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醛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可燃性透明液体,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相对密度(g/mL,20/4℃):0.7938
相对密度(25℃,4℃):0.7836
熔点(oC):-65
沸点(oC,常压):64.1
常温折射率(n25):1.3698
折射率(n20oC):1.3727
闪点(oC):-18
溶度参数(J·cm-3)0.5:18.235
燃点(oC):196
蒸气压(kPa,25oC):22.7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7.190×109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9.270
临界温度(oC):270.85
临界压力(MPa):5.1
偏心因子:0.370
爆炸上限(%,V/V):10.6
爆炸下限(%,V/V):1.6
溶解性:微溶于水,能与乙醇、苯、氯仿、乙醚、甲苯、丙酮、二硫化碳混溶。与水形成共沸物,共沸点59oC
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500.0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247.4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67.0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531.5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15.8
气相标准熵(J·mol-1·K-1) :331.21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21.6
作用与用途
1.高度易燃。有毒,使用时应穿防护服。
化学性质:在空气中氧化。在有铂黑的情况下迅速氧化成异丁酸。水溶液与钠汞齐作用生成异丁醇。
2.毒性与正丁醛相同。对大鼠经口致死量为3700mg/kg,对大鼠的致死量为16000*10-6。
3. 存在于烤烟烟叶、烟气中。
4. 天然存在于香蕉、干酪、小麦制品中。
性质与稳定性
1. 异丁醛的用途不如正丁醛广泛。工业上主要是加氢生产异丁醇。异丁醇在某些方面可作为正丁醇的代用品。异丁醛与甲醛经加成反应生成羟基三甲基乙醛,再加氢生成新戊二醇,用作清漆、树脂、纤维和润滑剂的原料;异丁醛与尿素反应制得的肥料能缓慢释放出氮;此外,也用作氨基酸、维生素等药物的中间体。羰基合成法按比例同时得到正丁醛和异丁醛,消费平衡的情况仍然是异丁醛供过于求,极大量异丁醛被当作燃料利用。
2. 用于合成纤维素酯、香精、香料等,常用于烘烤食品、肉制品、糖霜。
合成方法
1.工业方法主要是羰基合成法:以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微原料,经羰基合成成得正丁醛与异丁醛的混合物,再经分馏而得成品。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所得正丁醛和异丁醛的比例也不同。高压法正异比为3-4:1,低压法的正异比为8-10:1。
2. 暴露空气中慢慢被氧化形成异丁酸。
3. 烟草:FC,40;由异丁醇的空气氧化制备。
贮存方法
1.本品应密封于阴凉避光处保存。
2. 铁桶或玻璃瓶外用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包装。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包装要密封,不宜久储,防止变质。远离火种和热源,与氧化剂隔离贮运。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口径LD50:960mg/kg;大鼠吸入LC50:8000PPM/4H;
小鼠吸入LC50:39500 mg/m3/2H;兔子皮肤LD50:7130 uL/kg
2、神经毒性:兔子皮肤试验:397mg/24H;
3、吸入或口服有毒。对眼睛、呼吸系统及皮肤有刺激性。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0.72
2、 摩尔体积(m3/mol):92.2
3、 等张比容(90.2K):197.5
4、 表面张力(dyne/cm):21.0
5、 极化率(10-24cm3):8.21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8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1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7.1
6、 重原子数量:5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30.6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2045 3/PG 2
危险品标志: 易燃
安全标识:S16 S26 S36
危险标识:R11 R20/22 R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