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篇一
在浩繁的书卷中,捧着书香,细细嗅来,散发书香的源头是书桌上那本——《朝花夕拾》。
课本上每每出现鲁迅先生的课文,老师都会细细地讲,不厌其烦,课文边上的笔记也是密密麻麻,重重叠叠。而这些文章几乎都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十篇生活片段的文章。鲁迅先生本应幸福快乐的童年的生活,因笼罩在封建社会下,透着迂腐无奈的气息,便有了他后来“弃医从文”的经历,他用温情醒目的文字,发出他心底最深沉的诺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翻开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社会私塾束缚人的想法的不满。《藤野先生》中,鲁迅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人,穿着不拘小节,但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他从不歧视中国人,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涂改过,血管移动一点也要指出来,从这些细微的文字里,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了深深地敬仰。读后感·还有一个人,鲁迅先生也用了较多的文字,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因为封建社会的毒害,“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然而,她也有可爱体贴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到梦寐以求的书,许多年后,在鲁迅先生的回忆里,这声“长妈妈”格外珍重。
书中的余香开始弥漫,勾起我点点滴滴的回忆。《朝花夕拾》中,讲到范爱农先生时,鲁迅先生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一想到他的是老师被杀后所表现出的满不在乎,是多么的忘恩负义;再讲到衍太太,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在背后还喜欢使坏,鲁迅先生是十分不喜欢的……
我拨开云绕的书香,合上书,细细回味。鲁迅这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抗战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鲁迅先生后来只能回忆的幸福,于我现在的生活来说,是多么的平淡,我竟全然不知。曾一个周末,我突然想吃浙江那的“小熊煎饼干”,并且在奶奶面前絮叨个不停。在浙江工作的妈妈知道后,特意请了半天假为我买好寄给我,为此,不得不加班到深夜十点多。而我,在收到饼干后,只吃了一些就厌了。每每想起,心中的悔恨就会叠加,渐渐的,我长大了,在《朝花夕拾》不谙世事的书香中,懂得了孝顺奶奶和体贴父母,懂得了学习之后独立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静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捧起《朝花夕拾》,每读一遍,便会“余香绕梁,三日不绝”。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篇二
夕阳西下,一位衣着朴素的青年人走在满是鲜花芳草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煞是好看。蹲下身来,仔细采拾。不觉,衣襟拂过花儿,带着香气,随风飘起,整条小路上,便都是芬芳……由一朵朵花瓣,一缕缕香气,组成了一座花园,她的名字叫做《朝花夕拾》。
鲁迅便是那采花人。想必在采花时必定有些疏忽,不然为什么有的花瓣都遗落在了小路上呢?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为什么呢?刚初生的花儿,还沾着晶莹的露水,闻起来很香,但却多了一分幼稚,少了一分成熟。倘若能经受住时光的变迁,色香自然差了,却多了一分悠远。这样独特的香味,若酿成花酒,该是多么美妙呢!翻开书本,似乎真有一丝香气扑鼻而来。
从《狗·猫·鼠》中,我知道了鲁迅“仇猫”的原因,通过对这三种动物的描写,表现了当时中国的情况;从《二十四孝图》中,我读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所谓的“孝”,只因为郭巨的儿子被埋,挖出黄金?如果这就是“孝”,我想在现在看来,也太离谱了吧。不过是空话罢了,《二十四孝》的记载,并没有给后人做榜样,而是让后人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古代孝道的虚伪;从《无常》中,我悟出了作者对于“正人君子”的讽刺,无常才是最公正的。但是无常终究是假的,这篇文章也表明了希望世间公正起来的心愿;从《五猖会》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最童真的呼喊,呼吁封建制度不要再对可怜的孩子进行镇压,让世间多一些笑脸吧;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游遍了鲁迅的童年,看到了他的快乐,也看到了他的迷茫与痛苦;从《父亲的病》,我看见了两个只会勒索钱财的庸医,正是因为中医的腐化,让鲁迅承受了亡父之痛;从《琐记》,我看到了一个学子的求学路;从《藤野先生》,我看到了一个勤奋朴实的日本老师;从《范爱农》,我看到了鲁迅的好朋友,为国家鞠躬尽瘁。
在本书中,始终都有着一些令人启迪的道理。
原来回忆,也是一种倾诉的方法。从《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鲁迅的童年与少年,他始终穿梭在封建的教育与生活中,被迷信所左右,致力于推翻封建思想。读罢全书,我感觉自己立足于一座花园里。我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风中飘来淡淡的,悠远的清香……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篇三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文集多是回忆的故事,鲁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去叙述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我读后,活像是一位老人在回忆童年时的点滴经历,平淡却心潮澎湃,或许人老了,总是喜欢回忆,那是发生过的故事,也是作为鲁迅先生身体的一部分,他的文字针针见血,扑面而来的更多的却是浓厚的亲切。我们的童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有相同的纯真。
那个动乱的时代,难能可贵的纯真,无疑是故事最大的亮点,细细咀嚼,更能让人沉淀下来,那些过去,到底讲述了些什么?
他怀念的,是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的是与小虫子在一起的童年,大人一个不留神,钻进百草园,听蟋蟀的演奏,搬开砖头时,会遇到蜈蚣,听长妈妈讲不曾见过的故事,采摘花野果,他热爱自然,不喜欢管束,他对旧社会私塾严重的不满,他不喜欢死读书,他觉得写东西要有灵魂,他还写到关于藤野先生,对待工作是那么的认真,对中国留学生一视同仁,从不歧视,然而他在冬天却只穿旧旧的外套,那个杂乱的年代,藤野先生活的那么认真,那么君子。人的解放,这才是鲁迅写文字的重点!
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文字总是让我们一代一代的去品读,文字好似电影,把事情一步步的递进到高潮,而再次回观,总能让心灵一颤,原来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
生命就是一场远行,从最开始,到最终,一步步的走过每一个地方,而后我们开始惊讶,好像离从前的自己越来越远了,那些童真,那些单纯,似乎快要被扼杀掉了,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仍然要有所信仰,是的.!信仰是人生的必备品,大环境越来越能影响一代人,我们不要去做别人,而是做自己,有所信仰的生活,就算做一杯淡水,也要纯净。
鲁迅先生所折射出的思想让人怦然心动,他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大度的气派,他是那个年代醒的比较早的人,身边的人都在沉睡,洪水猛兽将至,他希望大家都能清醒,可那些沉睡的人,却无法唤醒他们,他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去警告那些人,该清醒了!然而那个封建的社会,更多的人是长眠不醒的,所以,文字中多少夹杂着无奈。那个年代,清醒着的人,太痛苦了。鲁迅先生对国人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他曾经发出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慨。他对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的童年本来是快乐的,可是一等到家道衰落,曾经本来与他们家交好的亲戚朋友却一一离弃,他看到了亲戚的冷漠,看到了令人心寒的人心。鲁迅用他尖刻的笔端为我们勾勒出国人的奴性。
爱恨交织中,更加让人感觉童年是多么的可贵,它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每每品读,都感觉童年中有那么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手可握太阳,脚可追清风,钓夏天最大的龙虾,堆冬天里最大的雪人。
那个曾经的少年,现在是否依旧如你这般,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上一篇: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400字(3篇) 下一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1000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300字(4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