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当前位置:查字典 >> 范文 >>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按专题分类(五篇)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按专题分类(五篇)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按专题分类篇三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念与四个方面。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区分的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④文明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田园城市”理论: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②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现代城市设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

4、我国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5、唐长安与以往都城比较具有的三个特点:①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②“官民不相参”③规模尺度超前

6、欧斯曼巴黎改建:欧斯曼对巴黎施行了一次大规模改建:再次拆除城墙,建造新的环城路,在旧城区里开出许多宽阔笔直的大道,建造了新的林荫道、公园、广场、住宅区,督造了巴黎歌剧院。改建后的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美丽的城市。

7、我国城市用地按十大类的名称与代码。居住用地(r):分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工业用地(m):分一二三类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c)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化用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8、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28㎡,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人。

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

9、城市用地的四个属性: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③经济属性④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评定三类用地的区分:①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②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③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11、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重点安排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②城市边缘的工业③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从数量上去分析,说明其潜在优势。

13、性别比的理解与计算: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15、居住区用地分四类: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④绿地。

16、第一批示范小区:天津川府新城村、17、居住区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①成组成团②成街成坊③整体式的组合方式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组成的四部分:①公共绿地②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附属绿地③宅旁和庭院绿地④街道绿化

19、居住区公共绿地组成:

①居住区公园②居住小区游园③小块公共绿地 20、建设新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25%

21、组团路两侧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不宜小于8m。

22、沿街建筑物长度、消防车通道的规范要求: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23、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24、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150-250米。

25、人口净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26、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27、广场按功能分:

市民、市场、建筑、纪念性、生活、交通广场。28、60年代到70年代步行街三种类型:①全步行林荫商业街②限制车行的步行林荫商业街③准步行林荫商业街。

29、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①利用原有基础②中心位置地段的选择③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④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3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提出①城市规划主要解决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②城市规划要注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③城市规划解决的对象是三维空间。

31、马丘比丘宪章的思想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①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②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④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控制点坐标和标高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2、广场的空间组织: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观赏的要求。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织要求。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动观时,空间层次交替变化。有时要使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使静观视线转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33、居住区中中小学布置的考虑因素:①中小学的服务半径: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中学为1000米左右。②学生上学路线: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车多人杂的地段。③布置位置: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噪声干扰;但同时也应注意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④学校建筑的层数

34、美国郊区化的特点:按照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以1920年为界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

41、居住区交通组织:“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42、二战以来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城市商业街区的步行化有很大发展,不仅改建城市原有商业街,而且在城市外围新建了购物中心。布局形态上,从人车混行的传统商业大街发展到将汽车交通分开的步行商业街和林荫步行商业区。从单一的地面层商店发展到地

上、地下空间综合的商业建筑群体,发展了步行天桥连通商业大楼和地下商业系统。解决了宽阔商业大道上行人穿街和繁忙汽车交通互相干扰的矛盾。

35、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要认真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②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③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④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36、居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规模,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住宅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40、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狭义概念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界定。

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区: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地域范围。

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用地,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

绿地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

居住区容积率:指建筑总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的比。

居住小区: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绘制居住区规划结构 从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布置手法、道路交通组织两个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绘制居住区规划结构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④从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布置手法、道路交通组织两个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自由式布置行列式布置周边式布置混合布置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按专题分类篇四

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境质量、提供好的社区环境与设施支持。

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关键词: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1 1)

沿街现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 置时,如交通髢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采用住宅底层商店的形式时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骨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小广场,以作人流集散的缓冲。

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饭店、影剧院等,必须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 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圾好用绿 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并减少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

为了充分保证居民的安全和创造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居住区中心,宜采用步行街的形式。

(2 2)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也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体 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地组织人流和 货流的线路。

(3 3)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以上三种布置方式各有特点,沿街带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改变城市面貌容易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采用沿街住宅底层商店的方式比较节约用地,但在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如成片集中的布置方式 有利。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的形式对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可能不如沿街带形布置效果大,且用地也可能多一些,但由于在独立地段建造,因此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且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便,在大城市交通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则

有可能吸取前二种方式的优点。在具体进行规划设计时究竟采用何种布置形式,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 件、建设规模,特别是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 4

居住区中心除了考虑平面的规划布置外,还应考虑空间的规划布局。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益以及更紧凑合理地组织交通,居住区中心可分层立体布置 63 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

城市土地兼容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不同的使用性质在同一地块上共处的可能性,反映了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其二是指在同一地块中多种用地性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置换的可能性,反映了该地块的周围环境对其的约束关系。

意义:城市用地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城市,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以及便于规划之后表的定量与统计。土地兼容性控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

邻里单元 组成原则 1.规模: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2.边界: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提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4.机构位置: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位界限吻合。5.当地商店: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6.内部道路系统: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应用 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图解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按专题分类篇五

二、总体规划

1.城镇体系规划

(1)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25分)94年(2)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12分)95年

(3)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18分)00年

(4)

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10分)04年(5)我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重点问题。(9分)06年

(6)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心城区规划之间的关系。(9分)07年

2.总体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12分)95年(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97年(3)城市远景规划。97年

(4)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10分)98年(5)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5分)00年(6)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15分)02年

(7)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15分)02年(8)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10分)03年

(9)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10分)03年(10)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10分)04年

(1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10分)05年(12)城市总规阶段为什么要进行用地适应性评定?(9分)06年

(13)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20分)03年

(14)近期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9分)06年(15)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中 “禁建区”应当主要包括那些内容?(9分)07年(16)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9分)07年(17)在城市总体布局时,风玫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9分)07年 3.总体规划实例分析

(1)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30分)94年(2)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附简图。(25分)94年

(3)论述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模式。作一简图示意以有机疏解为目标的分区组团布局模式。(20分)98年

三、居住区规划

1.规划指标

(1)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12分)95年(2)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97年

(3)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7分)00年(4)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10分)03年

(5)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10分)05年(6)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10分)05年 2.规划设计原则

(1)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96年

(2)试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较以前有哪些变化,宜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20分)98年

答:

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土地与房产的市场化、社会分化——居住区分区异化

2)概念变化的体现,居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景观与交通、老龄化、需求标准结构、日益闲暇化、公建配套标准)

3)居住区设计设计原则上的调整、项目设置上的弹性、公益与赢利性、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配建标准上的灵活、项目资金筹措上多渠道化,信息智能化的远期需求。(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笔者的个人分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10分)99年

(4)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10分)04年(5)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10分)04年

(6)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20分)04年(7)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20分)05年(8)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为什么要分级设置?(10分)06年(9)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点。(10分)06年(10)围合空间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作用。(10分)06年

(11)划分居住区各类用地界线的一般规定是什么?(10分)07年(12)简述住宅区中机动车停车的各类布局方式及其特点。(10分)07年(1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0分)07年

(14)分析居住区规划中“均好性”要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0分)07年 3.规划实例分析

(1)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附规划总平面图)96年

(2)试举一你熟悉的住宅区,分析规划存在的问题,要求画出分析图。(20分)06年

四、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1)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96年

(2)论述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的主要概念及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意义。(20分)98年

(3)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5分)00年

(4)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10分)01年(5)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10分)02年(6)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10分)02年(7)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10分)03年

(8)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10分)04年(9)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10分)05年

(10)芒福德说“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对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进行区域条件分析。(9分)06年

(11)简述区域空间发展的点轴开发模式的主要思路。(9分)07年

五、城市设计

(1)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12分)95年(2)城市设计的作用。(10分)99年

(3)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20分)01年

(4)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15分)02年

(5)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20分)03年

(6)体育中心的布局考虑哪些因素。(9分)06年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96年(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97年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10分)98年

(4)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10分)99年

(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10分)01年

七、城市经济与土地开发控制

(1)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96年(2)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10分)99年(3)(4)(5)(6)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5分)00年 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10分)01年 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10分)02年

以图示方式的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10分)03年

(7)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20分)03年(8)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10分)04年

(9)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20分)04年(10)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10分)05年(11)城市规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20分)05年

八、城市规划编制与体系

(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96年(2)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97年

(3)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97年

(4)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10分)02年

(5)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20分)04年

九、城市规划思想史

(1)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18分)00年(3)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10分)05年

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6)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10分)99年(7)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10分)01年(8)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10分)02年(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10分)03年(10)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10分)04年(11)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10分)05年

十一、中国城建史

1、《周礼.考工记》

(1)《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10分)01年(2)《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10分)02年(3)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10分)04年

(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 的这一观点的看法。(10分)05年

2、其他

(4)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10分)99年

(5)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5分)00年(6)隋唐长安规划要点。(10分)03年(7)城与廓的概念。(10分)03年(8)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9分)06年(9)简述北宋东京的改建规划和布局特征。(9分)07年

十二、外国城建史

(1)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0分)99年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10分)01年

(3)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10分)03年(4)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10分)04年

(5)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10分)05年

(6)巴西利亚的规划要点及简图。(9分)06年

(7)简述欧洲中世纪“如画城镇”(picturesque town)的具体表现。可结合实例分析。(9分)07年

十三、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 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20分)05年(2)建设城市外环路是不是有助于控制城市的蔓延?(20分)06年

(3)分析大城市总体布局中采用环形放射状布局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20分)07年

十四、热点问题

(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20分)01年(2)我国城镇化的重点问题及对策。(20分)06年(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城市规划的思考要点。(20分)07年

上一篇: 2023年高中作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三篇) 下一篇: 2023年公司先进班组材料(三篇)

分类导航

最新范文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