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是伴随网络直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形式和内容包括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因为来自于民间,具有乡土气息被称为土味文化,但是这类文化也难免有恶俗、庸俗、无聊等特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味文化 起源: 视频直播 内容形式: 社会摇、土味小视频、喊麦等 词语类别: 网络文化
简介/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全民社会摇锅盖头、小脚裤、亮头皮鞋或爆款潮男豆豆鞋的社会摇;车祸癌症剧情小短片、社会大哥叼烟打架、言语露骨撩妹......这些视频因为充满了乡土气息,被网友戏称为“土味”视频,并将这些视频里的风气称为“土味文化”。
2017年土味文化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网络流行语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土味文化,例如大家熟知的“dei!dei!dei!”就是来源于快手上的两个老奶奶,一个是社会你奶奶的气势用方言讲着各种大道理,另外一个老奶奶就负责应和她的说话,每次惯用的台词就是“deideidei,讲得dei”。随着该短片的热议,其中流行词也被大众借鉴到了日常生活中,互相打趣附和。
内容形式/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一般指带有中国特色的某些庸俗、陈旧、愚昧、厌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快手视频、YY喊麦、相亲逼婚、劝烟劝酒、电视背景墙、座椅沙发套、针织马桶垫、塑封遥控器、街头杀马特、夜晚广场舞、QQ空间的状态、逢年过节的超市、长辈老套的书面/口头语、爸妈庸俗的微信表情包……诸如此类。
土味文化虽然看上去有点lowlow的,并以摧枯拉朽之势践踏着你的审美,不过土味文化也有其正面意义,喊麦也好、社会摇也罢,许多人都靠这些解压神器释放压力。所以说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不触犯道德底线都无可厚非,毕竟做人最要紧还是开心。
文化起源/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土味视频“土味文化”的发源地绝对是快手无疑,这个饱受争议却仍有大面积受众的视频软件。而快手上最火爆的内容,无非是喊麦、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秀丑、炫富,简简单单的视频便能俘获几万几十万的点击量。这在许多快手用户眼中,无疑是成名致富的最佳捷径。底层人民对一步登天都怀有幻想,因此更爱看这种视频印证自己的幻想。
实质上,土味文化来自于民间的各种奇葩见闻、搞笑段子、庸俗。每当看到此类视频,受众更多的是一种猎奇与嘲讽态度。一方面想要一探其中庸俗愚昧的内容,另一方面更像是一种在嘲讽中得到自我满足感。如此说来,土味文化更像是在嘲讽中寻得乐趣发展起来的文化。
流行原因/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符合当代人快餐式的文化需求,简练、短小、搞笑,在枯燥无聊的生活中图一乐。既为快餐式文化消费,必然内容更迭的速度会十分迅速。当人们发现,土味文化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时,又会有新的快餐文化消费取而代之。而土味文化也就成了过气文化之一,会让大众觉得越发低俗恶趣味,逐渐此类文化也就式微了。
受众在接受土味文化时,多数是一种嘲讽的心态,像是在看热闹看笑话。稍有不慎,打趣嘲讽就过了界,成了“键盘侠”或是喷子,对于生产土味文化的人产生地域歧视、等级观念。而生产土味文化也就是“丑”文化的人来说,可能会无限制、无底线地迎合观众的“审丑”需求,背离当初逗乐大众的初衷,呈现数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趋势。受众与传播者两者关系无法达到良好平稳,无法形成稳定的文化市场,文化本身还能否走得长远。
网友热议/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对于“土味文化”以及其背后的快手平台,网友的看法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快手是一块互联网社会的补丁,是对类似“知乎”这种精英文化的愤怒。其实快手真实展示了我国的乡土风气特色,它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射了农村的影像。快手用户其实是很淳朴的,他们没有面具遮挡自己的内心,直白地表达着自己的好恶。看似低俗的行为其实是他们耿直心灵进行的真诚表达。
但也有人认为这些东西会消磨年轻人的意志。这些东西最大的危害在于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这样的讯息:制造恶俗的吸引眼球的东西是一个很便利的成功途径。这种价值观的流行必然会消磨年轻人的意志。
更有人说,“土味文化”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黑人文化”,只不过黑人那一套现在走向了国际,而土味文化更多流行于中国乡村。
不触碰法律道德底线的“土味文化”无可厚非,甚至还有一种动人的质朴。在中华土味视频里面,他们宣扬正义,为弱者打抱不平,痛斥出轨、拜金,用夸张狗血的形式歌颂真情,这些都是质朴思想的直白流露。文化不可能仅仅满足阳春白雪的需求,它更可以是宣泄情感的途径。存在即合理,宽容另一种声音,也是一种自我肯定。这个命题,折射到最近争议相当大的“嘻哈该不该禁”的问题上,亦是同样的答案。更何况,它真的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发展前景/土味文化
土味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在快节奏阅读方式上的需要,但如何把握好度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纵观,土味文化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想2003年花枝招展、庸俗媚俗的芙蓉姐姐,凭借“丑文化”火了一把,可是这把火又持续了多久呢?如今,芙蓉姐姐早已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传播丑陋比传播美好更容易刺激大众的情绪,更加吸引眼球。但是无度的俗文化就算刺激了受众一时的情绪,文化也终究不会长久。遵循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把握核心价值,与“雅文化”并存。文化发展的趋势永远是符合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土味文化想要生命力持久,就不可过分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一味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中华文化是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的,多种文化的出现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无关雅与俗。