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初中(3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边城读后感初中篇一
传统文学理论都把沈从文归为京派,但京派是相对于海派来说的,京派作家的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老舍的北京和沈从文的湘西,都是原生态,但老舍对北京的爱与对旗人的复杂情感,与沈从文对湘西的理想化描绘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源于生活,也许这就是长在皇城的老舍与来自湘西的沈从文题材风格迥然不同的根源。
毫无争议,最能代表沈从文的作品是《边城》。那小溪边的人家,乡间质朴的人民,热闹的节日氛围,无不让人心动。在这人心险恶的时代,《边城》流露出的纯真与美好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其中有不少沈从文理想化的成分,但这田园牧歌般的纯净不论是在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还是现在,都已成为绝唱。沈从文之后,再无文学世界里的清秀湘西。
好久未读《边城》,近日再读,有了很多新的感想。年少时只觉得作者对环境的描写如风景画一般传神、丰富,对端午节、中秋节的民间活动的叙述热闹、有趣,全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肤浅。如今又见边城,翠翠还未真正开始就已结束的悲剧爱情、失去爷爷后的痛苦与无助,使我重新意识到,在清新的田园牧歌中,忧伤也是主旋律。《边城》实际上还是悲剧色彩很浓郁的一部作品,这与沈从文本人敏感的气质极为吻合。
《边城》的篇幅很短,因此含章文库的这本书除《边城》外,还收录了沈从文其他一些中短篇。它们的文风一致,多以女性为主角,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诉说着淡淡的哀愁。我们知道,京派看不上海派过分商业化的写作,对左翼文学将政治带入文学的理念也持批判态度,但这不代表京派作家不关心民族安危。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对抗日战争时有涉及,对战争打破日常生活的平静,他是很痛心的。在《静》这一短篇中,最后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尾,是对战争委婉的控诉。沈从文一度遭遇误读,以致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向民俗学领域的研究,没有多少文学作品面世,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无论有着怎样不同的经历,似乎都有一种从小溪边走来的神韵。也许是湘江水赋予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样的特殊的风格,使得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地域印记。
很多游客慕名前往湘西凤凰古城,慕的多是沈从文这个名。忽然想起某作家有篇散文中提到,去湘西一下车,就会有好多十几岁的女孩子围上来,说:“买束花送给先生吧。”这位先生就是沈从文。从文先生若泉下有知,不知会对今天热闹非凡的湘西做何感想?当曾经的田园牧歌不再纯粹,我们只有从作品中找寻那失落的文明。
短篇小说《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写于1933年的一篇作品,这座《边城》,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随着故事的展开,《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河街上,就连妓女也为世风所感,“永远那么浑厚……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在远远的一个人身上,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这些客观生动的描写,反映了沈先生凤凰县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写抓住精彩的瞬间,给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河街”上虽有三教九流,以及“纤夫” 、“船夫” 、“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层的民众,但做为当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许是为了爱情主题,未提及阶级对立或社会矛盾。
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边城读后感初中篇三
秋天的午后,阳光柔和,万物舒爽,人也不例外。喝一口清茶,捧起一部《边城》,不禁随之胡思乱想一番。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曾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湘西的凤凰古城。”这凤凰古城大抵就是边城之所在了吧,也就是沈从文从小生长的地方。
边城的故事虽不甚长,却是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就像一部描写自然风光的小诗,使历过尘间繁杂的人们耳目一新。它又像一泓清泉,轻轻敲击我们的心灵,留下的是一片冰凉。既让我们深深为之陶醉,又担忧因为鲁莽而打扰了它的灵境。
《边城》之名,不禁使我们心动神驰。似乎那一块土地离我们甚远,但又有一种冲动,似是对它有所目的,有所企及。人世间美的地方大抵不多,所以东方人在陶渊明的时代就已经只能寄幻想于桃花源了,而西方人较幸运的则是稍晚才发出乌托邦的感叹。但沈从文却告诉我们世间美的地方不只是一个幻想,一个梦,因为还有边城。为了使我们相信,他说不仅他曾在那里生活过,并请了翠翠,老爷爷等一干人为他作证。边城确实是美的,美得让我们只看到文字,就已目迷神醉了。
边城吸引我们的不只是那一道自然风光,那一份民风民情,还有翠翠那一份等待的爱情。也许这份爱就像戈多一样永远等之不来,空劳牵挂。但我们却不言之悲壮,不言之凄美。这份爱就像流动的水,永远不死去。自然是因于翠翠的那一颗执着,坚定的心。“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了”沈大师的话似乎赋予我们无限想象的权力。不知道美妙的歌声能否唤醒心爱之人的归来,但既然翠翠有等待的勇气,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边城的一切,包括爱情也是完美的吧!
知道凤凰古城的人,不知是否都因于《边城》,但不去凤凰古城的人,似乎是永远也无法理解《边城》的。作为凡尘中人,我们确实应对月夜的凤凰古城的流光溢彩抱一份幻想,有朝一日亲身历之。
上一篇: 最新朝花夕拾100页读后感(四篇) 下一篇: 最新公司客服部工作总结(5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