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
初秋稻花芬芳,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稻穗厚重金黄,特别令人欣慰,农民一年的努力又有了回报。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大家参考。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1
丰收节里庆丰收,我们要礼赞丰收,从欢庆丰收的喜悦感中致敬并汲取精神力量,在基层天地发挥聪明才智、凝聚强大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伟大事业,续写崭新篇章。
礼赞丰收,汲取“创造精神”。闻得着、感受得到的丰收气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无不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勤劳的双手,创造性的劳动收获了累累硕果。坐享其成等不来幸福,努力创造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笃定的人生。于敏院士隐姓埋名几十年,创造出一项项科研成果;交大“西迁人”以“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开创精神,将西安交大建设为科技高地;航天工作者努力钻研、精益求精,开创了航天史从“0到1”的奇迹。创造汇聚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丰收节中汲取创造精神,不断为基层事业的推进创造价值,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创造精神书写崭新辉煌。
礼赞丰收,汲取“实干精神”。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鼓舞人心,我们当凝聚一鼓作气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攻坚克难、矢志不移,发扬实干精神。从党建的引领到资金的扶持,从政策的出台到人才的下沉,从技术的支持到项目的发展,党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是广大群众迎来丰收、迈步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引领和支撑,党员干部的实干苦拼是与群众共创丰收的鲜明底色。无论是在天山南北的广阔雪域,还是南方的艳阳里,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奋战一线,为人民群众的“丰收”积极贡献着力量,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懈努力。要从丰收节中汲取实干精神,以实干追逐梦想,撸起袖子加油干,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礼赞丰收,汲取“奋斗精神”。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田地上,圆滚滚的果实、沉甸甸的稻穗,人民群众的笑脸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神采,淋漓的汗水浇灌出生活的幸福之花,广阔的田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欢歌笑语是奏响在华夏大地上的美好乐章。伟大的成就、眼前的幸福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写就的篇章,千年“小康梦”是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中实现的。继往开来更前行,未来的挑战和奉献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党员干部要从丰收节中汲取奋斗精神,必须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绝不松劲懈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奋斗之美、时代之美。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2
风吹稻花香两岸,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说起丰收,总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位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稻、让千万人远离饥饿的老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袁隆平院士不仅有着禾下乘凉梦,并将一梦逐一生。在这个金色的日子,我们缅怀袁老,致敬袁老,更应从他崇高风范中汲取力量,继承宝贵精神遗产,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星辰大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懈耕耘,把青春“小我”融入国之“大我”,当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农者天下本,惟愿五谷丰,永葆“心有大我实干报国”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一种深层次、持久性的情感,虽不同时代内容不同,不论如何变迁,都是立德之源、兴业之本。为打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袁隆平院士数十年间在“试验田”或“试验田的路上”奔波,倾其一生只为“稻粱谋”。700公斤、1200公斤、1600公斤……杂交稻亩产量在不断刷新,他用“实干”唱响爱国最强音。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他的“东方魔稻”遍布中华大地;全球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功成名就的背后是血汗,是奉献,是无数“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铮铮誓言,是用实干绘就的国之底色。当榜样的力量变得具体而有形时,便重若千钧。新时代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要把理想融入实践,以实干砥砺爱国“真本领”,以滚石上山的冲劲和抓铁有痕的魄力在求真务实中成就报国之志。
心怀田中梦,禾下好乘凉,砥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新定力。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研究杂交稻的几十个春秋里,他历经失败无数,甚至文革时期几乎断送全部科研成果。“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袁隆平院士执着地坚信世界上必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他初心不改终将“冷板凳”坐热,直至耄耋之年依旧享受着“下田的快乐”。“杂交水稻成功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袁老独辟蹊径,大海捞针般从14万株稻穗中找出6株雄性不育株母本,推翻传统的“无性杂交”学说,提出水稻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为杂交稻研究打开突破口。可见,坐冷板凳不仅要耐得住清苦,更要勇闯“无人区”“空白地”,以饱满的热情和向上的心态培育创新之花。新时代党员需遵守“欲速则不达”的真理,要等得起、坐得住、沉下心,不论是俯首案头、躬耕田间或是扎根大漠,都需在干事创业中锐意进取、踏浪前行,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创新路。
不因名利苦,但得稻花香,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淡泊之心。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袁隆平院士让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他心无旁骛躬耕田间,不断实现高产、更高产乃至双季稻亩产1600公斤的“超高产”。淡泊名利、不为物累,方能无私无畏。他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送给全国研究单位协作攻关;将世界粮食奖12.5万美元奖金悉数捐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奖励基金;他甘为人梯,为祖国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人才梯队,倾其一生尽一己所能让国家粮仓更加牢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要多一些淡泊之心,少一点浮躁之气,摆脱名利羁绊、远离尘世喧嚣,方能以专注专业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和默默无闻的耕耘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融入事业,在不懈坚守、拼搏与开拓中驰骋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抬头望,“袁隆平星”闪耀依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请大家多多关注“查字典范文网”。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000字】相关推荐文章:
上一篇: 三好学生主要事迹怎么写 三好学生主要事迹简介 下一篇: 优秀少先队员主要事迹简介300字六年级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