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精选3篇)
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我在学习党史中不断汲取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指引我在“学”与“思”中不断前行,在重温红色经典中笃定前行。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1
习总书记不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史学习在青年党员干部之间蔚然成风。在党史学习中,“红色的温度”温暖着我们的内心,坚定了我们前行的信念。
“红色的温度”是在党史学习中感思革命先驱信念如炬满腔热血的温度。在李大钊纪念馆里,一座巨大的绞刑架散发着暗沉的光,这是李大钊先生慷慨赴死的地方。面对敌人在绞刑架前的威逼利诱,李大钊先生从未动摇过他的信念。献礼影片《革命者》里,李大钊先生在从容就义之前说:“帮我看一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百余年后的今天,大钊路通向富强街,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还有一曼街、靖宇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革命已经胜利,先烈们用炽热鲜血披荆斩棘开辟出的道路,通向的是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在短视频《百年风华》中,先烈们经由AI修复露出的欣慰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关山初度路犹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走很远的路,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应不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先辈们信念的力量,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红色的温度”是在党史学习中感悟英雄模范不畏困难挥汗如雨的温度。坐落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广场前的花岗岩雕像目光坚毅望向前方,“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洪亮的声音似乎穿越了时空,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没有吊车拖拉机,王进喜就带领全队工人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卸下运到55井井场;在指挥工人放井架时被井杆砸伤腿,为了工作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在钻井突然发生井喷的危急关头,他不顾腿伤带头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国家的需要让开采石油成为王进喜的责任和使命,也让他成为了不倒的“铁人”。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基层应当不断从这“铁人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工作中肯埋头肯吃苦,将个人力量融入到基层建设中来。
“红色的温度”是在党史学习中感受党与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温度。悠悠百年,党民同心。习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正是因为党与人民心连心,才会有“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才能够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渡江战役中的“百万雄师”,正是凭借着这种党民同心的力量,我们战洪水、抗地震、控新冠……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被国外认为是不可战胜的挑战。如今,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当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如此才能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2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离退休党员干部围绕“红心润初心”的主题,把准红色主旋律,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增温增效。
创新活动形式,学习教育人人行动。坚持“学中干、干中学”的目标,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中走在先、作表率。选聘熟悉党史、理论功底厚、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干部组建宣讲组,深入19个离退休党支部上专题党史课,参与党员500多人次;扎实推进凤山县首届“凤岭秋实”活动,用好“金秋家园”活动阵地,开展大讲堂2场次,参加党员650多人次,教育激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注重加快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组织老科协党员干部建立油茶品比试验基地,完成油茶矮密早丰基地管护,持续加大对凤山大石山区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的调查研究,引导老党员专家弘扬革命精神,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余热。
用足红色资源,红色旋律声声入耳。深入挖掘县域红色革命资源,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编写《凤山革命老区发展史》、主动修缮保护凤山第一个苏维埃纪念馆、八龙革命遗址、红军岩等红色革命遗址,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教材、有基地。注重党史党课教育,邀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邓成同志上专题党课,并通过“党建云”平台进行直播,全县3000多党员干部“线上+线下”同频听课,掀起学习热潮。聚焦百年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重要指示精神,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党员心声大家谈”活动,征集党员心声和歌颂文稿120多篇。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文艺队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红色文艺演出5场次,唱颂党的光辉历程,推动红色旋律走进基层。
聚焦建党百年,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结合“红色传奇进校园”,扎实推进党史教育“五个100”主题活动,组建离退休党员干部宣讲团,先后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6场次,受教育师生7800多人次。组织各级关工委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文艺进校园活动13场次,通过红色文艺汇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接受党史国史的教育中汲取智慧养分,增强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注重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与关心关爱相结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青春健康讲座和师资培训4期,受教育学生2000多人、家长180多人;深入基层慰问留守儿童困难家庭50户,开展“老少牵手、情暖童心”活动3场次,主动关心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3
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而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有效发挥革命资源效能,打通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要从挖掘、保护、宣传三个环节入手。
深入挖掘,再现历史“原味”。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要组建红色资源挖掘工作组,从挖掘红色人物、革命典范的光辉事迹入手,通过翻阅党史资料、革命先辈回忆、历史遗迹勘察和探访域内知情人士,深入挖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时期的革命先辈事迹,形成英雄革命人物简介资料,以访谈、札记等形式记录相关事迹,打造系列人物影片,扩大影响力。如在2019年,对红色资源挖掘的最好例证——“时代楷模”张富清解放战争时期的先进事迹,让“战斗英雄”为党奉献一生的故事家喻户晓,感染了无数华夏儿女。同时,要将口述历史与史料实证、红色人物与红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真实的革命史料为支撑,以点带面,丰富形式,不断扩大红色资源体系和体量。
全力保护,永葆历史“真味”。红色资源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逆转等特性,极易遭到破坏,做好保护工作是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对一些革命老区而言,要做好实体旧址保护,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状的基本原则,加大对红色遗址的统筹谋划布局、修复改造力度,如对古田会议旧址遗址群的修缮保护,让更多的红色建筑、文物等得以活化利用。要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纳入各地“十四五”、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规划和实践,实现相融互促。要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保护,打造网上红色展馆、红色在线频道,通过红色资源云端保存,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红色资源永不“失联”。要创新“边开发、边保护”模式,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径,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创旅游和教育培训中,推动发展与保护两促进、两不误。
充分宣传,突出历史“鲜味”。红色资源既要被挖掘好、保护好,更应被充分利用好、宣扬好,无论是源于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还是始于陕西延安的“延安精神”,只有重视红色资源的延伸和宣传,让红色历史的核心精神即时走进人的心里、渗透进人的思想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浇灌理想之树、开出信仰之花。要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红色资源“知名度”,统筹使用各类媒体资源拓宽红色资源宣传渠道,依托公众号、官网等开设红色文化资源专栏、专题,并于校园、工厂、农村、机关、社区、楼宇等处亮出红色标语、突出红色字眼,确保红色文化随处可见、融入生活。要增强宣传感召力,线下,以本土方言、群众语言为载体,编排创作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话剧等节目,并将红色文艺作品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基层人民的心坎上;
线上,通过拍摄有形有情、有声有色的微视频、微电影等投放至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方式,助推“古老”的红色文化焕发出“青春活力”。
正确使用红色资源,在保护中挖掘、挖掘中传承、传承中发扬,让记忆中的“红色”沧桑不改、历久弥新,成为我们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最持久的优势。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精选3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查字典范文网持续为您提供优质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
【2021在党史学习中触及“红色的温度”心得体会(精选3篇)】相关推荐文章:
上一篇: 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2021年最新3篇 下一篇: 2021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范文5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