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依
合生创展已与华南五虎渐行渐远,高端转型衍生的疲态几乎令人产生衰退的错觉:负债率不断攀升而销售额却无增长。唏嘘之余,却往往忽略了朱孟依的第二支地产旗舰:广东珠江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资”),与合生创展协同作战。
在不亚于合生创展的发展轨迹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使命的珠江投资,几乎承载着朱孟依每一步落子的想法,甚至承载着更为浓厚的家族情怀:合生珠江合作开发、珠江系地产整合上市、四大板块分立等。
此后,珠江投资整合地产业务上市失败,又为珠江投资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从珠江投资的经营重点转向上,可以看出朱孟依与经营管理层经营理念的不同。这也是导致合生珠投系高层动荡的直接诱因。
珠江投资有意向商业地产靠拢,但是这却遭到了管理层的抵触。如今,在整合地产业务上市失败后,珠江投资能源矿产业务的异军突起,是否意味着,朱孟依接下来的行棋方向有所转向,重心转向矿产能源?
不同阶段肩负不同使命
“珠”联璧“合”,甫一开始,这就是朱孟依为地产棋局布下的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孟依俨然在不同阶段赋予了珠江投资不同的任务。
1992年,入籍香港的朱孟依在港成立合生创展,且注册于百慕大。彼时,合生创展在香港乃至国外并没有实质性的经营业务。实际上,境外投资者亦不能在内地开发房地产,也就是说,只有投标和投地资格,而没有独资开发资格。
为此,一个里应外合的实体应运而生。如此大费周章,在当年已是罕见,因而过去一段时间合生创展在广州地产界更有“假洋鬼子”之称。
查阅工商注册信息,不难发现,珠江投资的成立颇为应时。
1992年11月,广东丰顺韩江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韩江公司” )组建广东珠江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资”),当时的韩江公司的法人代表就是朱孟依。
珠江投资成立后,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营范围为有关投资业务咨询服务、信息传播,投资市场的策划及组织有关方面学术研讨。
不过半年时间,珠江投资获批珠投才获批兼营房地产业务。在此之后,合生创展至少70%的房地产项目都是与珠江投资合作开发。
直至1998年,合生创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在合生创展的股东构成当中,朱氏家族仅有朱孟依一人。相反地,朱氏家族则是悄然入局珠江投资。
1999年3月,珠江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韩江公司出资2500万元,占50%股权;广州华城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城置业” )出资1750万元,占35%的股权;广东顺同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同实业” )出资250万元,占5%股权;广东可曼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曼德” )和广东新南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南方” )分别出资250万元,各占5%股权。其中,新南方是由朱孟依之兄长朱拉伊当家。
显然,合生创展与珠江投资之间,作为境外融资平台与开发实体几乎是境外房地产上市公司内地开发的样本。彼时,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微博)更是不吝感叹:“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
“王石所佩服的是,老板的整个地产家族,不是单一的合生也不是单一的珠江投资,而是包含了合生、珠江投资以及其他关联公司在内的地产航母,基本是一条龙全包的过程,从拿地、开发、建设、设计,后期物业到后期经营,再到地产外延业务的全包。”一位已离职的珠江投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
直至2003年,CEPA(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政策实施,港商内地投资开发的所有限制都已取消,这意味着合生创展与珠江投资“两条腿走路”的互辅关系即将终结。
“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地产集团,独立运作经营是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是合生上市的缘故,一方面也是牵扯到珠江管理层的利益,如果合生烂项目都扔给珠江投资去背,珠江投资的管理层肯定是不愿意的。”上述人士对时代周报如是说。
彼时,朱孟依已在思索珠江投资的下一步棋路了:2003年2月,广东珠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本部调整,主要负责集团的战略管理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原直接负责开发经营的房地产项目及房地产相关业务全部转入珠江投资。
这亦不难从珠江投资的注册资本和股东出资额的数次变更窥得一二。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显示,2003年2月、2003年8月18日、2005年12月。珠江投资经过几轮增资和股权转让。朱氏家族的持股比例大幅提高。
其间,珠江投资的法人代表经历了走马灯式的变更。1993年2月,何国华出任法人代表。1998年12月,何国华再次出任,2003年9月,朱克林出任;2007年12月,珠江投资增资,法人代表变更为朱庆伊。其中何国华和朱克林分别为朱孟依(姐)妹夫和亲戚。朱孟依,彼时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重组。
人物信息:
朱孟依,195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是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于1992年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任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是中国地产界一位沉默的大佬。获2008胡润慈善榜第2名;2008胡润百富榜第10名;2009胡润慈善榜第3名;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5 名。
中文名:朱孟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丰顺县
出生日期:1959年8月
职业: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主要成就:2008胡润慈善榜第2名
2008胡润百富榜第10名
2009胡润慈善榜第3名
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5名
个人履历
姓名:
朱孟依
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口铺村
教育:高中
主要公司:合生创展
公司总部:香港
上市情况:香港-0754合生创展控股(1998年5月)
主要行业:广东、北京、上海和天津房地产
财富:40亿元
各界评价
地产隐霸:朱孟依
公众印象:沉默的大佬
媒体评价:实干本色商人智慧
业内评价:合生创展总裁谢世东:朱孟依是一个很有魄力、很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合生创展才是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在广东做房地产,你的成本很难低得过朱孟依。
创业起家
朱孟依,195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是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在地产业,大多数人不知道他,少数知道他的人称呼他“朱老农”。但这并不妨碍万科地产的董事长王石对朱孟依的尊敬:“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需要介绍的是,合生创展是朱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但并非全部业务——王石显然并非溢美之词,如果把合生创展和万科进行一下比较你就会清楚这一点: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的发展总规模相当,1998、1999年两年,合生创展在广州一地的利润就超过万科在全国五个城市的利润总和。仅广州一地,合生系开发的项目就有近20个,销售商品房面积就超过600万平方米,如果算上北京及广州正在开发的项目,总额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在国内私人开发商中,无出其右。荣登2008胡润慈善榜第2名;2008胡润百富榜第10名;2009胡润慈善榜第3名;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5名。
做企业,就是选择每天都睡不好觉的生活,白天你用前面的脑子想问题,晚
上还得用后面的脑子想问题。从朱还算不上“做企业”的阶段,他已经比别人想的要多。1980年代中期,经商热潮席卷朱的老家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成为了镇上的一个包工头。“那时在我们镇上,很多人在家门口开商铺,很乱。我就想,如果把这些人集中在一条街上的话,又好管理,又容易形成市场。”朱孟依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将业主租金给他分成就可以了。把策划投资与参与经营与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这已超出了包工头的工作范围,从一开始,朱孟依就自觉地成为了地产开发商。从丰顺到广州,几年时间内朱孟依积累了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超强的市场洞察能力,这让他能够有资本在1992年与张芳荣、陆维玑夫妇在香港共同创办合生创展集团公司。
朱孟依追求大动作,甫一进入广州,他就购买了天河区的大块农田。朱的盘算是:在广州市政府的未来规划中,天河区将被发展成商业中心。颇具气魄的华景新城让合生创展声名鹊起,而且很快天河就变成广州市内最繁华的商住区,朱孟依既把握住了机会,又推波助澜促进了天河的崛起。这无疑成为他日后与广州政府关系融洽的良好开端。
随后,合生在广州开发了骏景花园、帝景苑、愉景雅苑、华景新城、暨南花园、华南新城等16个项目。这持续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强大的资本或人脉,而是在于朱对于市场前景的得当拿捏:合生拿到的土地都位置偏僻且地价低廉,但是几乎都位于城市未来扩张的中心区域,比如广东的天河、番禹。价格低前景好形成了合生扩张车轮的良性滚动。而且,朱孟依无心小打小闹,合生从天河华景新城开始,就以面积大为显著代表。合生在广州开发完成的项目中,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项目有5个,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项目有3个,甚至有项目超过200万平方米。
廉价的土地和大规模的建设,使合生开发的项目比别人拥有更低的成本。原恒基中国公司在大型发展商中,建筑成本是最低的。以高层塔楼为例,一般发展商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是3500元,但合生的成本只有2500元。而十几层的小高层,合生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仅为1700元,但其他发展商却需要2300元。”
1997年,天河东郊并没有大型的住宅项目,合生在那里巨资开发了骏景花园,当人们看淡这块土地的价值时,去年九运会的举办使房价一举升温。而后来,当朱孟依把战线扩张到全国,他的战略同样如此:以刚刚拿到的天津宝坻县1.8万亩土地为例,土地均价每亩仅为6500元,政府还要投资市政建设。简直可以用“惠而不费”形容。
但“朱老农”不仅广积土地,也懂得精耕细作:合生引进香港房地产先进的设计、开发以及管理理念,大量创新保证了物业的高品质。低价格、高品质的物业最终在市场上形成了强势竞争力
。这些创新大大增强了楼盘的品质,谢世东介绍,由于品牌效应,合生开发的楼盘,都比周边项目价格高,而且卖得更快。骏景花园每平方米售价5000元,但周边项目的均价仅为4000元,3000套住宅两年内全部售完。
朱孟依不只铺设一根政务IP光缆,他在挖管道的同时,铺设了更多的管道。然后,他将这些管道出售给那些急于铺设光缆的电信运营商。一根管道每公里的售价是8到20万元。不到两年时间,朱孟依在广东省内就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网络。民营企业铺设光纤以及销售管道的做法,引起了信息产业部的不满。除了中国电信,盈通是广东省内拥有光纤网络资源最多的公司。2001年11月,朱孟依将其在盈通的绝大部分股份,全部出售给急于介入电信行业的中信集团。业内流传的价格是11亿元。朱孟依全身而退,两年时间,至少赚了10个亿。
1980年代中期,经商热潮席卷朱的老家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成为了镇上的一个包工头。在朱孟依镇上,很多人在家门口开商铺,很乱。如果把这些人集中在一条街上的话,又好管理,又容易形成市场。朱孟依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将业主租金给他分成就可以了。把策划投资与参与经营与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这已出了包工头的工作范围,从一开始,朱孟依就自觉地成为了地产开发商。
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永久居住证。朱用以打天下的合生创展是他于1992年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的,合生创展性质上虽是一家港资公司,但其主要活动地或者说经营地却是广州。因为朱与政府的良好关系,预先获知了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契机,因而得以以低廉价格抢先一步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
朱孟依追求大动作,甫一进入广州,他就购买了天河区的大块农田。颇具气魄的华景新城让合生创展声名鹊起,而且很快天河就变成广州市内最繁华的商住区,朱孟依既把握住了机会,又推波助澜促进了天河的崛起。这无疑成为他日后与广州政府关系融洽的良好开端。随后,合生在广州开发了骏景花园、帝景苑、愉景雅苑、华景新城、暨南花园、华南新城等16个项目。
管理扩展
实干本色
业内有人戏称朱孟依为“朱老农”,不仅因为他有大量的土地储备,盖了数百万平方米的房子,还因为他几乎从不在公众前露面。他做事亲历亲为,性格中还有一种业内人士称之为“商业信念”的“犟”。朱孟依的下属都对他有种敬畏感。他有时认真得可怕。譬如珠江绿洲开发前期,由于这是以合生创展品牌打入京城的第一个楼盘,老朱甚至在餐桌上都不断和在人讨论户型设计稿,“那架式,反而他像是一个来打工的”,他身边的人回忆道。“苛刻”也是朱孟依身边的员工对他的评价。“他经常因为对员工工作不满而发脾气”。朱孟依,1992年与人在香港共同创办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HK0754。2003年,合生创展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资产总值过8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朱孟依似乎深谙这一道理。他引领合生创展在广州城纵横捭阖后挥师北上,一口气在京城拿下数幅大地块,全国性品牌由此树立;而他的低调作风,又为其性格抹上一层神秘色彩。
1980年代中期,在老家广东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凭借着敏锐的见识、独到的眼光,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丰顺县城商业刚刚兴起,不少人都去摆摊做生意,朱孟依想:要是能够将摆摊集中在一个地方,既热闹又方便。于是他去找镇政府,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只要求将业主租金提成。他拿到了“订单”。
朱孟依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善于利用政府资源,使得他很快在广州扎下来,而且是深深地扎入土地之中。早年,他以低廉价格抢先一步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这种抢在他人之前数年拿地的做法,令合生创展此后仅土地资产即呈数倍乃至10数倍级增长。事实证明,朱孟依早年那些偏僻、地价低廉的地块,数年后成为了城市扩张的中心区域,如广州的天河东圃、番禺等。
朱孟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商机。2000年,朱孟依利用为广州九运会铺设数据传输网络工程的机会,“顺带”为自己铺设了几条管道,然后,通过将这些管道出售给那些急于铺设光缆的电信运营商,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净赚了10个亿,而朱自己前后投入不超过两个亿。
朱孟依热衷于做大型地产项目,并且远远走在别人前面。顺着市政发展的方向,向东向南不断开发,是朱孟依在广州取得成功的关键。1993年,他在天河动工开发大型商住区华景新城;1994年建暨南花园;1997年开发了愉景雅苑和骏景花园。到目前为止,合生创展在广州开发的项目超过了16个。另外,合生创展还将触角伸到北京及天津,分别开发了北京珠江骏景花园、天津珠江温泉城等7大项目。合生创展集团在广州开发完成的项目中,一些项目的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米,其在天津开发的珠江温泉城据说面积达12平方公里。合生创展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
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就相当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而1998年、1999年,合生创展仅在广州一地创造的利润就超过了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创造的总利润。
经营理念
精明的朱孟依早早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力量,由于私营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一直无法在内地上市,从一开始他就在香港成立公司,为以后上市作好准备。1997年,朱孟依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受豁免公司。1998年5月,合生创展(HK.T54)在香港上市。每股2.7元港币,发行2.5亿股,筹资6.7亿元港币,其中朱孟依个人持有上市公司63.75%的绝对股份。截至2001年底,合生创展的总资产已达56亿港币,净资产25亿港币。
较早地解决了资金问题让合生创展抢先赢得了资本力量的支持。正是在1998年前后,合生利用资本优势,乘机储备了大量土地,项目开工面积大大增加。从1998年到1999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合生创展就有110多栋楼宇相继建成,其开发规模、销售业绩,在广州房地产业无出其右。2000年,合生创展旗下楼盘销售额占全广州市场5%的份额。一些业内人士估计,2002年,“合生系”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朱孟依积极吸引人才。现在合生系的高层人物,几乎都是朱从各个竞争对手处挖角而来。中国海外集团的项宾、万科集团前总经理姚牧民、万科深圳公司副总经理、恒基中国公司总经理谢世东以及广东城建集团总经理,都曾让朱耐心等待过许久。
从1993年起,合生创展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70%的项目都与广东珠江投资公司合作开发,每次合生创展都是大股东,占有其中70%的股份。合生创展作为一家外资公司,根据国家以往的规定,除了投标及投地外,没有独资开发土地的资格,因此合生创展需要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土地开发。谢世东告诉记者:”合生控股,控股公司可以计入上市公司营业额,而如果是参股公司,只能享受分红派息,完税后才能计入财年营业额。”
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珠江地产只是朱孟依旗下内地公司珠江投资的一部分。合生创展1992年在香港成立一年后,珠江投资公司便在广州成立,目前更是已发展成为投资房地产、公路桥梁、通信网络、证券等行业的大型投资控股公司。至2000年底,珠江投资下属公司以及合作公司共28个,公司总资产50亿元,其中净资产10亿元。除了房地产,珠江投资还参股投资广州惠州高速公路,成立了广东盈通网络投资公司,并开始介入证券业,参股广发证券。
珠江地产只是珠江投资的开路先锋,除了进行资源积累,还锻炼人才,打开知名度。进行这种远景安排,对于一贯善于”购买未来”的朱孟依而言,再自然不过了。有充分的理由理解朱孟依下一个十年的全面扩张计划。他的胃口还远没有被填满:在上海,合生购买了1400亩;在深圳,合生拿到了300多亩;在北京,去年一年,合生就一气拿下北京5块大型开发用地,总开发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在武汉、南京、西安等二级城市,合生也进行市场调研或成立分公司,全国范围大肆扩张的大幕已经拉开。
资本运作
朱不但注重产业,对资本运作也颇有心得。1998年5月,合生创展(0754)在香港上市。每股发行价2.7元港币,共发行2.5亿股,筹得资金6.7亿元港币。朱持有该上市公司63.75%股份。截至2001年底,合生创展总资产已达56亿港币,净资产25亿港币。合生创展在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为朱解决了后顾之忧。
朱擅于抓住一切机会赚钱。2000年前后,朱利用九运会在广州召开,为九运会铺设数据传输网络工程的机会,“顺带”为自己铺设了几条管道,然后,通过将这些管道出售给那些急于铺设光缆的电信运营商,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净赚了10个亿,而朱的投入前后不超过两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