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当前位置:查字典 >> 范文 >> 最新食品安全论文字 食品安全论文字优秀(五篇)

最新食品安全论文字 食品安全论文字优秀(五篇)

食品安全论文字 食品安全论文字篇三

营养与安全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v摘要: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对我们来说实在的太重要了,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食物,已不是以前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了,各种多样化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习惯

平衡

安全

美丽

正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饮食。而饮食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上去的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命的继续。营养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唯一物质。但是,从饮食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同时,饮食的习惯也是一门学问。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我们都知道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who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

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所以健康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机体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情绪决定。而机体上的健康则主要决定于物质摄入是否满足机体需求。机体健康首先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因为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没有这些营养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更没有健康一说。所以,我们必须先满足物质上的输入需求,才能再去谈健康。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体有哪些呢?

蛋白质: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糖类: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

脂类: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在人体内的脂肪也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

维生素:主要是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

无机盐: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

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水: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各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营养物质适量摄入。若摄入不足,那么机体就只能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功能,而另一部分功能会变弱甚至是缺失。这就和一个工厂的某些车间原料供应充足,能正常生产,而其他车间缺少原料而减少生产或停止上产一个道理。若摄入过量,那也不是件好事,对健康也不利。过多的部分营养无法利用,会经过其他途径排除,这样也是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有害的。同时,有一些会积累在体内,形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摄入过多的油脂、糖类,会在体内形成脂肪,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所以,适量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是保证机体各个器官正常工作,各个功能有效的前提,疾病也就可以避免,从而达到机体健康。

三、怎样做到做到营养的均衡,饮食健康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我们可以做到均衡的饮食,从而促进健康。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食物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

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主要提供能量。

另外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一400g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g-100g。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最好深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钙量较高,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g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饮奶量更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建议每人每天摄人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尤其富含赖氨酸和蛋氨酸,如与谷类或豆类食物搭配食用,可明显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但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g-1 00g,畜禽肉类50g-75g,蛋类25g-50g。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脂肪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为此,建议我国居民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g或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食盐量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要天天吃早餐并保证其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但来自零食的能量应计入全天能量摄入之中。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下

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ml。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如乳饮料和纯果汁饮料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和有益膳食成分,适量饮用可以作为膳食的补充。

9、如饮酒应限量

高度酒含能量高,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的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一个健康人一生需要从自然界摄取大约60吨食物、水和饮料。人体一方面从这些饮食中吸收利用本身必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其中的有害因素诱发食源性疾病。正确采购食物是保证食物新鲜卫生的第一关,食物合理储藏可以保持新鲜,避免污染,高温加热能杀灭食物中大部分微生物,延长保存时间;冷藏品温度常为4℃~8℃,一般不能杀灭微生物,只适于短期贮藏;而冻藏温度低达‐12℃~‐23℃,可抑

制微生物生长,保持食物新鲜,适于长期贮藏,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健康离不开良好的饮食习惯,良的饮食习惯总会导致各种疾病。例如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偏食会导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类在饮食方面远不如古代人健康。当人们在生吞活吃生猛海鲜,追求口福,追求享乐,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与之不相协调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高血压、高脂血症 糖尿病、肥胖症、痛风、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癌症、骨质疏松 老年痴呆及精神性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体呈现低龄化趋势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等等。

还有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是暴饮暴食或是绝食。暴饮暴食让许多人 的胃功能严重受创,引发肥胖。其中肥胖的主力军是青少年。不健康的影视引发肥胖,而肥胖又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等疾病。同时,绝食也是普遍出现在青少年之中。绝食让他们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体质变弱,易引发其他的一些常见疾病。

所以要杜绝这两个问题,根本在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做到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了这些,那么疾病也会相应地远离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吃出健康,吃出精彩的人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关注现代生活方式病,家庭医学:新健康,2010

食品安全论文字 食品安全论文字篇四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关键字: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

方面要求食品营养丰富,色、香、味、形俱佳,另一方面要求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毒无害,确保安全。此外,还要求适应快节奏生活和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以达到上述指标要求。但是,目前少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私利目的而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极大地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人们对食品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的安全恐惧所代替。一时间,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合成食品添加剂,使人谈“虎”色变。一些厂家趁机造势,打出“纯天然”、“不含任何防腐剂”等标签,搅乱了人们脆弱的神经,影响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2.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

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目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秘书长齐庆中曾经讲过:“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为此,广大消费者应正确认识: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表征。食品工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越多。

(2)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益的。所谓正确使用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因为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是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试验和筛选,证明对人体安全、有些对健康有益才允许使用的。反之,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食用防腐剂,而致食物腐败变质,产生黄曲霉菌,才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可以说,一些食品离开了添加剂就无法达到应有的质量。

(3)天然品不等于安全,合成品不等于有毒。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食品。食品的优劣,不能以所含成份是天然生成还是人工合成来衡量,天然物质并非全部是无害的,人工合成物质也并非都会有损健康。比如:人类食物的动植物,有些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物质;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中草药就不认可;用于生产食品的油脂、调味品、面粉等原料本身就已经含有合成防腐剂;人类大量服用的西药都是合成化学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的。超量使用,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适得其反。2 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目前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或为了达到某一指标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存在于禽、畜、水产品;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品;面粉中超量添加增白剂;腌菜中超量使用苯甲酸;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使馒头、包子增

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海产品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使用苯甲醛浸泡;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快”,在我国南方城市曾多次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其他质量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广东的有毒大米事件;江西、湖北等地在粮食制品中非法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化硫以及工业漂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事件;河北等地发生火锅加入罂粟壳事件;河南、青岛等地发生给大米添加矿物油及人工合成色素事件等等,这使消费者身心受到伤害,以致“谈食色变”,产生“吃”的安全恐惧心理,吃什么都不放心,都不安全。

食品安全恐惧不消除,将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食品加工企业在选用食品添加剂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规,并严格执行。其次,选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添加剂不能破坏食品的营养素,不能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2)不得掩盖腐败变质食品的缺陷;(3)使用方便安全,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4)使用于食品中,能分析鉴定出来加强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体系非常严密,发现违规行为,非让你倾家荡产不可,有谁还敢去冒这个险?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食品行业的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过轻,不但起不到惩戒作用,反过来实际上放纵了违法者,结果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恶化态势,食品污染愈演愈烈,这十分令人担忧。为了尽快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营造食品安全放心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放心食品的消费信心,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国家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应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具体的标准及监管程序,积极探索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和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体系。

(1)建立健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生产条件。比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计量仪器、质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条件,能申请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才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同时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对出厂的产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标志,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保证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2)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才处理的现象,食品安全真正从源头抓起。

(3)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性。对不适应食品安全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改革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监控检测体系,要从源头把好质量关,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兽医控制规范、加工操作规范、及良好的实验室规范等,形成了全方位、立体控制食品质量的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强重点食品的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的重要食品,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无公害食品的管理,推行质量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体系认证采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完善食品检测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执行;树立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促进企业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同时提高食品质量的安全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信心。

(4)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从重从快处罚,对那些没有认真履行执法责任的失职人员也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自身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更有利于增加我国食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食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天津农学院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1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 食品加工术 陈佳芳 赵晓山

年8月28日

食品安全论文字 食品安全论文字篇五

当食品安全还是一个问题

最近有看同学推荐给我的一本书《中国哭了》,当时听到这个书名自己感触就很深,在书中,揭示了许多中国的现状,其中也提到中国所存在的一些食品问题,经过进一步查资料学习,我对中国现在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了解更为深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则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但在这几年里,从三鹿奶粉—上海染色馒头—地沟油—西瓜爆炸—重庆毒海带—工业明胶滥用等一系列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从研究背景中我们看到食品安全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与环境健康意识的普及,导致市场对食品的健康化、无害化要求愈来愈高。安全食品消费也逐渐成为可被引导的消费趋势。

通过吸收和总结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实,分析产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监管角度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状况与对策。从理论上揭示食品安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内在形成机理,剖析不同技术形态和产业组织模式下食品安全生产绩效和政府管理绩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提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技术、组织、管理和政策的思路与措施,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haccp体系是我国运行的保证。

1、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对质量改进给予足够重视,创造必须的环境条件。

2、一线职工是产品生产的第一执行人。因此,为了保证haccp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使企业的全体职工对保证产品安全形成共同理念,使全体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体系的实施与企业、消费者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产品的安全、共厂的效益及利益联系起来,尽职尽责。

3、在质量改进中也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同时需结合产品检验、卫生管理等手段控制食品生产过程.出现问题,立刻纠止,决不等出了问题、造成了损失再去改进,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保证haccp体系的有效运行。

4、生产企业必须持续、严格地贯彻haccp管理规范,杜绝走形式和或冷或热的现象发生,通过教育、培训和小组成员的表率作用,使haccp操作规范切实贯彻到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5、加强内部管理的审查措施,haccp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小组成员需要作生产第一线对haccp的运行状态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生产企业做好内部的审查是防止形式主义的有效措施,特别要做好各种文件记录,为内外审查提供材料证明。

6、对haccp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我国食品发展在国际环境吞东西啊,1990年5月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使我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1990-1993年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后,经历94年至今向社会推进加速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我国的绿色食品事业获得蓬勃发展。我国绿色食品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品种多样化,系统化,生产科技化,精装化,销售专业化发展。不断为人民提供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生活,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此,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途径。

(1)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

“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安全性程度随着消费者心理、认知和生活质量提升及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它是一种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过程安全“,强调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过程管理”对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性。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性与不完全性、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将是产生“柠檬食品市场”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在组织制度或交易方式上实现农药残留责任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和构建信息有效传递与信用机制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性的有效路径。

(2)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共同影响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两个重要方面。食品生产者认 知、技术与组织模式选择、成本收益和对政府规制的反应及食品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和对信息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反应,分别是影响食品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3)产业组织形式影响安全食品生产的绩效。选择合适的产业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安全食品的生产效益。“市场+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行业协会+农户”是目前提升食品安全性的三种不同纵

向一体化产业组织的有效模式。

(4)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影响食品安全性。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时保证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标准,对生产者的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和刺激作用。

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原理,构建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论框架;

(2)正确把握目前我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差异,从微观层次上明确产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动因和关键环节,评价食品安全标准对生产者成本变动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支付意愿;构建既考虑到不同需求考虑到不同供给的有效行为风险模型,可为规范食品市场行为和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现实依据,以保护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在规制领域,需要进行与食品需求相关的产业结构变化及安全规制成本收益的估算;需要研究规制设计、履行的成本和使用更严密的理论及有充分经验数据的模型对管制法令进行选择,如产品标识、产品质量建议及安全信息。

(4)合理评判目前不同生产技术与产业组织模式下安全食品的生产绩效及政府介入的有效性,不仅可为生产经营者构建有效的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与组织结构,时也可为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政策提供有直接参考价值的依据,以提高安全食品的组织、管理与政策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5)从行为规范、制度约束与监督体系等角度,提出值得借鉴的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1,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组织体系。目前,我国负责食品安全规制的机构有农业

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商务部等。

2,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很不充分,这表现为市场主体发育不全,现代企业组织不发达,市场体制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政府退出后市场机制

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功能定位不当,对于市场不能有效调节的领域,本应通过政府规制来调节,但由于政府规制没能及时跟进,如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从而很容易使市场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关于这~点江苏省食品市场明显体现出全国食品市场安全问题的共性,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2)食品安全规制体系混乱,规制频频缺位;(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

3,食品质量标准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都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而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于宽松,例如我国农药残留量控制指标仅为国际食品法典的12.5%,农药残留的限量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国力总体水平提升了,可食品问题频频出现,食品问题已不再只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生产者的责任,我们不可抛下道德求发展,当然政府也要加强法律制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这样我国也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连馥编著,绿色安全食品导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李里特,从绿色食品看我国第二次绿色革命,科技导报,1997(10):34—38.3,antle,j.m.choice and efficiency in food safety policy[m].washingdon,d.c.:aei

press,1995:25—26

4,antle,j.m.no such thing as a free safe lunch:the cost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meat industry叨.mmer.j.agr.econ.,2000(82):3 1 0-322 5,antle,j.m.economic analysis of food safety[a][m】.gardner,b.l.&rausser,g

c.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nics[c】.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b.v,2001(ib): 1083.1136

6,乔光华,郝娟娟.我国乳业的食品安全:背景、问题和对策.农业技术经济,2004.4:70-73

7,2豫之.浅析2001年中国乳业状况.中国食品网,2002.7

8,武建新.乳品生产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62

9,兰风英,赵瑞平,白殿海.乳制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国乳业,2003.5:31.34

10,余晓雷,钱和,刘杰.现代食品安全体系(haccp).食品科技,2003.8:9.13 11,柳琪,滕葳,王淑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的分析.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117.120

12,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卫法监发[2002]174号,2002.07.19

13,张立卿.haccp及其相关食品生产安全法规.中国养蜂,2003年第54卷第3期:”.28 14,辛盛鹏,田莉,武玉波,蒋益民.浅谈haccp体系的实施步骤与基本原理.动物科学 与动物医学,2003年4月第20卷第4期:4-6

15,buzby,j.c.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od safety:economic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c].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da: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2003,828(1):23—56.

or:http//:www,ers.usda.gov,2003—1 0-20

16,fao.fao’s strategy for a food chain approach to food safety and quality:a framework docu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strategic direction[a】.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03

17,golan,e.,krissoff,b.,kuchler,f.,calvin,l.,nelson,k.&price,g traceability in

the u.s.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ies[j/ol].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2004,830(3). http://www,ers.usda.gov,2004-08—25

班级:2009级制药工程一班学号:2009650720

姓名:胡业喜

上一篇: 2023年食品安全论文题目(通用五篇) 下一篇: 2022年初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四篇)

分类导航

最新范文

最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