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龙潭公园导游词(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一
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1]
龙潭山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 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 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 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 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 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 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 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 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官员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龙潭美称在龙潭山上有龙潭山公园和高句丽时期的古城龙潭山城,龙潭山城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著名风景区。龙潭山就是因龙潭山城和城中龙潭的传说而得名的。
关于龙潭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龙潭山周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渔猎耕织,安居乐业。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从天上降下一条孽龙,落到山间水池中。从此,老百姓称水池为龙潭,山也被叫做龙潭山了。这条孽龙经常呼风唤雨,发大水祸害山下的老百姓。有一年孽龙又发大水,淹没了山下的庄稼和房屋,老百姓四处逃命。一个叫林小妹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其父林翁拼命追赶,好不容易游到女儿身边。正要救起女儿,忽然一只受伤的燕子掉在林翁面前,林翁先救了燕子,再看女儿却不见了踪影。林翁及老伴失去独生女儿,痛不欲生。这时被救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她安慰了老两口一番,并认林翁夫妇为父母。因燕子生长在龙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龙潭燕。为除孽龙报达林翁夫妇救命之恩,龙潭燕决意飞往南海仙山求师学艺。三年之后龙潭燕功成归来,率领众燕子打败了孽龙,从此龙潭山下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2]
龙潭山公园景色公园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优势开展了端午踏青游园会、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滑翔、滑雪、庙会等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江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龙潭山现已开发出春花、夏荫、秋叶、冬雪四大自然景观。
龙潭古池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称“水牢”,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龙潭山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当属“龙潭”,龙潭位于山的西北最底洼处,有板石砌成阶路送出你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 龙潭东西长 47米,南北宽22米,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龙潭山上植被丰盛茂密,整座山有各种树木 140万株,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就有百余株。每年一到秋天,那原来绿色的山,转眼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了。你看那红的感烈,黄的富有,紫的凝重,绿的深沉,红绿参差,黄紫斑驳,远远望去像一幅重彩油画高悬于天地之间。公园里的林木、牌楼、水榭、亭台都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徜徉其间,脚下踏着厚厚的落叶,阳光从林隙间泻下来,一束又一束组成光帘,真是一幅绝妙景色。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二
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悦悦。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龙潭山游览,请您随身带好贵重物品,注意安全。
游客们,我先介绍一下吉林远近闻名的龙潭山。
龙潭山公园是是中国著名城市森林公园,它位于吉林省东北地区,松花江东岸,占地234公顷,始建于1957年。因山上有古池“龙潭”而得名,现在尚存1500多年前修建的高勾丽古城遗迹。一会儿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看到更详细的介绍。
看!我们已经位于龙潭山了。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虎形西东走向。西路峰峦陡峭,拔地而起;东路绵延远去,没于群之中。龙潭山被近百种,一百二十余万株乔、灌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古木有一百三十余株,不愧是森林公园。
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潭山中的龙潭,亦称水牢。
在龙潭山高勾丽城西北角最低处,是古人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池。因为,传说有一条孽龙被所在潭中,铁链系与潭边一棵大树上,传说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故称“龙潭”。龙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形。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潭水主要以山上的雨水和积雪聚集而成,又因泉下有泉眼,故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固。每当浩月当空,倒影荡漾湖心,吉林八景“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距离250米处,是一圆形石砌深坑,称其“旱牢”,其实是高勾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好了,我们这次“龙潭山一日游”就到次结束了,请大家玩好,欢迎大家常来游玩,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的,谢谢!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三
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早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
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1]
龙潭山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 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 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 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 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 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 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 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 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官员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龙潭美称在龙潭山上有龙潭山公园和高句丽时期的古城龙潭山城,龙潭山城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著名风景区。龙潭山就是因龙潭山城和城中龙潭的传说而得名的。
关于龙潭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龙潭山周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渔猎耕织,安居乐业。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从天上降下一条孽龙,落到山间水池中。从此,老百姓称水池为龙潭,山也被叫做龙潭山了。这条孽龙经常呼风唤雨,发大水祸害山下的老百姓。有一年孽龙又发大水,淹没了山下的庄稼和房屋,老百姓四处逃命。一个叫林小妹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其父林翁拼命追赶,好不容易游到女儿身边。正要救起女儿,忽然一只受伤的燕子掉在林翁面前,林翁先救了燕子,再看女儿却不见了踪影。林翁及老伴失去独生女儿,痛不欲生。这时被救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她安慰了老两口一番,并认林翁夫妇为父母。因燕子生长在龙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龙潭燕。为除孽龙报达林翁夫妇救命之恩,龙潭燕决意飞往南海仙山求师学艺。三年之后龙潭燕功成归来,率领众燕子打败了孽龙,从此龙潭山下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2]
龙潭山公园景色公园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优势开展了端午踏青游园会、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滑翔、滑雪、庙会等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江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龙潭山现已开发出春花、夏荫、秋叶、冬雪四大自然景观。
龙潭古池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称“水牢”,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龙潭山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当属“龙潭”,龙潭位于山的西北最底洼处,有板石砌成阶路送出你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 龙潭东西长 47米,南北宽22米,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龙潭山上植被丰盛茂密,整座山有各种树木 140万株,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就有百余株。每年一到秋天,那原来绿色的山,转眼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了。你看那红的感烈,黄的富有,紫的凝重,绿的深沉,红绿参差,黄紫斑驳,远远望去像一幅重彩油画高悬于天地之间。公园里的林木、牌楼、水榭、亭台都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徜徉其间,脚下踏着厚厚的落叶,阳光从林隙间泻下来,一束又一束组成光帘,真是一幅绝妙景色。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四
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悦悦。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龙潭山游览,请您随身带好贵重物品,注意安全。
游客们,我先介绍一下吉林远近闻名的龙潭山。
龙潭山公园是是中国著名城市森林公园,它位于吉林省东北地区,松花江东岸,占地234公顷,始建于1957年。因山上有古池“龙潭”而得名,现在尚存1500多年前修建的高勾丽古城遗迹。一会儿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看到更详细的介绍。
看!我们已经位于龙潭山了。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虎形西东走向。西路峰峦陡峭,拔地而起;东路绵延远去,没于群之中。龙潭山被近百种,一百二十余万株乔、灌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古木有一百三十余株,不愧是森林公园。
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潭山中的龙潭,亦称水牢。
在龙潭山高勾丽城西北角最低处,是古人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池。因为,传说有一条孽龙被所在潭中,铁链系与潭边一棵大树上,传说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故称“龙潭”。龙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形。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潭水主要以山上的雨水和积雪聚集而成,又因泉下有泉眼,故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固。每当浩月当空,倒影荡漾湖心,吉林八景“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距离250米处,是一圆形石砌深坑,称其“旱牢”,其实是高勾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好了,我们这次“龙潭山一日游”就到次结束了,请大家玩好,欢迎大家常来游玩,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的,谢谢!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五
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悦悦。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龙潭山游览,请您随身带好贵重物品,注意安全。
游客们,我先介绍一下吉林远近闻名的龙潭山。
龙潭山公园是是中国著名城市森林公园,它位于吉林省东北地区,松花江东岸,占地234公顷,始建于1957年。因山上有古池"龙潭"而得名,现在尚存1500多年前修建的高勾丽古城遗迹。一会儿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看到更详细的介绍。
看!我们已经位于龙潭山了。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虎形西东走向。西路峰峦陡峭,拔地而起;东路绵延远去,没于群之中。龙潭山被近百种,一百二十余万株乔、灌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古木有一百三十余株,不愧是森林公园。
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潭山中的龙潭,亦称水牢。
在龙潭山高勾丽城西北角最低处,是古人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池。因为,传说有一条孽龙被所在潭中,铁链系与潭边一棵大树上,传说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故称"龙潭"。龙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形。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潭水主要以山上的雨水和积雪聚集而成,又因泉下有泉眼,故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固。每当浩月当空,倒影荡漾湖心,吉林八景"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距离250米处,是一圆形石砌深坑,称其"旱牢",其实是高勾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好了,我们这次"龙潭山一日游"就到次结束了,请大家玩好,欢迎大家常来游玩,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的,谢谢!
五龙潭公园导游词篇六
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早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
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1]
龙潭山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 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 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 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 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 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 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 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 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官员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龙潭美称在龙潭山上有龙潭山公园和高句丽时期的古城龙潭山城,龙潭山城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著名风景区。龙潭山就是因龙潭山城和城中龙潭的传说而得名的。
关于龙潭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龙潭山周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渔猎耕织,安居乐业。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从天上降下一条孽龙,落到山间水池中。从此,老百姓称水池为龙潭,山也被叫做龙潭山了。这条孽龙经常呼风唤雨,发大水祸害山下的老百姓。有一年孽龙又发大水,淹没了山下的庄稼和房屋,老百姓四处逃命。一个叫林小妹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其父林翁拼命追赶,好不容易游到女儿身边。正要救起女儿,忽然一只受伤的燕子掉在林翁面前,林翁先救了燕子,再看女儿却不见了踪影。林翁及老伴失去独生女儿,痛不欲生。这时被救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她安慰了老两口一番,并认林翁夫妇为父母。因燕子生长在龙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龙潭燕。为除孽龙报达林翁夫妇救命之恩,龙潭燕决意飞往南海仙山求师学艺。三年之后龙潭燕功成归来,率领众燕子打败了孽龙,从此龙潭山下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2]
龙潭山公园景色公园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优势开展了端午踏青游园会、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滑翔、滑雪、庙会等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江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龙潭山现已开发出春花、夏荫、秋叶、冬雪四大自然景观。
龙潭古池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称“水牢”,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龙潭山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当属“龙潭”,龙潭位于山的西北最底洼处,有板石砌成阶路送出你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 龙潭东西长 47米,南北宽22米,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龙潭山上植被丰盛茂密,整座山有各种树木 140万株,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就有百余株。每年一到秋天,那原来绿色的山,转眼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了。你看那红的感烈,黄的富有,紫的凝重,绿的深沉,红绿参差,黄紫斑驳,远远望去像一幅重彩油画高悬于天地之间。公园里的林木、牌楼、水榭、亭台都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徜徉其间,脚下踏着厚厚的落叶,阳光从林隙间泻下来,一束又一束组成光帘,真是一幅绝妙景色。
上一篇: 2022年吉林省红色景区导游词(十篇) 下一篇: 云台山导游词沿途讲解(7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