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左右
《觉醒年代》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下面是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欢迎阅读。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1
“龙华今天的烈士墓,好多人去献花。大钊先生也在,延年烈士也在,他们默默的看着,一束一束的花放在墓碑前。大钊先生拿起了一束花,闻了闻,花很香,递给了延年;延年闻了闻,花很香,延年说:先生,他们爱我。大钊先生说:延年,因为你爱他们”。这是在《觉醒年代》中很火的一句评论。
在看《觉醒年代》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陈延年、陈乔年这两位烈士,尽管我是一名大学生,是一名文科大学生。是《觉醒年代》告诉我,他们二位,陈独秀的两位公子,在年仅二十几岁,风华正茂之时,为了理想,为了国家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是《觉醒年代》告诉我,民国没有电视剧中的风花雪月、唧唧我我。民国所有的,是列强欺压,是民贱如草,是国将不国。是《觉醒年代》告诉我,共产党的成立,不是领导人的挥斥方遒,不是民众的一呼百应,更不是军阀的退位让贤;是牺牲,是争吵,是不断的牺牲,不断地争吵,在牺牲中坚强,在争吵中成熟。
《觉醒年代》主要分前后两节,第一节是陈独秀要创立《青年杂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主要讲陈独秀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心理发展过程。
电视剧中是无数细节的刻画,鲁迅在《药》中出现、蔡元培三请陈独秀、陈独秀,李大钊的一见如故等等。在这部电视剧中,并没有像以往的电视剧一样主要展示历史大事,恰恰相反,这部电视剧是在细雨无声中,将一个人思想觉醒,一群人思想觉醒,万万人思想觉醒的过程,如一幅泼墨山水画般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部戏中有太多的细节,如乔年放生蚂蚁与后来的陈独秀先生放生青蛙,这是一种隐喻,这里告诉我们虽然陈独秀先生与乔年不合,但是他们终究一脉相承。你以为这里仅仅是一处隐喻吗,当然不止。青蛙被困在碗里,恰恰如同当年陈独秀先生在报国与妻儿的选择中进退维谷、无路可走,陈独秀先生放生青蛙,是在告诉我们,他终于可以放开心中的枷锁,大干一场。
这部戏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李大钊送陈独秀去天津,在河岸旁看到一片片的贫民区,天边的阴云似乎要将这片大地遮没,岸边上瘦弱的儿童,死去的贫民,无法诉说的食物,以及那位来给当年义和团的兄弟们放灯的老人说的那句:“这么多年来,习惯了”,是多少的屈辱,多少的苦难,多少的委屈才能让那位老人说出“习惯啦”。那种让人无法去除的压抑,那种无法忍受的屈辱,那种无法控制的愤懑。让随着李大钊先生和陈独秀先生一起痛哭。然后便是陈独秀先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坚强的,充满信念的党。这个场景给我的感受便是在无尽的屈辱和愤怒后,出现一丝曙光。试想一下,在那无尽的黑暗里,所有要求追逐光明的道路都被黑暗彻底的笼罩,在这时,一条崭新的道路被开辟。有识之士们经过研究便发现,这条道路找到光明的可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么可能不是真正有爱国志向的人安身之所呢?中国共产党怎么可能不得到广大人民的一心追随呢。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体会过屈辱,真正了解到人民的疾苦,所以陈独秀先生才会说,他创建党的目的不为什么,只是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的活着,为了能让他们拥有哪怕仅仅是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站在历史的后来者的我们知道,历史真正的正确道路,但站在黑暗下的先驱们,他们并不清楚,不清楚那一条路可以寻得光明,更不清楚他们选择的道路上到底有多少的荆棘和泥泞。
在观赏这部戏的时候,我在电脑旁常备着一卷手纸,因为你不清楚,不清楚剧中的哪一个小点会成为让你涕泪皆流的原因。鲁迅在《药》中出场,毛主席在风雨中走来,李大钊先生那句“姐,憨坨回来了”。让人的眼圈变红,让人的眼睛变得晶莹。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作吗,有人回答:我们的今天,便是《觉醒年代》的续作。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2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砥砺奋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不断前行,《觉醒年代》讲述了伟大的先烈们在最黑暗的年代里最先觉醒,同各种黑恶势力作斗争,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本剧的一开头从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讲起。很显然,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一签,国将不国。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袁世凯最终还是同意了,虽然他拒绝了最苛刻的部分条款,也在具体的执行中消极抵制,但仍然激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熊熊怒火。”对“共和”从希望到失望的落差,让所有人陷入迷茫,也让当时的中国变成一滩浑浊的死水。那一年,李大钊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陈独秀因二次革命失败在日本流亡,两人因这场声讨袁世凯的留学生聚会而相识,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点燃了漂泊异乡的年轻学生心中积压的情绪,慷慨悲愤的革命者、新青年毅然决定回国。目睹了精英革命如何走向失败的李大钊、陈独秀终于意识到,要想真正地挽救濒临危亡的中国,就必须要唤醒作为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他们是农民、工人、贩夫走卒,只有将新的革命建立在这些他们参与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将革命进行到底。
回到国内的陈独秀用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后来被他们称作“德先生”“赛先生”的“民主”与“科学”,创办了一本杂志,就是后来一枝独秀的《新青年》。之后,他又受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邀请到北大任教,并担任文科学长。以北京大学为主阵地,以《新青年》为主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先进青年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新文化,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新文化运动变革着社会的同时,一位大人物也在此时走出湘潭,来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看似平凡的职位却使这个年轻人有了接触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机会,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他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并在之后运用这一思想改变了整个中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为了救亡图存,陈独秀等人带头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放眼如今,百年后的中国,脱胎换骨,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让老百姓都吃上了热腾腾的大米饭,千万学习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如同一曲高歌,歌颂着中国的希望。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了。东方古国,泱泱中华,迈着阔步走向世界前列发出时代最强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百年前,丧权辱国的笔笔条约,因为落后,所以挨打,百年后,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因为这里是中国。
我庆幸自己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身处枪林弹雨,没有炮轰连天,没有尸横遍野,没有傀儡乱世。我脚下的土地是让我每夜能安心入眠的保障,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我就知道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保护着我。每一缕空气,每一粒米饭,每一口干净的水,都是曾经的他们所幻想而又不可及的,身负使命,为国为民,位卑未敢忘忧国。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3
最近追剧《觉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儿时的记忆村子里有了第一步黑白电视,需要花钱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还是会厚着脸皮挤到邻居家的门缝里偷看,被逮住了就会被驱赶,偶尔有了钱也会付费光明正大的去看。后来自己家也有了黑白电视,老妈说后来也有了彩电。总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后来老爸又背回来一个单缸洗衣机。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经历了不少,从一个小姑娘单枪匹马闯江湖,四处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国的怀抱,另有一番感触。儿时追剧也只是看热闹,隐隐记得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只是看热闹。现在追剧会思考,在剧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觉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确立、我们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由来,以及思想的核心,为什么是中国革命而不是中国改良,为什么我们中国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为基石,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有种要把整个中国历史系统的读一遍的计划。
剧中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校长,并邀请陈独秀到北大助力,协助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李大钊在北大组件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与陈独秀共同成功发起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建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起工人运动、五一劳动节,以及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引领中国新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大人物。他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寻找一条拯救国家的科学、民主的革新道路。
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走过来的。那些年并不关心也不懂什么经济、政治政策,唯一考虑的是赚钱买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好,也从来不懂这些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中,从土地下放,包干责任制,家里生活逐渐好起来,到沿海的改革开放,允许先有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内陆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收录的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上一篇: 班子成员优缺点和综合评价 班子成员互评意见建议 下一篇: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