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搁浅
事件简介
6月16日傍晚,在三亚大东海海域,一头搁浅的海豚被人发现。一些游泳的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或拍摄已经奄奄一息的海豚,或是将自己和海豚一起合影,更有甚者,要求救生人员将海豚抬高一点,如此反复。晚11时半,这头海豚因呛水过多,肺功能衰竭死亡。
相关报道
海豚搁浅,道德不能搁浅
6月16日, 一头海豚在海南省三亚市大东海海域搁浅。然而在等待专业的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一些正在海面上游泳的游客和市民闻讯而来,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头受伤的海豚,更有甚者,不停地要求救生人员将已经奄奄一息的海豚抬出水面与之合影。
人性的自私与丑陋在这一刻暴露无遗。当那只受伤的海豚被无聊的人们抬出水面的那一刻,人性却已经沉入了海底。
我们不一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一定有多么高尚的觉悟,但我们不能丢掉人性中最温暖的那点善良。一只搁浅的海豚,一群无聊的游客,书写了人性的丑陋。这就如同鲁迅先生曾经写过的那些伸长了脖子的看客,只不过他们看的是悲催的人的命运。可那些可怜的人与受伤的海豚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围观、起哄、说三到四、指指点点,我们有了物质生活的飞跃,可却并没有带来道德水平的必然提升。面对一只搁浅的海豚,我们没有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对动物的人道。这难道仅仅是好奇心使然吗?
海豚有着孩子样的叫声,有着孩子般的可爱,可我们呢?有的只是自私与冷漠,甚至于残酷。这只搁浅的海豚只是成了一群无聊人们暂时的玩物,可有多少动物成为了人们的食物。空中飞过的大雁,高原上奔跑的藏羚羊,山林里的黑熊……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多少动物惨遭毒手?
印度圣雄甘地说,一个国家伟大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国民对待动物的方式评判出来。对待动物的方式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一方面,我们在高喊口号,要爱护动物,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可转过脸,我们就在餐桌上大快朵颐,把动物当成了美味。这种极端的行为方式的确有些类似于精神分裂。我们说善待动物,其实也是在善待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如果受伤的海豚会说话,它该如何面对那些好奇的人们?是训斥他们还是默默无语?我不知道。或许我们在记住那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同时,更该记住“如果你不能保护它,那请你不要伤害它”。人类的善恶其实真的很好评判,让我们记住那只被搁浅的海豚,那些被伤害的黑熊,那些无法迁徙的飞鸟,我们在动物的眼里,不该是杀手,是魔鬼,而应是朋友,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