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观后感 电影革命者心得感悟
革命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命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者观后感 电影革命者心得感悟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革命者观后感
《革命者》当影视作品要塑造历史伟人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刻板印象”中,这就好比我们脑海里的李大钊一直就是印在历史课本里的戴着眼镜留着胡子正襟危坐的黑白画像中的人物,旁边短短几句话,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而《革命者》属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两个小时中,仿佛真的穿梭回那个时空,真真正正地接触到了有血有肉的李大钊。
影片使用非线性叙事的方法,从李大钊先生绞刑前38小时开始展开叙事,多次闪回,通过不同人的视角,慢慢勾勒出李大钊先生生前的革命之路,也塑造出一个丰富立体的“革命者”形象。
现在我们看来,李大钊先生是一位革命先烈、历史伟人。但那个时候的他,日常生活中的他是北大教授,也是丈夫、父亲,是坐在街边和陈独秀吃小笼包的人,是先擦擦手再拿新书的文人。他一生都在读书、学习,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知道只有先从思想上独立起来、强大起来,才能救中国,所以他见到小孩子都问一句:“读过书吗?会写字吗?将来想做什么?”
单靠一张嘴,一根笔杆子,真的能说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中吗?当每次李大钊带领民众抗议、争夺主权,镜头扫过群众的时候,我都在想,或许群众们并不只是听大钊先生喊喊口号,而是或多或少都和李大钊先生有过接触,了解他的为人,除了想要争夺自己的权益,也是真真正正被大钊先生的纯粹和坚毅打动着。
比如卖报童阿晨,大钊先生吃早餐也随手塞给他一根油条,跟他说“好好赚钱,将来让妹妹也读书”;比如给澡堂打杂的孤儿庆子,大钊先生在窗户上写下的“天”字,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字;比如当年北大的学生们,坐在大钊先生的课堂里听他读书讲课,也跟着大钊先生下地干活,收麦子割穗子,感受“人民”的力量。
电影通过不同人的视角、不同的事件,像拼图一样拼出一个鲜活的李大钊。而“革命者”形容的又不仅仅是李大钊,说的是也无数为中国民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影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当年在大众澡堂和大钊先生相遇的小孩,如今已经加入革命队伍,狱中相见,他饱含热泪对李大钊先生说:“我现在是一名中共党员了。”大钊先生缓缓抬起头,只重复着那个字:“好,好。”
庆子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最后这段交流却是神来之笔。大钊先生活了38岁,头发还没白就为了革命事业献身,身处黑暗中却面向着光,庆子代表的是千千万后来追随大钊先生脚步的革命者们,他们继续投身于共产党的建设中,而“我现在是一名中共党员了”短短一句话的力量,让大钊先生能够怀着希望和力量赴死。
实际上,我脑海里有关主旋律电影的回忆,大多都是几十个人坐在班级里,拿出两节自习课的时间“完成任务”式观影。但近几年的主旋律电影制作越来越用心,《革命者》除了讲述故事,电影的光影、镜头都极富诗意,比如监狱中的一个镜头,在即将赴死的最后时刻,李大钊从容地坐在椅子上,缓缓地转过身,昏暗的牢笼中打下一束光,落在大钊先生身上,将开头的“背黑暗而向光明”做了直接的影像化表达,张颂文饰演的大钊先生此时眼神中的不屈和从容也着实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李大钊从容地坐在椅子上,缓缓地转过身,昏暗的牢笼中打下一束光,落在大钊先生身上,将开头的“背黑暗而向光明”做了直接的影像化表达,张颂文饰演的大钊先生此时眼神中的不屈和从容也着实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再比如讲述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一段,京剧的鼓点配合镜头的闪回,将整个事件讲述的干脆又利落,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蒋介石形象。电影逐渐摆脱塑造刻板的人物,我们也在逐渐摆脱对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以前并不爱学历史,我没办法把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即使画了无数遍的时间轴我也很难了解到那些年代、那些先辈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仅靠课本上的文字、几张黑白照片去了解历史总是略显单薄。不过看完革命者,突然体会到或许随手翻过历史书的某一页,随笔画的书上的某一句“重点”,就是曾经那些人的一生。透过屏幕,我仿佛能够触摸到百年前的那段历史,也更愿意重新再仔仔细细地翻开书看看那一字一句到底是怎么描写的这些人物,更愿意去了解他们经历的人生,或许这也是影像的魅力所在。
民国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而民国浪漫的地方在于有那么一群人心中始终有光明,有解放中国的理想,民国浪漫再有那么一批能够撕破黑暗的革命者。最近改编版的《错位时空》到处都能听到,“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这句歌词大概就是我观影之后的心情。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道理不要讲太多,用鲁迅的一句话来总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最近改编版的《错位时空》到处都能听到,“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这句歌词大概就是我观影之后的心情。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道理不要讲太多,用鲁迅的一句话来总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革命者观后感
有一些青少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对这红色的七月无法感恩,甚至心有排斥,说,天天都在讲建党建党,简直烦透了。还要写红色电影观后感,痛苦,无聊。
是啊,要说趣味,这一百年的历史,哪里比得上仙侠剧、青春偶像剧来得轻松快乐好消遣?
没有感受过失去,便无法明白所拥有的珍贵。
电影《革命者》的成功之一,是在讲一个人的故事中,通过穿插更多的故事,小心翼翼地揭开一点时代的伤疤,让我们感受曾经的那段“即将失去”。
12岁的报童阿晨,曾经与李大钊共进早餐。街头小方桌,坐着的是传道的李先生,站着的是年少的徐阿晨。在关于“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的对话中,完成了一次理想与少年的交接。然而在光影交错间,随着镜头的切换,阿晨被醉酒的白俄暴徒枪杀在街头。曾经盛满理想的胸口,此时迸发出鲜血,染红了观影人的眼:年轻的理想被击碎,随着生命消逝,少年阿晨再也到不了他梦想中的明天。而这何止是一个报童的死亡啊?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今天被杀的是徐阿晨,但如果仍然保持沉默,不久以后,轮到的就可能是我们。”
国土几乎沦陷,尊严惨遭践踏。试想,如果没有后来革命者带领民众揭竿而起,没有前赴后继英雄们的流血牺牲,没有代代中华儿女的守护和建设,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中国人,到底姓甚名谁,寄谁篱下,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骡马死了,获赔百元;工人倒下,获陪三十。
人,活得不如一匹骡子有价值,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如果没有人去改变,也可能成为今天社会的真实,你我生活的现实。
面对着这样的“几近失去”,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革命者观后感
从电影的手法和表现力来讲,《革命者》也不失为一部优秀之作。
首先是独特的叙事方式。
《革命者》看似叙事散乱跳跃,实则有明暗两条线索。
一条明线是李大钊的监禁与赴死。影片从李大钊就义前的36小时开始倒计时,顺叙讲了他在监狱中受到的逼供、刑虐、被营救而拒绝,与监狱外张作霖、蒋介石对他的判断和判决相呼应。这条明线,叙事上来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如果单讲这个过程,影片的内容难免空洞单一。
因此,影片又穿插了一条暗线: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经历、与各方人物的关系,经由他在狱中的回忆而串接在一起,铺陈出一幅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浩瀚画卷。这画卷中不仅有李大钊的人生,更有那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时代中英杰们的身影:陈独秀、毛泽东、张学良……
在与这些人的故事中,既有李大钊视角的英杰形象,也有英杰视角的李大钊印象。不同视角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观众略一走神便容易产生时空紊乱,觉得电影不知所云——而这恰恰也是这部影片会获得一些差评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高级的镜头运用。
影片开头,墓碑上因大雨冲刷而流下的红色油漆,象征了那个灰蒙蒙的时代中英雄的鲜血,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画面冲击中,奠定了本片基调:悲壮而热烈。
郊外,黑暗中矿灯密密匝匝聚集闪烁,偾张着团结的力量,象征着“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那列充满杀戮气息的反动列车在驶向工人们的时候,摄影镜头被特意放置于铁轨中间仰拍,列车从镜头上方辗压而过,为观众制造出一种仿若自身也被辗压的极度压抑的痛感。
李大钊多处场景中使用“呐喊”镜头,呼应了他作为“叫醒中国的第一队人”的先觉先知者身份。
李大钊身处绞刑架下喊话“相信”,镜头切换出来自四面八方的回应,有学生,有工人,有农民,有知识分子,有街头商人,代表了各行各业民众的觉醒,让观众也在铿锵有力的呼声中不由自主地相信未来,相信光明。
李大钊赴死前的蓬头矍铄,与他曾经跟家人在一起的整洁温馨画面交替,衬出李大钊舍弃幸福只身求死以唤醒民众的献身精神。
影片结束时,导演用滤镜呈现妻子纳鞋底的岁月静好,丈夫归来的美满幸福——但观众心里却明白,这归来已成奢望,这美满只是幻觉,便更添了“英雄胡不归”的悲怆。
当然还有演员们的出色表演。
主角李大钊的文人气质、革命热血、演讲激情,救助伤者时的怜悯悲愤,与同志相处时的真诚,与家人相处时的温情,英勇赴死时的淡然坚毅,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都被张颂文老师拿捏得恰到好处,少一分则羸弱,多一分则浮夸,让人刚好相信这就是真实的李大钊。
李易峰很好地呈现了一个意气风发、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毛泽东。
彭昱畅扮演的16岁张学良,尚未脱稚气,恰青年意气,处于父亲的军阀作风和革命者的英勇为民影响下,几许迷茫,几多思索,对那一个时期的他来说,刚刚好。
秦昊饰演的陈独秀,镜头不多,用楼上撒传单被捕的冲动,与李大钊的稳重和谋略形成对比,个性鲜明。
就连向有争议的佟丽娅,也在结尾时贡献了令人惊喜的演技,在久等丈夫不至的悲苦中,轻轻放出一个含泪的微笑,那是对丈夫事业的全力支持,更是对他许下的庄严承诺:她会带着孩子们好好活下去,替他好好看一看他所预言的美好世界。
这世界,终会,如你所愿。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革命者观后感 电影革命者心得感悟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持续关注“查字典”。
上一篇: 入党志愿书2021最新版填写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 下一篇: 学生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三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