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颜真卿》有感400字 颜真卿的感字(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颜真卿》有感400字 颜真卿的感字篇一
年代:唐
收录:27首
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
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
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1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 颜真卿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陆士修
3咏陶渊明
[唐] 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4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唐] 颜真卿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5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唐] 颜真卿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颜真卿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刘全白
榛芜掩前迹,苔藓余旧痕。--裴循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张荐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吴筠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强蒙
岖嶔横道周,迢递连山根。--范缙
余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王纯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魏理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颜岘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左辅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刘茂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颜浑
醉后接
罒离倒,归时驺骑喧。--杨德元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韦介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皎然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崔弘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抻。--史仲宣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羽
[annotation:
by 微软中国
on 2018-09-03t20:38:00微软中国
note: ]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权器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效园。--陆士修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裴幼清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柳淡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释尘外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颜颛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颜须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颜顼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崿
6赠裴将军
[唐] 颜真卿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7登平望桥下作
[唐] 颜真卿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8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唐] 颜真卿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
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
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
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名高清远峡,文聚斗牛津。
迹异心宁间,声同质岂均。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
9七言重联句
[唐] 颜真卿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颜真卿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颜真卿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皇甫曾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皇甫曾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李崿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李崿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陆羽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陆羽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皎然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皎然
10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唐] 颜真卿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11送耿湋拾遗联句
[唐] 颜真卿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
--颜真卿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
--耿湋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
--颜真卿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耿湋
12五言重送横飞联句
[唐] 颜真卿
春田草未齐,春水满长溪。--李崿
出饯风初暖,攀光日渐西。--颜真卿
归期江上远,别思月中迷。--皎然
13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唐] 颜真卿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
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
14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唐] 颜真卿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裴幼清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杨凭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杨凝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左辅元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陆士修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权器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陆羽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颜真卿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皎然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耿湋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乔(失姓)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陆涓
15七言醉语联句
[唐] 颜真卿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
覆车坠马皆不醒。--颜真卿
倒著接
罒离发垂领,--皎然
狂心乱语无人并。--陆羽
16赠僧皎然
[唐] 颜真卿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17五言夜宴咏灯联句
[唐] 颜真卿
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陆士修
讵惭珠乘朗,不让月轮明。--张荐
破暗光初白,浮云色转清。--颜真卿
带花疑在树,比燎欲分庭。--皎然
顾己惭微照,开帘识近汀。--袁高
18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唐] 颜真卿
喜嘉客,辟前轩。天月净,水云昏。--颜真卿
雁声苦,蟾影寒。闻裛浥,滴檀栾。--陆羽
欢宴处,江湖间。--皇甫曾
19五言玩初月重游联句
[唐] 颜真卿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谿明。--张荐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李崿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颜真卿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皎然
20五言夜集联句
[唐] 颜真卿
寒花护月色,坠叶占风音。--皎然
兹夕无尘虑,高云共片心。--颜真卿
21七言乐语联句
[唐] 颜真卿
苦河既济真僧喜,--李崿
新知满座笑相视。--颜真卿
戍客归来见妻子,--皎然
学生放假偷向市。--张荐
22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唐] 颜真卿
五杂组,绣与锦。往复还,兴又寝。不得已,病伏枕。
五杂组,甘咸醋。往复还,乌与兔。不得已,韶光度。
23五言送李侍御联句
[唐] 颜真卿
吾友驻行轮,迟迟惜上春。--颜真卿
东西出饯路,惆怅独归人。--皎然
欢会期他日。驱驰恨此身。--张荐
须知贡公望,从此愿相因。--李崿
24七言大言联句
[唐] 颜真卿
高歌阆风步瀛洲,--皎然
燂鹏爚鲲餐未休。--颜真卿
四方上下无外头,--李崿
一啜顿涸沧溟流。--张荐
25七言小言联句
[唐] 颜真卿
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
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
26七言嚵语联句
[唐] 颜真卿
拈饣追舐指不知休,--李崿
欲炙侍立涎交流。--颜真卿
过屠大嚼肯知羞,--皎然
食店门外强淹留。--张荐
27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唐] 颜真卿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
--颜真卿
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从他白眼看,终恋青山郭。
--潘述
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
--陆羽
何烦问更漏,但遣催弦索。共说长句能,皆言早归恶。
--权器
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
--皎然
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
--李崿
文场苦叨窃,钓渚甘漂泊。弱质幸见容,菲才诚重诺。
--潘述
读《颜真卿》有感400字 颜真卿的感字篇二
读《颜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涛
我虽酷爱书法,但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今日读《颜真卿》,深有感触,大为仰慕。
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便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
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颜真卿26岁中进士,后因仰慕张旭,初涉官场的他毅然辞官意欲求学于张旭,岂料未得张旭赏识。他并不甘心,于37岁时再次辞官拜访张旭,终得其口授书法要诀,从而在书法上有了飞跃。“学而优则仕”,在那样的年代,有哪个书生不以谋得一官半职为荣?而颜真卿却为了心仪的书艺两次辞官,这种为追求理想而放弃名利的行为,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他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安史之乱”期间,他义愤填膺,毅然搁笔从戎,后被推为盟主,统兵二十万,横绝燕赵,大震军威,捍卫国家尊严。谁能想到,颜真卿居然还是一位戎马倥偬的大将军,长期驰骋沙场的他,居然能将书法技艺练得如此炉火纯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盛誉,恐怕与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个视死如归的爱国者。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他在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李希烈叛变,朝廷受挑拨竟派以75岁高龄的颜真卿去劝降。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大义凛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禄诱惑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绞刑架等酷刑来威吓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声痛斥李希烈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为国捐躯,其赤胆忠心彪炳史册。
他是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晚年的书法艺术臻妙绝顶,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彻悟,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斑驳血泪,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鳞次栉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万世景仰。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二(20)班
点评:
人的阅读,与其兴趣爱好有关。小作者爱好书法,当然就特别关注书法名家了。《颜真卿》这部传记,对于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没有阅读过的。这篇读后感先写自己阅读《颜真卿》后的大体感受——“深有感触,大为仰慕”,“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主体部分各个段落均运用“总分”的结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颜真卿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让读者对颜真卿也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文章结尾一段总结上文,点明景仰之情。
指导教师:周礼华
读《颜真卿》有感400字 颜真卿的感字篇三
看完剩余的几行字,我静静地合上书,沉默在一片伤感之中。
重来没有一位伟人能让我如此回味。“精忠报国,守死善道。”颜真卿,你用自己满腔忠义的情怀来度过这个让你不满的人世。可能你只想在世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你的忠义是随感而起;你的书法是遂挥笔而就。你是如此善良、老实,又总是那么坚定、执着。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你是大唐时期伟大的书法家。不错,我还知道你是一位忠孝节义的四朝元老,还认为你是一位爱国人士。从安史之乱开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你颜真卿驻守的平原郡没有落入贼手,在无数次抵抗中,你失去了多少亲人与朋友,司马和琳,女婿李平,无数的伤痛在你的心中徘徊,但是你一直忠心大唐,誓死与敌军抗衡,这正是你留给我们后人精忠报国的力量。
打了一个寒颤,我仿佛又看到刀光血影。我突然明白一个人只要有追求,有抵御困难与险境的决心,就能减少心中的恐惧,驶向胜利之门。
虽然你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仕途的路上总是那么得坎坷,多少奸臣不断阻饶你,你却在危险中变得更加正义凛然。你为了百姓,制法了杨昌,迁怒了杨国忠。你字号清臣,一心想做一位清廉的大唐臣子,一个正正当当的君子。你做到了,做得那么正气凛然。我为你的气概而感到敬佩。
命运老是如此得悲惨,你堂堂大唐四大元老,却被派入“虎穴”,去说服乱臣李希烈。你本想辞官归隐田居,安居乐业,又因为**重回官场,当李希烈以剑相逼,让你打消说服的念头,面对死亡你不动声色,取过宝剑,用自己满腔愤怒的血在衣襟上写下一个鲜艳耀眼的“忠”字,我相信你一身正气是不会受生死的诱惑。
你忠心报国,一生受到的除了亲人的生死离别,朋友的战死沙场,还有每天的忧国忧民。你在大唐兴旺时出生,在大唐战乱中离开人世,你含泪仰望走过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每一步都散发着忠义的气概。
我对你而感到敬佩,你那忠精赫赫雷声般的报国之声不断在我耳边响起。
读《颜真卿》有感400字 颜真卿的感字篇四
读《颜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涛
我虽酷爱书法,但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今日读《颜真卿》,深有感触,大为仰慕,读《颜真卿》有感。
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便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
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颜真卿26岁中进士,后因仰慕张旭,初涉官场的他毅然辞官意欲求学于张旭,岂料未得张旭赏识。他并不甘心,于37岁时再次辞官拜访张旭,终得其口授书法要诀,从而在书法上有了飞跃。“学而优则仕”,在那样的年代,有哪个书生不以谋得一官半职为荣?而颜真卿却为了心仪的书艺两次辞官,这种为追求理想而放弃名利的行为,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他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安史之乱”期间,他义愤填膺,毅然搁笔从戎,后被推为盟主,统兵二十万,横绝燕赵,大震军威,捍卫国家尊严。谁能想到,颜真卿居然还是一位戎马倥偬的大将军,长期驰骋沙场的他,居然能将书法技艺练得如此炉火纯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盛誉,恐怕与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个视死如归的爱国者。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他在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李希烈叛变,朝廷受挑拨竟派以75岁高龄的颜真卿去劝降。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大义凛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禄诱惑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绞刑架等酷刑来威吓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声痛斥李希烈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为国捐躯,其赤胆忠心彪炳史册。
他是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晚年的书法艺术臻妙绝顶,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彻悟,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斑驳血泪,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鳞次栉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读后感《读《颜真卿》有感》。
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万世景仰。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二(20)班
点评:
人的阅读,与其兴趣爱好有关。小作者爱好书法,当然就特别关注书法名家了。《颜真卿》这部传记,对于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没有阅读过的。这篇读后感先写自己阅读《颜真卿》后的大体感受——“深有感触,大为仰慕”,“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主体部分各个段落均运用“总分”的结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颜真卿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让读者对颜真卿也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文章结尾一段总结上文,点明景仰之情。
指导教师:周礼华
《读《颜真卿》有感》
上一篇: 读《颜真卿》有感400字(4篇) 下一篇: 最新小组交流记录表 小学小组培训记录表(3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