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儿推拿常用手法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篇一
- 中医科护理工作计划 推荐度:
-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 推荐度:
- 中医护理门诊工作总结 推荐度:
- 中医护理质量自查报告 推荐度:
- 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导语: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在中医护理中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的内容吧。
位置:
(1)拇指螺纹面;
(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掌指关节)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拇指稍曲,由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培土生金。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实热则泻之,虚寒则补之。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常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国医堂北京小儿推拿中心,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1.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1.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1.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1.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1.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s("content_relate");【中医护理: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相关文章:
正高级中医推拿专业考试大纲11-01中医执业医师针灸推拿复习辅导08-082017年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习题:小儿泄泻04-0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知识点试题09-25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辅导:哮喘的中医护理原则11-112017年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中医儿科护理常规09-24怎样护理小儿细菌性痢疾11-0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学知识点08-0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知识点练习试题09-25
上一篇: 2023年思念亲人作文400字十五篇(实用) 下一篇: 2023年平凡中的美丽作文600字 平凡中的美丽作文结尾十四篇(优质)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