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乌鲁木齐导游词欢迎词三篇(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鲁木齐导游词欢迎词篇一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44°08'00"。面积:全市面积按新区划调整后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65.88平方千米。海拔5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可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湖盐、芒硝、石膏、油页岩、铜、锰、铁矿也有很大储量。拥有耕地5.4万公顷、牧草场60万公顷、野生草原植物300余种、可养殖水面1604公顷。热力、风力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乌鲁木齐地势起伏剧烈,气候差异显著,有险峻的冰峰峡谷、出露完整的地质刻面、规模宏大的化石产地,是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沙海猎奇、科学考察等活动的极好场所。从巍巍天山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景观、山地森林景观、山地草原景观、山麓荒漠景观、沙漠景观。千变万化的垂直自然景观为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乌鲁木齐市区有著名的红山、鉴湖、阅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风景区、天山天池等旅游胜地。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居住在乌鲁木齐的众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建家园,创造了多姿多彩、富有神奇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建筑风貌、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工艺土产、风味佳肴、娱乐习俗等构成了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肯弹唱等民族文体活动以及边疆民族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游客深具魅力。
【人口结构】
以20__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__年11月1日零时的20818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30725人,增长49.51%。年平均增长率为4.10%。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51.75%%;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等族。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20__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乌鲁木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古往今来,许多志士文人都曾驻足乌鲁木齐,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一批描绘乌鲁木齐美好景观的名篇佳作,使乌鲁木齐闻名遐迩。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乌鲁木齐作为祖国西北屯垦戍边的屏障,为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720__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
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20__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
民国20__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
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后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乌鲁木齐市气候概况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春】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对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
乌鲁木齐导游词欢迎词篇二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新疆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游览中,新疆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瑰丽全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绝妙的自然景观、珍奇稀有的古迹遗踪、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会让您惊叹不已。
地理概况
游客们,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绿洲和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实,更形象一点来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个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其中“三横”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夹在三横中的“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北面是准噶尔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面积的总和。
历史文化
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辽阔,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驰骋角逐之地。远古在南疆活动的主要是羌人,相传还有与周人有着远亲关系的赤鸟人。到了秦汉之际,新疆已形成许多“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上对沟通新疆和内地关系贡献最大的要数汉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又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军出击匈奴,并逐步使西域归属了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无数商人、官吏、使臣、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商业通道。伴随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炼制术、造纸术、印刷术传到了西方,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产以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艺术也流入了中国。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丽的中国丝绸,因此这条古老的交通线就被誉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像一条友谊的纽带,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在一起,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最古老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
汉代以后,丝路交通维续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区,天山南麓的许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凿的。盛唐时期,也是新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败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过葱岭,推进到了中亚,新疆成了我国关内的腹地。此时国强不怕外侮,边关大开,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来,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贸易交往空前繁荣。宋元明时期,新疆时分时合,直至清乾隆年间,西域始称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使长期分裂的新疆复归统一。
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和历史后,我们再来谈谈新疆的旅游资源。新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其特色分类,可有以下五种游法:
一是“丝路古道游”。丝绸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遗产而名扬四海,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在新疆境内,丝绸之路被分为南、中、北三条道路。三条道路中最具魅力的当数吐鲁番、楼兰、库车、喀什等地,它们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枢纽。
二是“沙漠探险游”。新疆拥有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项目。沙漠旅游的升温与沙漠探险及其人文色彩不无关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过着原始淳朴、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的纯净笑容和柳条夯成的简易居室,给干旱的沙漠带来了人性的美丽光芒。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使我们有了造访和体验的理由。
三是“草原游牧游”。新疆的天然草原约为8000万公顷(合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为5000余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新疆发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草原上生长着早熟禾、紫孤茅、看麦娘、鹅冠草,旷野万里,碧草连天。草原之旅,还可欣赏马术表演、叼羊表演、江格尔表演等,可参加骑骆驼比赛,让人充分领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四是“原始生态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已建立了1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450多平方公里。计划建立的尚有12个,其数目之多,面积之广,居全国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现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约占新疆自然保护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纳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钟林组织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绝仙境”果子沟以野果多而得名,沟内峰峦叠峙,松桦葱郁,果树丛生,被称为“伊犁第一景”。位于巩留县城外的恰西风景区被誉为“人间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五是“民俗风情游”。新疆的民族风情是奇异诱人的,13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竞技与游戏活动。赛马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酷爱的体育活动;叼羊也是这些民族热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姑娘追”是哈萨克人特有的民间马上活动,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们精湛的骑术和健壮的体魄,又抒发和传递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饮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饭、烤羊肉等更是成为新疆食品的精华和标志,它们与新疆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吸引着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艺品也不下百余种,其中宝石首饰、玉石雕饰、地毯、民族乐器、维吾尔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睐。
乌鲁木齐导游词欢迎词篇三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新疆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游览中,新疆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瑰丽全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绝妙的自然景观、珍奇稀有的古迹遗踪、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会让您惊叹不已。
地理概况
游客们,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绿洲和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实,更形象一点来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个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其中“三横”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夹在三横中的“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北面是准噶尔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面积的总和。
历史文化
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辽阔,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驰骋角逐之地。远古在南疆活动的主要是羌人,相传还有与周人有着远亲关系的赤鸟人。到了秦汉之际,新疆已形成许多“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上对沟通新疆和内地关系贡献最大的要数汉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又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军出击匈奴,并逐步使西域归属了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无数商人、官吏、使臣、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商业通道。伴随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炼制术、造纸术、印刷术传到了西方,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产以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艺术也流入了中国。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丽的中国丝绸,因此这条古老的交通线就被誉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像一条友谊的纽带,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在一起,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最古老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
汉代以后,丝路交通维续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区,天山南麓的许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凿的。盛唐时期,也是新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败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过葱岭,推进到了中亚,新疆成了我国关内的腹地。此时国强不怕外侮,边关大开,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来,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贸易交往空前繁荣。宋元明时期,新疆时分时合,直至清乾隆年间,西域始称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使长期分裂的新疆复归统一。
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和历史后,我们再来谈谈新疆的旅游资源。新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其特色分类,可有以下五种游法:
一是“丝路古道游”。丝绸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遗产而名扬四海,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在新疆境内,丝绸之路被分为南、中、北三条道路。三条道路中最具魅力的当数吐鲁番、楼兰、库车、喀什等地,它们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枢纽。
二是“沙漠探险游”。新疆拥有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项目。沙漠旅游的升温与沙漠探险及其人文色彩不无关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过着原始淳朴、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的纯净笑容和柳条夯成的简易居室,给干旱的沙漠带来了人性的美丽光芒。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使我们有了造访和体验的理由。
三是“草原游牧游”。新疆的天然草原约为8000万公顷(合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为5000余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新疆发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草原上生长着早熟禾、紫孤茅、看麦娘、鹅冠草,旷野万里,碧草连天。草原之旅,还可欣赏马术表演、叼羊表演、江格尔表演等,可参加骑骆驼比赛,让人充分领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四是“原始生态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已建立了1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450多平方公里。计划建立的尚有12个,其数目之多,面积之广,居全国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现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约占新疆自然保护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纳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钟林组织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绝仙境”果子沟以野果多而得名,沟内峰峦叠峙,松桦葱郁,果树丛生,被称为“伊犁第一景”。位于巩留县城外的恰西风景区被誉为“人间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五是“民俗风情游”。新疆的民族风情是奇异诱人的,13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竞技与游戏活动。赛马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酷爱的体育活动;叼羊也是这些民族热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姑娘追”是哈萨克人特有的民间马上活动,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们精湛的骑术和健壮的体魄,又抒发和传递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饮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饭、烤羊肉等更是成为新疆食品的精华和标志,它们与新疆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吸引着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艺品也不下百余种,其中宝石首饰、玉石雕饰、地毯、民族乐器、维吾尔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睐。
上一篇: 最新陕西华山导游词800字(实用十五篇) 下一篇: 2023年最新营业员工作计划 营业员工作总结和计划(通用18篇)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