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
介绍
简介
本来岱仙瀑布的单级落差是139米,但是2003年经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精确测量,德化岱仙瀑布单级落差184.053米,比原先测量的139米“拔高”45.053米。据悉,该瀑布与被誉为“天下第一瀑”、“中国瀑布之最”的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相差不足13米,是福建省发现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
地理环境
从德化县城乘往福州的汽车,到达赤石口,翘首东南望,只见远处奇峰攒集、异峦叠嶂,瀑布若银河倒悬,一幅大自然美妙画面映入眼帘,不禁使人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到此探幽览胜,寄娱林泉,见景生情,创作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清代隐士毛一夔陶醉于岱仙漈和油漏漈的山光水色,抒发他酷爱大自然美景和超凡出俗的情思,写下了“足快寻幽兴,奇观岂但泉;有山皆入幻,无木小先天。云鸟千崖共,碧空一字悬。浮生能免事,微醉亦飘然”的诗篇。
从赤石口沿着一条曲折幽深的山遭溯溪而上,一路林木苍郁,空气清鲜,峰回路转,鸟鸣谷应。至瀑布底下仰望,只见如刀削的悬崖拔地而起,上顶云天,象一道高耸的天然墙垣,峭陡险峻,森严壁立。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汇入沿溪小涧,流经飞仙山,把巍峨的飞仙山劈成两半,于100多米高的峭壁,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漈瀑布,西为油漏漈瀑布。岱仙漈高139米,宽lO~26米,如烈马脱羁,雄浑奔放,咆哮呼啸,气派非凡;油漏漈高约120多米,宽110多米,瀑水依崖缓流,温和宽厚。两处交相映衬,格外壮观。晴天,阳光照射,岱仙瀑布酷似巨幅珠帘下垂,银光闪闪;阴天,瀑布飞溅成雾,盖上一层层轻纱,如含情脉脉的少女,倩影隐隐约约,遮遮掩掩。清晨,站在飞仙山腰,望山谷浓雾弥漫,茫茫一片,瀑布扑朔迷离,游人如浮云间,置身神仙幻境。有时山风骤作,天上乱云飞渡,山腰雾海翻滚,聆听瀑布吼声,犹如千军万马,震人心魄。春天,站在瀑布底下,上有万仞飞瀑,周围山花簇拥,则如置身于《西游记》的水帘洞之中,心旷神怡,浑身劳累尽消。
传奇神话
前些年,当地人民在悬崖绝壁间开出一条三四公里长的渠道,引瀑布水灌溉山腰间300多亩梯田,迎来了连年丰收。这“人工天河”,使飞瀑增辉,山河生色。当地人民高兴又神秘地告诉游客,相传过去飞仙亭上有一首仙女诗:“有喜有喜,有财有财,青龙时世,远方人来。”仙女这些预言,今天不正成为现实吗?瞧,飞瀑又展露笑容在欢迎远方的游客!
民间流传,马氏三仙姐妹飞临飞仙山,留恋人间,一留岱仙,另两仙女分别飞往银瓶山和飞凤山(在德化县水口乡久住村和上湖村附近)。
古诗赞美
飞仙山、岱仙漈、油漏漈,不仅名称奇特令人遐想,而那气势磅礴的飞瀑,鬼斧神工的峭壁和诙谐古老的传说,更令人神往。明代进士赖垓赋诗赞曰:
旁午明岚杂紫烟,寻幽客醉唱云眠。
影纳凌霄阁,百道泉飞驾电鞭。
何年悬绝磴? 远游今日挟飞仙。
壁上情还剧,回首斜阳又一天。
旅游指南
导游:
岱仙瀑布岱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德化县东部的水口和南埕两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风景区以水口和南埕两镇的溪流为主线,将岱仙湖休闲区(涌口水库)、岱仙瀑观光区、漂流探险区和温泉度假区等四个区域贯穿成“一水带四区”的景观组合。
岱仙湖休闲区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中心,船岛山、下狮山、背腰里内湖、大云山内湖、葫芦坑内湖、虎尾山农田,给岱仙湖自然风光增添无限魅力;龙山宫、无事亭、烈士纪念碑、古渡石碑更为岱仙湖人文风光增加无限价值。而沿着赤石溪逆水而上,便是岱仙瀑观光区,可观赏到“华东第一瀑”——岱仙双瀑。岱仙瀑布在水口镇湖坂村摘锦,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沿着139 米高的峭壁。瀑布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岱仙瀑布急流直下,声若雷鸣,气派非凡。油漏瀑布宽110象一张镶在大石的银毯,阳光直射,恰似珠帘下垂。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福建省最大的瀑布之一,中国少有。在南埕镇境内的漂流探险区和温泉度假区,人们可以选择惊险刺激的石龙溪橡皮艇漂流,也可以选择轻松惬意的桃仙溪竹筏漂流,还可以尽情享受舒适飘逸的汤坑温泉疗养。
交通:
坐泉州到德化的长途车,再转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