来历和农事活动,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处暑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处暑主要就是反应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有着躲藏、终止意思,也就是说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在这个季节中老鹰开始大量进行捕食,万物开始衰退。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一、经济作物农事
1、玉米
近年来,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愈加严重,8月底是玉米生长中后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峰期。处暑期间容易发生严重的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及纹枯病等。其中苗枯病、粗缩病、锈病在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户们要做好处暑前后玉米的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2、水稻
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管理。进入分蘖期的水稻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迟施分蘖肥,抛秧后13-14天,需要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5-6公斤。注意浅水分蘖,抛插后3-5天要施用除草剂,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排水晒田,但不要重晒。
3、花生
处暑前后仍然是高温雷阵雨天气,花生正是发芽出苗期。大雨过后一定要注意疏沟排水,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花生烂芽,死芽,并及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若遇连日高温干旱,则应及时沟灌跑马水,大灌快排,灌至半沟深即可,以防灌水过度造成“发水黄”。另外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虫害主要是地下虫,斜纹夜蛾和芽虫;病害主要是锈病和叶斑病。
二、蔬菜农事
1、8月是秋季蔬菜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当前栽种的主要品种有瓜类、茄果类等。
2、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造成蔬菜苗期的徒长,因此育苗时,要采用有防雨、防强光直射、防虫网等设施的大棚或小拱棚进行。三叶一心即可进行移植,移植前要喷送嫁药,防止蓟马等传播病毒,确保菜苗的生长。
3、继续做好蔬菜瓜果抗旱防台工作。台风暴雨后加强培育管理,并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加强病虫害防治。
三、果树农事
1、处暑时节果树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秋施金,冬施银,这个时候施肥对果树来说有着关键作用。
2、8月下旬至9月时,秋梢停长,是果树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峰期。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秋季雨水增多,微生物繁殖将会随之加快,给果树的根系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8月下旬至9月是果树花芽的分化阶段,果实膨大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一期间肥料不足很容易导致花芽分化不充实,来年开花后为叶芽,导致减产。所以秋季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秋季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是预防果树大小年的关键。
四、畜牧农事
1、继续做好降温防暑和抗台工作。
2、做好动物秋季防疫工作。
以上就是处暑前后农事活动指南的介绍,这一时节连作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和水的关键时期,要注意水肥管理。8月底易出现高温和强降雨突发天气,也是各种农作物病虫为害的适期,要加强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1、穿衣方面
处暑期间,虽天会渐凉,但是大部分地区依旧是烈日当空照,早晚的气温温差明显,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时应注意适当添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议大家谨防感冒,注意及时添减衣服,保持身体体温的平衡稳定。
2、生活起居方面
(1)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在日常的运动锻炼中不宜过度训练,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选择较为轻松的运动为,保养体内的阴气是首要任务呢!
(2)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季节的交替节点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发阶段,所以在家宜多开窗换气,不可长期紧闭窗门,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单等常规用品,保持家庭卫生环境的整洁干净,避免去往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季节的变换交替也暗示着人体内阴阳气息的交换,切记不可过度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
(4)秋天乃多事之秋,处暑带来的阴雨天气虽有些许降雨,但天气多呈闷热干燥之态,多湿热,此时气候的交替变换易引起敏感皮肤的干燥脱皮,口干舌燥等症状都属于常态。所以忌长期呆在干燥环境,应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清凉茶、豆浆等饮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在皮肤护理方面,可多涂抹保湿水和润肤乳等一系列补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皮肤状态的水润有助于个人精神气的提升。
3、饮食方面
处暑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忌暴饮暴食,忌喝太多冷饮。阴雨天加之暑气未退,这中闷热中略带湿气的湿热是令人烦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湿,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可适当进食清热安神、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米、红小豆、莲子、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等。
<
★ 2021处暑节气的来历及活动★ 2021处暑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2021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来历★ 2022年处暑的来历和风俗★ 2021处暑时节的习俗及农事活动★ 2021处暑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2021大寒节气的来历及农事活动★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021处暑节气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2021二十四节气处暑的由来及养生
上一篇: 最新内蒙高考录取分数线怎么那么低(3篇) 下一篇: 2023年处暑节气的特点和由来(三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